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作者:思維碰撞機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和日軍一起巡邏的北韓巡檢

1896年2月11日,漢城警務廳數十名沖入北韓王宮景福宮,将時任内閣總理大臣金弘集押走。

随後,在親俄派官員的指使下,金弘集被警務官安桓押到一座小石橋之上當街砍殺,并被暴屍在漢城最繁華的鐘路地區。

更加奇怪的是,看到這一幕的漢城市民非但沒有不忍,反而拍手稱快,并對遺體做出各種殘忍舉動,丢石頭、割肉生吃、打碎*顱,甚至割去丁丁。

因為在他們的眼中,金弘集上司的内閣是親日賣國賊,是阻擋北韓獨立自主的罪人。

但實際上,金弘集為人踏實勤懇,終身緻力于北韓的改革富強,斡旋與清、日、俄之間,被譽為——“救時之才”。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金弘集

即使是他曾經和日本政府合作,卻依舊在半島光複後,被南韓認為能力出衆,勤懇負責,促進了半島近代化和社會的進步,甚至連半島北方都稱他為“有良心的革新官僚”,對他的死感到惋惜。

兩國評價在此,可見金弘集絕對是一位半島愛國者。

但為什麼這樣一位緻力于半島富強的愛國者,卻成為了漢城市民眼中罪大惡極的賣國賊呢?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講述一下金弘集命運多舛的一生。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出身名門政績彪炳,被譽為“救時之才”

金弘集出身名門,為官宦世家慶州金氏之後,其父金永爵官至開城府留守,曾擔任北韓國王高宗的經筵講官。

金永爵能擔任國王的老師,自然才學極佳,而金弘集作為他的兒子,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漢學教育,并在1868年獲得丙科狀元及第。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北韓國王高宗

聽到自己老師的兒子中舉,北韓國王高宗十分欣喜,還特意下旨對他一番表揚和賞賜,但此時高宗不知道的是,這個金弘集日後将成為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

不過金弘集也是有些悲劇,剛剛中舉其父金永爵便因病去世,守孝三年即将期滿時,其母昌甯成氏又亡故,金弘集隻好繼續守孝。

等于中舉後5年多的時間,金弘集就是在守孝中度過的,根本無法在官場上實作自己的政治抱負。

終于,在1873年,守孝期滿的金弘集被起複為權知承文院副正,三年後被外派至興陽縣監,執政期間治理有方,更是在饑荒時救助了數萬饑民。

1876年,金弘集調回漢城,曆任戶曹、工曹、兵曹、禮曹參議等職務,并憑借着優異表現獲得了同僚和國王高宗的一緻認可。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而就在1876年,半島之上發生了一件改變北韓國運的事情,這就是日本憑借堅船利炮打開了北韓國門,并逼迫半島簽署了喪權辱國的《江華條約》。

日本也憑借此條約取得了在半島之上自由貿易、關稅免征、日本貨币流通、居留地、自由勘測海岸、領事裁判權等優勢特權。

當然,随着日本的不斷掠奪,北韓方面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回事兒,也想在一些争議較大的條款上據理力争一下。

是以,北韓方面在1880年任命金弘集為修信使出使日本,目的是想與日本協商仁川不開港、米谷禁運、關稅改訂、公使駐紮等事宜,而結果當然是日本一條都沒有同意。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擔任修信使的金弘集

雖然在正事兒上沒有成功,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因為日本不可能放棄剝削之舉。不過金弘集此行的收獲卻是巨大的。

一是明治維新後日本蒸蒸日上的社會風貌對金弘集的刺激極大,讓他見識到了國家發展的方向。

二是清朝駐日公使何如璋等人積極與金弘集商讨國家富強之策,鼓勵北韓積極對外交往,更是親自撰寫一本名為《北韓政策》的小冊子送給金弘集,表示北韓應當接受西方先進科技,以求自強。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北韓政策

他在回國後迫不及待地将《北韓政策》呈給國王高宗,并獲得了高宗的高度贊同。

但這種建議卻捅了北韓保守派士大夫和儒生們的馬蜂窩,他們高舉“衛正斥邪”的旗幟,大力抨擊《北韓政策》。

300多名儒生甚至在漢城組織了一次伏阙上疏,痛罵金弘集為禽獸,史稱——“辛巳斥邪運動”。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主張改革的金弘集一時間成為衆矢之的,不得不連上三道奏疏請求免職,而對《北韓政策》深表贊同的國王高宗也是十分惱怒。

他一方面将金弘集轉移到其它地方避風頭,另一方面這對上疏儒生嚴厲鎮壓,處死和流放多人,迅速平息了這場風波。

随後,金弘集重返任上,被任命為統理機務衙門通商司經理事,開始參與處理北韓的外交事宜。

負責外交事宜期間,金弘集主導了《朝美修好通商條約》的簽署,還積極同英國、德國的使臣交涉,為北韓引入了大量商機。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彼時北韓已經開始與各國交流

清朝官員馬建忠在和金弘集交流後對其印象極佳,評價道:

“金弘集年逾四旬,望之似三十許人,通達識時務……蓋國中佼佼者。”

1881年,北韓爆發“壬午兵變”,掌握實權的北韓王妃闵妃逃走,金弘集本來也在刺殺名單之内 ,但變亂發生之際他及時逃走,是以隻是宅邸遭到破壞。

壬午兵變後,金弘集獲得重用,不僅前往仁川主持與日本簽訂《濟物浦條約》,還随趙甯夏前往大陸“謝恩”,在《中朝商民水陸貿易章程》上簽字。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壬午兵變中的北韓訓練隊

歸國後,金弘集被任命為禮曹判書,後又兼任外務督辦,成為了北韓對外交涉的最高負責人。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身背各方罵名,屢遭高宗鳥盡弓藏

面對一次又一次被日本掠奪的情況,北韓的有識之士開始大力推行開化運動,希望通過改革讓半島走上富強之路。

而在主張開化改革的群體還可細分為兩派:

一是金弘集、金允植等人為代表的“穩健開化派”,主張維持中朝關系,推行漸進式改革。

二是以金玉均、洪英植、樸泳孝等人為代表的“激進開化派”,要求半島必須脫離大清完全獨立,并效仿日本進行全面改革,他們也被稱為“開化黨”。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開化黨

為什麼金弘集建議漸進式的改革呢?

因為彼時北韓國力衰弱,如果貿然脫離大清的庇護,面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的日俄兩國,根本沒有自保之力。

隻有在大清的保護下先行發展經濟和科技,才能在日後國力富強之時有真正完全獨立的能力。

但金玉均等開化黨人不信邪,不僅對金弘集等人的主張十分不滿,還天真地以為日本是真心幫助北韓走向富強。

于是,就在1884年10月,開化黨人聯合日本發動“甲申政變”,殺死保守派大臣6人,奪取了政權。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甲申政變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亡命日本的樸泳孝、金玉均四人

高宗和闵妃緊急向大清求援,袁世凱果斷率領駐朝清軍出擊,挫敗了日本的政變陰謀,金玉均等人亡命日本。

(對這段事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這篇文章:北韓親日派發動政變,袁世凱果斷出兵,為大清在北韓“續命十年”)

甲申政變被挫敗後,由于金弘集非但沒有參與政變,還充分表現了才能和忠誠,被高宗擢升為議政府左議政,并代表北韓與日本簽訂《漢城條約》,進一步讓出不少權利。

雖然這個條約可謂是城下之盟,誰來都得簽字畫押,但仇視金弘集的保守派大臣借題發揮,瘋狂宣傳金弘集親日賣國,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也開始謾罵起金弘集。

如果高宗是個有風骨的明君,這些風言風語和保守派的攻讦不會起作用。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北韓高宗

但無奈高宗李熙是個懦弱無主見之人,雖然很欣賞和信任金弘集,但還是将他改任“判中樞府事”,看起來這是個級别很高的從一品大員,但實際上就是個閑職。

于是,很多人戲谑的稱金弘集就像“雨天穿的鞋一樣”,隻是下雨時用用,天晴後就被棄置一邊。

雖然日後金弘集兩次恢複左議政的職位,但在保守派的壓制下,也很快就被迫辭職,隻能繼續閑散下去,而這一閑散就是十年之久。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就任總理大臣,主導北韓近代化改革

1894年,北韓爆發東學黨起義,清朝和日本同時出兵北韓,半島政局出現巨大動蕩,江山社稷可謂風雨飄搖。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東學黨起義(劇照)

在此情況下,北韓國内呼籲改革的聲音愈發高漲,改革的阻力到達了曆史最低谷。

金弘集作為穩健開化派的領軍人物,此時開始大力倡導改革,力主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進行“更張事業”。

随後,金弘集被任命為外務總理,并在日軍攻占景福宮挑起甲午戰争後,又出任了議政府領議政,掌握了真正實權。

雖然金弘集獲得重用有着日本人支援,但他本人并不是投靠了日本人,隻是因為看到了日本社會改革後的景象,想全面仿效學習。

尤其是他看到日軍占領王宮軟禁高宗的行為後,更是感到十分痛心,表示一定要通過改革充實國力,讓北韓走向富強。

憑借着出衆的政治才能和開化派前輩的資曆,日本人十分重視金弘集,日本外相陸奧宗光甚至還将金弘集稱為——“深孚衆望的前輩”。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甲午更張時期的金弘集

在掌握了實權後,金弘集迅速開始推行改革之舉,在景福宮内組建“軍國機務處”,作為改革的核心機構。

随後幾個月的時間,“軍國機務處”頒布了208條改革法令,對北韓政治、經濟、社會進行全方位的近代化改革,曆史上将這次由金弘集主導的改革稱為——“甲午更張”。

改革期間,金弘集殚精竭慮,幾乎所有時間都待在宮中,很少回家,而面對諸多困難和阻力,他也據理力争,絲毫不擔心會得罪人。

他甚至連高宗的君權都進行了嚴格限制,因為金弘集清楚,如果不在君權方面進行改革,根本不可能走上富強之路,落後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上司先進生産力,但這種改革也讓高宗十分惱怒。

但可惜的是,面對日本的狼子野心和保守派的阻撓,金弘集個人的想法和能力并不重要。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登陸半島的日軍

而真正能夠實施的政策,往往也都是日本認為有利于自己控制和殖民的措施,比如實行銀本位制、允許日本貨币流通、與日本結盟等。

其實,金弘集雖然認可日本的發展成果,但也知道日本人居心不良,是以還曾在平壤之戰期間還密通清軍,試圖讓清軍掌握優勢,但無奈兩國的軍事發展差距并不是靠情報便能夠改變局勢。

在此情況下,日本人雖然看中金弘集的能力,但對其并不是無條件的信任,不僅派遣了很多親日官員進入軍國機務處,還通過各種手段限制改革。

這樣一來,金弘集可謂是被左右夾擊,一方面日本人對他全面壓制,另一方面群眾也都認為他是賣國賊,左右為難之下改革也陷入停滞。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身背罵名而亡,慘遭市民辱*屍

金弘集的猶豫和遲疑日本人都看在眼中,便緊急逼迫北韓政府赦免流亡日本的開化黨人樸泳孝,并将他安插到北韓政府中擔任内務大臣。

而樸泳孝在半島曆史上也是個極具争議的人物,他長相俊美學識淵博,是北韓國王哲宗的驸馬爺,也是南韓國旗的設計者,一生為北韓的富強而奮鬥。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樸泳孝

與此同時,他也是個臭名昭著的“韓奸”,曾三度遭到南韓方面放逐,被半島南北坐實了親日賣國賊身份。

(對樸泳孝生平感興趣的可以關注這篇文章:他是“南韓國旗設計者”,卻被南韓列為“韓奸”,釘在恥辱柱之上)

随後,樸泳孝通過官制改革開始實施内閣制,廢除了軍國機務處,和金弘集聯合組閣開始進行——“第二次甲午更張”。

雖然金弘集仍擔任名義上的改革最高指揮“内閣總理大臣”,但因為樸泳孝本身是更加親日的存在,高宗也因為君權受到限制一事對金弘集積怨已久,是以這次改革幾乎完全是由樸泳孝主導。

金弘集感到不知所措,便于1895年5月辭職退出政界。

然而僅僅一個月後,之前和樸泳孝互相利用的闵妃便開始了操作,她無法忘記此前甲午戰争時被日本人趕下台的屈辱,便抓準時機抱上了俄國的大腿,扶植了一批“親俄派官員”上台。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闵妃(明成皇後,照片有争議)

好巧不巧,此時“恰好”有一名日本人透露樸泳孝要刺殺闵妃發動政變,還“恰好”讓一位北韓人知道了。

樸泳孝所謂的“叛逆陰謀”暴露後,高宗李熙吓壞了,此時他又想起來被自己冷落的金弘集,立即召其入宮商議對策,并對罷免他表示悔意,希望他再度出任總理。

是以,隻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号,金弘集“雨鞋”之名誠不欺我。。。。

随後,樸泳孝再度亡命日本,金弘集于七月五日取代樸定陽擔任内閣總理大臣,第三次入主内閣。

雖然沒有了樸泳孝,但改革工作依然不好開展,這主要是因為闵妃趕走樸泳孝後憑借着俄國人的支援掌握了實權。

而所謂的“内閣總理大臣”金弘集根本就是被架空的狀态,是以他組建的新内閣也被戲谑地稱為——“金皮闵肉”。

但闵妃沒想到的是,俄國人鼎力支援的局面反而讓日本人決心铤而走險。

在日本公使三浦梧樓的策劃下,北韓訓練隊、日軍守備隊和日本浪人于1895年8月20日淩晨攻入景福宮,暗殺了闵妃,史稱——“乙未事變”。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三浦梧樓和日本浪人

随後,日本人控制北韓高宗,肅清了北韓政府的親俄勢力,金弘集内閣各大臣均被親日派取代,同時逼迫高宗下诏,使内閣權力淩駕于高宗之上。

雖然金弘集本人是此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但在聽說乙未事變的消息後,竟一度有以“主辱臣死”之義自殺的打算。

幸好俞吉濬勸阻,高宗也私下勸慰金弘集,表示這是形勢所迫,才讓此舉作罷。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乙未事變發生時,俄國技師士巴津和美國軍事教官戴伊恰好身在景福宮内,親眼目睹闵妃之死的情況,并向全世界披露事件真相。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随後,各地儒生和百姓以“為國母報仇”和“頭可斷,發不可剪”為口号而發動起義,“南韓國父金九”也是在那個時候親手殺死了一名日軍軍官。

喊出“發不可剪”的口号主要是因為金弘集政權推行斷發易服的改革,此舉從長遠來說沒有問題,但明顯有些操之過急,這也是其民怨頗深和被罵親日韓奸的原因之一。

在此情況下,親日派内閣成為了衆矢之的,無論金弘集是不是真心為北韓富強奮鬥,他在群眾眼中都成為了最大的“賣國韓奸”,持續了一年半的金弘集政權已是風雨飄搖。

與此同時,高宗李熙和太子李坧得知闵妃之死的真相後悲痛異常,對日本及金弘集内閣恨之入骨,是以尋找各種途徑脫離日本掌控。

此時,俄國及北韓親俄派趁虛而入,李範晉、李完用等親俄派官員經過缜密策劃,終于幫助高宗逃出景福宮,前往俄國駐朝公使館避難,史稱——“俄館播遷”。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對這個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這篇文章:身為“南韓開國皇帝”,卻隻能躲在俄國使館主持國務,極度屈辱)

而高宗在抵達俄國公使館後,立即下诏稱“亂逆執政,惟意矯誣” ,下令嚴懲逆黨,并将金弘集、俞吉濬、趙羲淵、鄭秉夏、張博定為——“逆賊五大臣”。

金弘集在得到消息後正在朝房商讨政事,身旁大臣勸他趕快逃跑流亡,但金弘集拒絕了這個提議吧,并表示——“死耳!甯效(樸)泳孝成逆名乎?”

然後,他準備前往俄國公使館,決心在高宗面前證明自己的忠誠和為北韓富強的志向,而其餘大臣則逃往日本公使館避難。

但金弘集還沒有走出景福宮就被巡捕抓到,根本沒見到高宗,鄭秉夏也随後被巡檢逮捕,兩人都被監禁起來。

被監禁期間,鄭秉夏顯得焦急狂躁來回踱步,而金弘集卻鎮定自如,還責備鄭秉夏道——“生死乃天命,但承順耳,焦躁将焉用哉?徒損失體面而已!”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金弘集

可見,此時的金弘集已經決意以死明志,進而證明自己的清白和為北韓富強的本心。但可惜,親俄内閣并不打算給金弘集解釋和表達真心的機會,下令立即處死二人。

随後,警務官安桓将二人押往警務廳外的小石橋,踢成下跪姿态,然後招來總巡蘇興文等人将金、鄭砍殺。

随後,兩人被暴*屍在漢城繁華的鐘路地區,旁邊還有面旗子,上書——“大逆無道金弘集鄭秉夏”。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兩人應該是類似上圖的旗子

緊接着,金弘集二人便遭到辱*屍,漢城市民對他做出各種羞辱性的動作,丢石頭、生啖其肉、碎*顱骨,甚至割去丁丁。

史載如下:

“都人士女重重疊疊圍住,莫不稱快,不滿足其不施淩遲之刑。。。都人怨弘集主剃令,争擲瓦礫,肢體碎裂,有割其肉生啖者”

至此,金弘集這位為北韓富強拼搏一生的革新志士,就這樣身背無數罵名而亡。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金弘集為人溫和謹慎,從政踏實勤懇,終身緻力于北韓的對内改革和對外開放,如果他早生了幾十年,可能就是能載入北韓史冊的肱股之臣。

但無奈生不逢時,不僅由于《北韓政策》風波和甲午更張等事件而備受攻擊,更是因為後期與日本合作的态度遭到北韓群眾唾罵。

但從後世對金弘集的評價來看,其根本算不上什麼親日賣國韓奸,北韓著名史家樸殷植評論道:

“蓋據八月之變(乙未事變)而論之,金弘集以首相特與聞而不能讨賊者,坐之以此,固無辭為解,而若加以主謀之犯者,不特伊之不服,亦舉世之人悉其枉,今殺此人而曰複仇,可乎?”

意思就是金弘集确實有過錯,但是被說成是最大的罪人絕對是冤枉,處死他根本就不是什麼為國報仇。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金弘集書法

到了現代,北韓稱他是一位“封建統治階級出身的革新官僚”、“有良心、先進的官僚”。

南韓史學界也對金弘集以肯定為主,認為他能力出衆,勤懇負責,推行開化政策,促進了南韓的近代化和社會的進步,是“愛國者”。

為什麼金弘集雖然和日本合作,卻沒有被半島視為賣國韓奸呢?

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

(1)當時北韓所面臨的危機非常深重,政權風雨飄搖,即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不見得會比金弘集做得更好;

(2)金弘集擔任總理大臣期間殚精竭慮為改革,連家都不怎麼回,盡忠報國之态度十分端正,且絲毫沒有貪贓之舉;

(3)面對自己必死的局面,非但沒有和其它大臣一樣逃亡日本,反而決意以死明志,保留了最後的忠誠,可見其内心是坦蕩的;

南韓著名曆史學家李瑄根為金弘集的死感到惋惜,而他的一句話的話我認為也很貼切,即——“金弘集為列強角逐的祭物”。

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緻力于北韓富強,卻慘遭漢城市民辱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