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公裡跑步完成打卡,六月份過半,跑量107公裡,都是按照計劃進行的。夏天跑步出汗,跑完後一點也不餓不想吃東西。隻想吃一些水分多的食物,喝了脫脂奶,1000億純益生菌發酵乳。吃了幾片豆腐幹兒,幾口火龍果就飽了。
做完運動後,食欲的大小和運動是有關系的,比如你跑個十幾公裡,其實就特别想吃一些水分高的比如說水果,并不是非常渴望紅燒肉配大米飯。這些都是英國科學家團隊做的結論。遊泳,因為是在低水溫裡,遊完了特餓,食欲特别好,而且低水溫會代償性的增加脂肪的合成。你看馬拉松運動員的身材和遊泳運動員的身材完全是不一樣。而撸鐵以後的确是想吃牛排之類的高蛋白質食物。遊泳你遊一個小時,心率保持在110左右,遊2500米以上的自由泳,消耗的熱量在500千卡左右,跟慢跑差不多,但是運動完後的食欲可完全不一樣,遊泳吃得很多。是以說單純靠遊泳,想減肥必須嚴格控制飲食,否則連一頭牛,你都吃得下去。
在《端粒效應》這本書裡面又寫到了,我經常講課的一個案例。200公斤的大胖子在七個半月内減肥了一半,但是6年後都複胖了。
最慘的是由于代謝适應的緣故,基礎代謝減少了700千卡,相當于比别人少吃一頓多的飯,還比别人胖。
複胖後基礎代謝率都比減重的時候更低,體重恢複了,但基礎代謝是不能回升的,這也就是溜溜球效應。
減肥成功的人,隻有5%能堅持節食計劃。在五年内不複胖,其他的95%的人不是放棄了,就是因為溜溜球效應體重忽上忽下代謝越來越差越來越低。甚至每天隻吃一頓飯,還比别人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