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形勢嚴峻 必須亮劍 MG CEO張亮:誓要重回新能源賽道

作者:汽車行業記錄者

無論是上汽,還是MG,其新能源業務正在重構。從智己到飛凡,上汽建構的新能源故事已經緩緩起步。這次則輪到了MG。

花木蘭的故事,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都已經家喻戶曉。2020年,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的真人版《花木蘭》曾經風靡一時。“花木蘭”或者“木蘭”,早已是全球公認的著名IP。上汽把全新“星雲”平台的第一款車型叫做MULAN,其用意不言自明。

6月13日,在MG品牌的新車釋出會上,上汽全新純電平台“星雲”首次亮相,同時,MG首台全球戰略車型MULAN也是首次亮相。MG MULAN也是首款誕生于“星雲”平台的純電車型。

形勢嚴峻 必須亮劍 MG CEO張亮:誓要重回新能源賽道

公開資料顯示,這是星雲平台以官方釋出會的姿态首次正式亮相,上一次人們對它有所耳聞還是在今年5月上汽舉行的股東大會上。當時,星雲平台被作為上汽集團的“七大技術底座”之一被正式介紹。這“七大技術底座”分别是:

“上汽星雲”純電專屬系統化平台、“上汽珠峰”油電一體化整車架構、“上汽星河”電氫一體化整車架構等三大整車技術底座,以及藍芯動力總成系統、平台化魔方電池系統、綠芯電驅動系統、“銀河”全棧智能車解決方案等四大關鍵系統技術底座。

“上汽星雲”被擺在“七大技術底座”之首,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但為什麼這麼重要的“技術底座”之一,會穿插在MG首款全球車型的釋出會裡而不是上汽集團集團層面的釋出會裡呢?

内部人士向汽車記錄者透露,這和上汽集團近年來的改革方向和力度不無關系。衆所周知,國有汽車集團在管理機制的靈活性、資本效率的高低等方方面面一直受到業界的诟病。盛行于國企内部的“混改”也正是沖着國企的這些痛點而去。上汽集團同樣也是積極實施“混改”的重要汽車國企集團之一。上汽旗下最新的豪華高端品牌智己汽車就是上汽集團和阿裡巴巴合資成立的“混改”的産物。

針對MG和榮威等上汽集團旗下極其重要的自主品牌,集團放權成了上汽集團權力改革、管理改革的核心手段。這些年,MG、榮威品牌的自主性也是以得到進一步凸顯。這也是近年來榮威、MG品牌作為獨立的品牌,聲量和市場反響愈來愈大的重要原因。

那麼,為什麼上汽“星雲”平台首款戰略車型給了MG?原因不言自明:MG将是未來上汽集團又一個重點發展的品牌。

形勢嚴峻 MG要“重回”賽道

MG誕生于1910年的英國,2005年被上汽集團收購,至今已經擁有100多年的曆史,它天生擁有全球化的品牌基因。近年來,MG新能源在國内市場表現并不突出,但在國際市場卻一路向好,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就是MG天生的全球品牌基因。2021年的資料,MG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的銷量達到了3.3萬輛,在中國品牌中位列第一。

不僅MG新能源,近年來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無論是國内,還是全球市場,均呈現出全面爆發的趨勢。

2021年資料,上汽乘用車首次突破8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22%。對比之下,中國排名第一的自主品牌吉利當年的銷量盡管達到了132.8萬輛,但同比增長僅1%。排名第二的是長城汽車,但同比增幅也不如上汽乘用車,為15.2%。

不過,就國内市場來看,在新能源領域,上汽集團無論是新獨立的飛凡還是智己汽車,仍處在起步階段。而榮威和MG兩個品牌,在新能源領域事實上仍與包括比亞迪在内的第一集團存在差距。随着MG品牌中國以及全球市場的發力,MG品牌急需一款現象級的産品來擔綱品牌振興的重任。

在MG MULANG的釋出會上,上汽資料業務部副總經理、乘用車公司首席數字官(CDO)兼MG品牌CEO張亮在釋出會上表示:“借助MG MULAN的問世,MG品牌将重回新能源賽道,深入高能級市場腹地。”

形勢嚴峻 必須亮劍 MG CEO張亮:誓要重回新能源賽道

張亮在這裡不惜用“重回新能源賽道”這樣的字眼,意味着對MG這樣的品牌來說,形勢的确嚴峻而且刻不容緩。背後的原因顯而易見:上汽集團放權到品牌,相對應的,自然對MG在新能源領域目前的表現存在更多的期待。另一方面,和借助新能源車型的熱銷沖上萬億市值的比亞迪相比,上汽集團目前的市值僅約2000億元。兩相對比,“重回新能源賽道”,事實上不僅僅是MG的需求,同時也是上汽集團的需求。

MG MULAN有何利器?

從智己汽車,到飛凡汽車,到MG MULAN,到上汽“星雲”純電平台架構,上汽的新能源版圖事實上已經鋪得很開。“魔方電池”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在MG MULAN釋出會上,上汽略有些低調地釋出了“魔方電池”。“上汽新能源之父”的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在MG MULAN釋出會的後段,低調解釋了MG MULAN搭載的魔方電池:它的電芯是“躺式”排布,整體更為輕薄,安全性更高,而且底面積固定,也為将來大規模的“換電”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躺式電芯帶來的最大好處,一個是超高內建度,第二個是超長壽命,第三個是‘零熱失控安全防護’”,朱軍透露。

形勢嚴峻 必須亮劍 MG CEO張亮:誓要重回新能源賽道

這是中國又一個宣布“零熱失控安全防護”的純電動車架構。在上汽“星雲”之前,上汽的另一個純電動品牌智己汽車宣布搭載的甯德時代摻矽補锂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300Wh/kg,可做到20萬公裡零衰減(NEDC工況)和永不自燃。

也就是說,對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自燃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開始有了更多的自信。

那麼,上汽“星雲”平台推出的躺式電芯,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優勢呢?朱軍舉了一個例子:當你把一個電芯放到電池包裡,形成一個整包以後,電芯的尺寸決定了電池包的尺寸。如果電池豎起來放,它的高度要降低也是可以的,電池做矮一點點就行了。但是這個矮一點帶來的問題,它的有效體積利用将會大幅度下降。立式電芯的間隔要放兩樣東西,一樣叫膨脹補償片(compensation material),一個是做熱隔離所需要的絕緣、絕熱的材料,現在大部分都是用氣凝膠。以6個電芯為一組,需要6個大的熱隔離及體積膨脹的補償,當電芯躺平之後,六塊電芯隻需要兩片膨脹補償片,材料得到了節省。

事實上,上汽“星雲”平台的躺式電芯不僅僅是材料節省的問題,還包括安全和更高效的空間使用率。

在聊到MG MULAN的純電平台優勢時,張亮指出:“目前市面上仍有不少‘油改電’産物,它們基于燃油車設計基礎來打造,存在一些先天缺陷。比如,燃油車普遍比純電車更輕,又以前驅為主,當一些核心零部件比對在更重的純電車上時,整車在運動性、安全性上就無法達到極緻;又比如,電池包安裝位置的見縫插針、布局零散,導緻車型前後配重不均衡,駕駛體驗感差,也無法對電池包加強防護,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這就好比自建新房和二手房的差別,純電專屬平台就像自建新房,按自己需求設計的新房住起來舒服又省事,‘油改電’車型則像二手房,敲牆改裝、設計裝潢,也不一定能達到完美理想狀态。”

據悉,未來上汽集團旗下使用‘魔方電池’的車輛有很多,上汽幾乎所有的主流品牌、高端品牌都會選用魔方電池技術。“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就是安全,盡可能的便宜”,朱軍透露。

MG MULAN作為搭載上汽“星雲”平台“魔方電池”的首款車型,上汽把“星雲”平台這麼重要的資訊放在MG MULAN的釋出上,讓整個上汽集團最為倚重的七大技術底座之一為MG MULAN 的上市背書,足見上汽集團對MG MULAN的重視。正如張亮所說,MG欲借此重回新能源賽道,所言非虛。

寫在最後:

“重回新能源”賽道,這一任務對MG CEO張亮來說,可謂壓力不小。從張亮最近的擡頭變動中我們不難發現,上汽對MG的支援力度和期望值,都遠超以往。2022年之前,張亮的擡頭多數時候是“上汽集團資料業務部副總經理、上汽乘用車公司首席數字官”。到這一次MG MULAN釋出,則出人意料地出現了“上汽資料業務部副總經理、乘用車公司首席數字官(CDO)兼MG品牌CEO”這樣的稱謂。這意味着MG品牌的新能源戰略,随着MG MULAN這款車的釋出,已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層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