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一位戍守邊疆的塞王成為盛世的締造者,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

作者:小胡說曆史PeXY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曆史中,一共誕生了408位皇帝(從秦朝大一統後開始算),而能被後世尊稱為“千古一帝”的更是寥寥無幾,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永樂大帝”的一生

出生背景:

朱棣出生于1360年,乃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為燕王,洪武六年,朱元璋将《昭鑒錄》和《祖訓錄》賜給朱棣,書中說明了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塞王,洪武九年,朱棣十六歲于魏國公長女徐氏結婚(由于史記中記載的是徐氏而非徐妙雲,下文都将用徐氏代替徐妙雲),時年徐氏十四歲被冊封燕王妃,洪武十三年,21歲的朱棣離開應天到燕京就藩,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命朱棣讨伐乃兒不花等人,但元軍沒有城池居無定所,于是朱棣派遣騎兵偵查元軍的蹤迹,不久後朱棣收到消息,乃兒不花等人屯駐在迤都,朱棣率軍到達迤都但并沒有急忙進攻,而是派出了觀童前去招降,因為觀童跟乃兒不花是故交,就在觀童和乃兒不花叙舊時朱棣突然率軍殺出,乃兒不花見狀隻能投降,朱元璋知曉後,高興的對群臣說“除沙漠威脅者,燕王也”,漸漸的朱棣在諸位藩王中開始展露頭角,成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這年朱棣三十歲,洪武十五年,朱标長子朱雄英去世,朱允炆成為朱标長子,洪武二十五,朱标去世,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慡去世,洪武三十一年,晉王朱棡去世,至此朱棣成為了朱元璋兒子之首,也是藩王中軍事實力最為雄厚的,同年五月初十,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幾天後朱允炆即位,次年改年号建文,朱允炆即位後力行削藩政策

從一位戍守邊疆的塞王成為盛世的締造者,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

建文削藩,靖難之役

朱允炆即位後力行削藩政策,先後囚禁了周王 代王 齊王 岷王,湘王不忍受辱選擇自焚而亡,燕王為各藩王之首自然害怕,于建文元年,以親兵800在燕京打着清君側的名号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元年八月,朱允炆拜年老的耿炳文将軍為大将軍,率軍30萬鎮壓朱棣,朱棣率軍在雄縣襲擊了耿炳文的先鋒,将9000名先鋒全部斬殺,又在真定大敗耿炳文,而後朱允炆拜李景隆為将,率軍50萬進軍北伐,十月朱棣親率騎兵至甯王處,威脅甯王及其家眷,得朵顔三衛,李隆基趁此時機進攻燕京,燕世子朱高熾派人用冰封住城牆,朱高熾以一萬兵力抵抗李景隆幾十萬大軍一個月,朱棣率軍回援,雙方戰于鄭村壩李景隆大敗,退守德州,建文二年四月,雙方再戰白溝河李景隆再敗,九月,朱允炆派盛庸接替李景隆,建文三年,朱棣滹沱河打敗盛庸,再在藁城打敗吳傑,建文四年元月,朱棣揮師南下,四月,連破何福、平安大軍, 五月克泗州、盱眙, 兵指揚州朱允炆割地求和,朱棣拒絕,六月江防都督陳瑄以舟師降燕,直逼南京,谷王朱橞跟李景隆合開城門,南京宮内失火,朱允炆失蹤,至此“靖難之役”結束,建文時代結束,永樂時代拉開序幕

從一位戍守邊疆的塞王成為盛世的締造者,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

永樂盛世

朱棣即位,年号永樂,永樂元年四月,對靖難之役有功之臣大肆封賞,又下令免去戰亂地區三年的賦稅,建文時期荒廢的地方學校重新開設,而後頒布诏令,地方官員不得對逃難的人名治罪,利用科舉制跟編修年書大肆宣揚儒家思想,改變明出盛行的道教,佛學之風,同時修篆《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提高了當時的文化 政治水準,加快了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強了軍事實力

從一位戍守邊疆的塞王成為盛世的締造者,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

南下北征

永樂四年四月,朱棣以朱能為征夷将軍,沐昇為左副将軍,張輔為右副将軍南征,明軍連戰連勝,進入安南,賜胡季犛、胡漢蒼父子二十大罪,改安南為交趾,設立交趾布政使司,永樂七年二月,朱棣派使者赴鞑靼,要求“相與和好,朕主中國,可汗主朔漠,彼此永遠相安無事”,不料使者被殺,朱棣大怒,七月派遣丘福為征虜大将軍,率軍十萬征讨鞑靼,但由于丘福輕敵冒進,指揮不當,十萬人馬在胪朐河覆沒,朱棣震怒,禦駕親征,永樂八年二月,朱棣率軍五十萬親征鞑靼,五月,在斡難河畔大破本雅失裡軍, 明軍又擊破阿魯台軍于興安嶺, 阿魯台部衆潰散,阿魯台攜家屬遠遁,明軍大獲全勝,而後阿魯台投降,朱棣封其和甯王,永樂十二年朱棣再度親征瓦剌,六月,雙方戰于忽蘭忽失溫瓦剌大敗,永樂十三年,瓦剌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謝罪,恢複了對明朝的朝貢關系,永樂二十年三月,朱棣再征鞑靼,阿魯台得知明軍來襲,夜逃興和,七月,明軍到達煞胡原,俘獲鞑靼的部屬,得知阿魯台部逃走隻能回朝,回朝途中,擊敗支援阿魯台的兀良哈部,兀良哈部投降,永樂二十一年七月,朱棣再度親征阿魯台,九月得知阿魯台被瓦剌所擊敗,十月,鞑靼王子也先土幹率領部落投降,朱棣封其為忠勇王,永樂二十二年朱棣最後一次親征鞑靼,鞑靼部首領阿魯台率軍進犯明山西大同、開平等地,于是朱棣調山西 山東 河南 陝西 遼東五地的軍隊待命,獲悉阿魯台已逃往答蘭納木兒河,朱棣下令全軍追擊,六月十七日,明軍至答蘭納木兒河,搜尋三百公裡不見阿魯台,明軍糧盡,隻能班師回朝,七月十八日。朱棣死于回朝的榆木川,内臣馬雲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商議絕不洩露朱棣駕崩之事,每天早晚飯正常上膳, 同時密奏在京師的太子,不久朱高熾即位為仁宗

從一位戍守邊疆的塞王成為盛世的締造者,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

朱棣在位二十二年,五次親征漠北,直讓塞王之敵不敢來犯,對内減少賦稅,重視農業,使經濟迅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開創“永樂盛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