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拾零
蝸牛,因為頭上有兩個長長的觸角,就像牛角一樣,是以叫蝸牛。蝸,因為殼是渦旋形的,或者說是一個窩。晉崔豹《古今注•魚蟲》:“蝸牛,跗螺也,形如螔蝓。”蝸牛廬,“形圓似蝸牛的簡易廬舍。亦泛指簡陋的房屋。常用以謙稱自己的居處”(《漢語大詞典》)。
蝸牛為軟體動物門蝸牛科動物,有40000種以上。殼一般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頭的腹面有口,口内具有齒舌,上有衆多牙齒,可用以刮取食物。
蝸牛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顔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走動時頭伸出,受驚時則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蠍子。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後自己死亡。蝸牛排洩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洩的,叫做氣孔。它會把糞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過腹足和粘液最終将糞便留在地上。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松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雜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濕怕水淹。
雖然蝸牛沒有腿,但它們可以移動,這要感謝它“肌肉發達的腳”,它們靠腹足來移動。腳部肌肉收縮産生波浪狀的運動,使蝸牛滑行,它基于波浪運動,讓蝸牛可以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同時腳部分泌出一種光滑的粘液,在粘液的幫助下,蝸牛可以在各種表面滑動,保持其水分,減少摩擦,降低被尖銳物體傷害的風險。黏液在蝸牛爬過的地方殘留,于是其爬過的地面變成一條閃亮的“小路”。蝸牛是公認的低速動物,一隻成年蝸牛的典型速度為1毫米/秒,那一分鐘才爬6厘米,一小時才360厘米,不到三個雙臂展開那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