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家中坐,咖啡天上來。近日,上海市金山區公開稱将試點無人機派送服務,在年内,上海市民就可以品嘗到無人機送來的咖啡。
“最後一公裡”的智能配送員
這個6月,順豐也在深圳試點上線了一項新的快遞服務——無人機同城急送。
順豐表示,一般騎士配送需要1小時的時間,無人機隻需要13分鐘就可以完成,一次最多能送10公斤物品。
當然,無人機急送還沒有達到科幻小說裡那種“窗戶到窗戶”的程度,還是由快遞員上門取件,交給無人機運送到目的地附近的無人機投遞點,再由快遞員送上門。
無人機投包裹、無人機運防疫物資、無人機送奶茶……随着解決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裡”的智能“配送員”輪番上陣,在疫情封控區、地形複雜山區以及城市末端配送等場景架起了空中物流通道,備受關注。
廣東省在疫情期間開展了核酸檢測樣本無人機配送服務,運送效率提升200%。檢測樣本相比較于其他的物品,整體重量偏輕,而無人機配送通常針對小件(小于5公斤)運載,且運輸過程中無需人工接觸,并可24小時“随叫随到”。
其實,“無人機物流”的概念在幾年前就火過一陣。
亞馬遜從2013年開始啟動無人機快遞項目,2016年在英國完成了首次商業送貨服務。當時很多人覺得無人機送快遞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出現了一股無人機熱潮。
時至今日,無人機配送都還隻是試驗性質的,沒有迎來爆發點。
不過最近,這個賽道正在提速。
美團去年也在深圳推出了無人機外賣試點,主打3公裡内的外賣配送,一年來累計完成了3萬個真實訂單。美團還在上海金山區落地了中國首個低空物流營運中心,建構15分鐘城市配送圈。而且,美團在幾年前就成立了自己的無人機研發團隊,不光是在飛機設計層面自研,連核心的零部件也要自研。
前面說的是城市末端配送無人機,俗稱“小飛機”,主要是多旋翼和垂直起降的無人機,載重量為5至10公斤。另外,還有一種更大的支線物流無人機,載重量可以達到1至5噸,航程可以達到1000公裡,能夠完成跨區域的遠距離急用藥品、生鮮等物流配送。
今年1月,順豐旗下的豐鳥科技成為第一家可以開展噸級載重、長航時支線物流無人機經營許可的企業。
業内人士認為,2022年是中國支線物流無人機商業運作元年。
相比順豐,京東物流的野心更大,提出要建構末端配送、支線物流、幹線物流三級無人機物流體系。
無人機在風口?
可以說,無人機物流時代正在到來。
這不僅僅意味着物流行業的變革,更意味着,無人機在專業級應用領域的加速。
我們知道,民用無人機市場包括消費級和專業級。
消費級無人機本質上是一個大玩具,面向無人機發燒友或者航拍愛好者;
專業級無人機是用來代替人幹活的,用在地理測繪、農林植保、電力巡檢、公安消防等領域。
一開始,大家主要是在做專業級無人機,都不看好消費級市場。畢竟,給個人發燒友做無人機,能有多大的想象空間?而就是這一誤判,給大疆留下了巨大的市場。
而整個無人機行業因為大疆的崛起,把重心從專業級轉向了消費級。
消費級無人機成為民用無人機市場的主要增長點,而專業級無人機相對發展較慢。
目前專業級無人機應用最多的三大場景——農林植保、電力巡檢、地理測繪,市場規模相對有限。至少,跟物流行業沒法相比。
可以想見,如果在末端配送和支線物流領域大規模應用無人機,
專業級無人機市場會迎來井噴式增長。
物流無人機的普及,意味着專業級無人機除了技術要求更高,還要把成本砍成白菜價。
有可能嗎?有可能。其實,民用無人機産業鍊,很大一部分跟手機産業重合。無人機内部的通信晶片、傳感器、攝像裝置、電池等,都跟手機非常相似。
如果說智能汽車是手機加四個輪子,那麼可以說無人機就是會飛的手機。
除了成本突破,5G的普及也為專業無人機的爆發掃清了障礙。有了5G之後,遙控信号可以直接轉成5G信号,可以在千裡之外進行遙控,實作毫秒級的低延遲,這又大大拓寬了專業級無人機的應用場景。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作為特色專業之一,從近年來的就業形勢來看,在就業市場上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
無人駕駛飛機域廣泛,相關人才不足,導緻該行業員工就業領域廣泛,工資高。無人駕駛飛機應用技術專業人員可從事無人駕駛飛機的研發、生産、應用、教學、教育訓練等機關的研發、生産、營銷、飛行、地勤等相關工作,并可在農業植保、電力巡航、影視拍攝等領域找到工作。這個行業熟手一天的工資是3000元。
讓無人機配送商業化在大陸盡快落地,還需要在政策完善與法律法規更新上及時跟進。深圳司法局去年10月釋出的《深圳市民用無人機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城市中無人機的物流配送作出了明确規定。這也是順豐等企業在深圳試點無人機的原因之一。
專業級無人機好像已經迎來飛口,它會借此起飛嗎?
科學強國公号會持續關注。
END
作者:蘇楓
編輯:郭玲
審校:龔紫陌
視覺:龍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