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三位德宗皇帝,你知道幾位呢?

作者:梅枚說曆史

大陸古代一般用廟号和谥号稱呼皇帝,在唐朝以前一般習慣用谥号稱呼皇帝,比如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隋文帝,隋炀帝;在唐朝以後一般習慣用廟号稱呼皇帝,比如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宋仁宗,明仁宗,明宣宗等等。之前講過太宗,世宗,高宗,中宗,宣宗等廟号,今天本文将重點講講曆史上三位德宗皇帝。

曆史上的三位德宗皇帝,你知道幾位呢?

第三位:清德宗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時間長達三十四年,“光緒”是他的年号。愛新覺羅·載湉于公元1875年1月份被兩宮皇太後立為帝,起初一直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後垂簾聽政。幾年之後的公元1881年也就是光緒七年,由于慈安太後去世,是以原先兩宮太後垂簾聽政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由慈禧太後一人垂簾聽政的新局面。公元1889年也就是光緒十五年,光緒皇帝正式親政,此後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成為清王朝名義上的皇帝,實際大權都掌握在慈禧太後手中,慈禧成為清朝實際的統治者。

曆史上的三位德宗皇帝,你知道幾位呢?

在甲午中日戰争中,光緒作為主戰派的代表人物,極力主張對日本采取強硬态度并堅決予以反擊,但因為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最終這場戰争以中國的失敗日本的勝利宣告結束。甲午戰敗後,光緒皇帝痛定思痛,于是他決定支援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派進行變法圖強,以期改變清朝落後挨打的被動局面。然而,由于變法觸動和損害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是以遭到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的堅決反對和阻撓,最終以失敗告終,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清德宗光緒皇帝支援的這場變法不僅未能改變清朝落後的局面,還讓光緒皇帝本人被幽禁。光緒皇帝是清朝一位非常想有所作為的皇帝,隻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曆史上的三位德宗皇帝,你知道幾位呢?

第二位:遼德宗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是西遼的開國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世孫。耶律大石能說契丹和漢文雙語,非常擅長騎射,在公元1115年也就是天慶五年考中進士,先在朝中任職,後來升遷為遼興軍節度使。公元1132年也就是延慶元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稱帝,稱“菊兒汗”,漢号“天祐皇帝”。後來率軍繼續西進,并遷都八剌沙衮。公元1141年也就是康國八年,他率軍在卡特萬之戰中打敗塞爾柱帝國及中亞各國聯軍十萬餘人,使塞爾柱勢力被迫退出河中,進而确立了西遼在中亞的統治。

曆史上的三位德宗皇帝,你知道幾位呢?

公元1143年也就是康國十年,耶律大石去世,終年五十七歲。耶律大石在艱難險阻之中率領部衆西征,在中亞開創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多民族王朝。他認真總結遼朝興衰治亂的經驗教訓,結合占領地的實際情況,創立了西遼國家的基本制度,促進中亞社會發展和民族交融,被譽為“中華民族最傑出的曆史人物”之一。盡管西遼不是大一統王朝,但是耶律大石的貢獻還是配得上德宗這個廟号的。

曆史上的三位德宗皇帝,你知道幾位呢?

第一位:唐德宗李适

唐德宗李适,唐代宗李豫長子,大唐王朝第十位皇帝。李适在公元764年也就是廣德二年被冊立為太子,十五年之後的公元779年也就是大曆十四年即位稱帝。唐德宗李适跟他的曾祖父唐玄宗李隆基一樣是個前明後暗的君主,李适執政前期,以強明自任,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幹政,任用楊炎為相,廢除租庸調制,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此時的德宗還算是一位明君,也配得上德宗這個廟号。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唐德宗李适也同樣如此。之後的他就開始飄了,任用幸臣盧杞等,并在全國範圍内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緻使民怨沸騰老百姓不滿情緒與日俱增、政治局勢每況日下。

曆史上的三位德宗皇帝,你知道幾位呢?

李适還猜忌大臣,朝廷之上人事變動頻頻發生,尤其是頻繁地更換宰相,表現了對進階官員的不完全信任。人事的紛争使李适徒有宏圖壯志,而不能實作救國興邦。李适在遭受削藩的挫折以後,特别是由于引發了“奉天之難”,他對藩鎮由強硬的武力轉為姑息。李适對待藩鎮态度的轉變,使登基以來解決藩鎮問題的大好形勢和良好機遇,也轉瞬即逝。藩鎮割據專橫,遂成積重難返。李适對宦官态度的轉變,使宦官由刑餘之人而口含天憲,成為李适以後政治中樞當中重要的力量。李适在建中年間崇信奸相盧杞,不僅使顔真卿等忠臣身受其害,而且加劇了建中年間的動亂。貞元年間,他又任用奸臣裴延齡掌管财政,絲毫不顧百姓貧困和死活,大肆聚斂财物,加劇了唐朝的社會沖突。唐德宗李适的這些作法不僅讓他的名聲掃地,也為唐朝的衰落和滅亡埋下了伏筆。

曆史上的三位德宗皇帝,你知道幾位呢?

上述内容純屬梅枚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如果與您心目中的想法不一緻,還請以您自己的看法為準。梅枚歡迎各位友友積極留言評論,以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如果您喜歡本文,敬請點贊關注收藏和轉發,您的支援和鼓勵永遠是梅枚堅持創作的不竭動力!本文由梅枚說曆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