天天看點

《覺醒年代》再飾周恩來,夏德俊演了五次感受都不一樣

作者:新京報Fun娛樂

《覺醒年代》進入新的故事高潮,從日本留學回到天津的周恩來,擔任了《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的主編,并号召同學抵制賣國賊曹汝霖任南開大學校董,絕不能讓南開的光榮被玷污。自此,周恩來成為五四運動中天津學生界的上司人,并奠定了其日後堅定共産主義信仰的思想基礎。

作為一部貫穿了從1915年新文化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至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的作品,該劇珍貴地展現了中國共産黨成立前,仍處學生時代、馬克思主義思想正在萌發的青年周恩來形象。而此前曾四次扮演周恩來的青年演員夏德俊,在《覺醒年代》中也再次對這位偉大的總理有了全新的認知。“每一次演周總理,都讓我有跟以前更不一樣的感受,因為他太傳奇也太完美了。這樣一個人物越走近他,越會佩服他,也會明白為何他會有如此思想與成就。”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夏德俊坦言。

《覺醒年代》再飾周恩來,夏德俊演了五次感受都不一樣

夏德俊通過在《覺醒年代》中塑造角色,再次對周恩來有了全新的認知。

青年周恩來“能文能武”

《覺醒年代》是夏德俊第五次飾演周恩來,但這部劇對他而言頗為特殊。該劇全景式展現了1915年至1921年間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進步,還原了中國共産黨建黨的全過程,而這個階段的青年周恩來對大多數觀衆而言,也是稍有陌生的。

在夏德俊看來,與後期周恩來總理給老百姓以儒雅、謙遜、文質彬彬的印象相較,青年時期的他正處于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探索時期,青春熱血、朝氣蓬勃;而很多人也隻知道周總理文采飛揚,卻不了解他在南開學校讀書時,體育成績也十分斐然,不僅是班上籃球隊隊長、參加過排球比賽,還得到過跳高比賽的第三名,是一個在校内校外都精力充沛、思想積極的學生。是以《覺醒年代》雖然表現周恩來的戲份并不多,但夏德俊仍希望盡力展現周恩來年輕時“能文能武”的另一面。

夏德俊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共産黨宣言》正式問世後,周恩來帶領覺悟社成員因組織示威請願被捕。在監獄裡,周恩來同志不卑不亢,毫不畏懼,帶領學生們做體操,堅定地為大家朗誦《共産黨宣言》。拍攝時,夏德俊并不知道那個時代的體操應該怎樣做。現場導演找來了青年毛澤東曾做過的一段健身操,現場教給夏德俊,夏德俊再去教現場的演員和群演們。這是一段有趣的回憶,讓夏德俊感慨于周恩來以及先人們的精神境界,“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周恩來總理還能帶着大家在監獄裡苦中作樂,繼續鍛煉身體,組織大家讀書學習。正是這樣一個意氣勃發的人,才會寫出‘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争擔敢息肩’這樣的語句。這種豪情是從周恩來總理骨子裡出來的。”

《覺醒年代》再飾周恩來,夏德俊演了五次感受都不一樣

周恩來書生氣中帶有豪情。

把曆史人物演出真情實感,而不是符号

《覺醒年代》對夏德俊的特殊意義,不僅在周恩來這個角色的變化,同樣在于劇本的珍貴表達。《覺醒年代》的亮點在于該劇并非單純地羅列曆史事件,反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鮮活的青年革命者的思想變化,推動劇情發展,全景展現革命先驅是如何在那樣一個動蕩混亂的年代,從黑暗中尋找光明道路。

在夏德俊看來,偉人也是普通人,是從普通老百姓中走出來的人,具備正常人的喜怒哀樂,“隻要真實表達出人物的真情實感,而不是完成概念和符号,我覺得就一定會讓大家覺得接地氣。”

與此同時,《覺醒年代》對史實的還原同樣準确且嚴謹。夏德俊回憶,大到現場房屋布景的搭建,小到每一個人身上紐扣的款式、配飾的樣式,以及台詞裡人物慣用的口頭禅和詞彙,劇組都經過了嚴謹考究,“觀衆會不知不覺被我們拉回到那個年代。”

這部劇也是夏德俊第一次和張永新導演合作。在他看來,張永新導演對藝術一絲不苟,鏡頭内呈現的每一幀視聽語言,都要表達他的曆史觀和情感。比如一個鏡頭拍完,畫面裡的門比他的設想多開了三分之二或者少了三分之一,他都會考慮是否要重新再來一遍。

但張永新導演卻給予演員極大的發揮空間。夏德俊回憶,現場對戲時導演經常會幫助演員們一起分析時代背景,并為大家解讀台詞背後蘊含的意義和情感。而真正表演時,演員可以按照自己的了解充分發揮;即便表演有所偏差,導演也更多以鼓勵的方式,幫助演員更好地诠釋,“他不會打壓演員的發揮,而是用另一種方式,比如說:你這樣很棒,但還可以更好。演員會是以有更多的信心。”

《覺醒年代》再飾周恩來,夏德俊演了五次感受都不一樣

《覺醒年代》中周恩來戲份不多,但很關鍵。

2012年,電視劇《毛澤東》開始籌備,夏德俊受邀參加試戲。起初,他隻是幫演員們搭了一段蔣介石的戲,但流利的台詞功底、俊朗正直的外貌,卻被導演認為具備青年周恩來的底蘊。這是夏德俊第一次飾演周恩來。

“壓力很大。”夏德俊坦言對這個角色的敬畏,“因為周總理在大家心中是太偉大的人物了。” 而從表演角度,這個人物同樣輕松又困難。輕松在于,青年周恩來的影視形象較少,紀錄片所呈現的大多是抗戰之後周總理的故事,觀衆沒有參照,反而令演員有更充分的創作空間。但同樣,這也導緻夏德俊隻能通過尋找青年周恩來的照片,閱讀大量周恩來的著作、傳記、信件、詩,以及周恩來身邊人的評價,來了解青年周總理的出身、成長環境、經曆,并從中感覺他内心世界的模樣,“要走近他的靈魂深處,而不是簡單模仿一些行為動作那麼簡單。”

《覺醒年代》再飾周恩來,夏德俊演了五次感受都不一樣

青年周恩來被委以重任。

随着飾演次數越來越多,周恩來的形象在夏德俊心中愈發親切,甚至生活中,夏德俊也總會不經意和周總理有類似的行為動作。有一次夏德俊和朋友吃飯,朋友驚訝地開玩笑說,“你現在的表情,點頭一笑,怎麼都跟周總理那麼像?我們都感覺在跟周總理一起吃飯。”

而每一次創作,夏德俊對周總理也會産生全新的體會和感受。當夏德俊越走近周恩來同志,他越會了解,為什麼周恩來同志會有那樣的成就,那樣的思想,那樣的行為。“當你飾演了如此偉大的曆史人物,你會發現,現在面臨的困難都不是苦了。我在過去的作品裡經曆了周總理國共談判時的失敗,本以為看到曙光後卻又被國民黨打壓……但又怎麼樣?星星之火有燎原之勢,直到如今中國實作了現代化建設,我們生活中的苦難和低谷跟他們相比,完全是九牛一毛。通過演這樣的人物,也會學會用一種更豁達樂觀、更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看待世界。”夏德俊坦言。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