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作者:墨珑甲

1992年8月23,北京的夜晚格外寂靜,夏日的鳴蟬趴在樹上惬意的奏響圓舞曲。一位身着深色西裝、長着一副東方面孔的外國人落地北京機場。

隻見他快步走下飛機舷梯,徑直坐進一輛早已等候多時的黑色進階轎車,直奔釣魚台國飯店。

前來迎接的是外交部徐敦信副部長,還有一衆外交部各司司長。

能經受如此高規格接待的不是别人,正是南韓時任外務部長官李相玉。

李相玉乘機橫跨黃海來華,當然不是為了品嘗美食,留戀風景,他此行是帶着重大的使命前來。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第二天,李相玉就在中外記者面前,和中國時任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錢其琛共同簽署了《中韓建交公報》,結束了兩國因曆史恩怨而造成長期對立的現狀,在兩國外交史上掀開了新的一頁。

可誰能想到,促使兩國建交的大功臣錢其琛,在中韓建交前夕,還專程飛往北韓,詢問金日成的态度。

這一會面并不愉快,金日成全程黑臉,未盡一個地主之誼,匆匆将錢其琛打發走了。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曆史的恩怨

中韓兩國的外交關系因北韓戰争勢同水火,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從五十年代開始,全球國家都處于冷戰的鐵幕之下,南韓緊跟美帝國主義,中方則身處社會主義陣營。

是以,不管是從曆史上的過節,還是從所屬一方信仰的意識形态,兩國都是針尖對麥芒,說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一點也不過分。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兩國不僅互不承認主權國家,且在長達半個世紀互不往來。即便在一些國際會議上,南韓代表發言,中方代表也退席以示抗議。

外界常說“體育無國界”,然而對于南韓,這一“準則”完全抛到九霄雲外。

一些國際比賽,南韓運動員一度甯可棄權,也拒絕與中華健兒交手。至于互換國旗這類彰顯友好行為的舉動,更是天方夜譚。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1978年,改變中國走向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如同春日的驚雷,驚醒了世人。

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努力擴充對外關系。那時,南韓經濟較為發達,承接了西方的工業鍊,一度是亞洲“四小龍”。

中國也有意和一海之隔的南韓發展外交關系,希望能借此引進先進技術和工業經驗,改善中國人的生活品質。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另一邊,南韓也有意利用手中的經濟資源招攬中國。南韓的戰略是“以經濟撬動政治”,迫使中國孤立北邊的鄰居,完成統一大業。

在這一政策的引導下,20世紀80年代發生的幾件小事,就引起了中方的注意。

1982年,加拿大某森林城市的一座籃球館裡正舉辦一場激烈的籃球比賽。交戰雙方沒有東道主加拿大隊,而是大洋彼岸的中國男子籃球隊和南韓男子籃球隊。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按照當時的規定,中國球隊不僅不能與南韓隊交換帶有國徽的隊旗,也不能接受南韓隊的鮮花。

然而,南韓球員像是事前接到過某種政治指令,一名球員靈機一動,将鮮花扔給看台上的觀衆,場内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而中方的隊員則十分尴尬,顯得有些不近人情。

跟隊的記者以“内部參考”形式将此事報回,交到了外交部。外交部十分重視,如何解決與南韓的交往問題,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僅僅一年之後,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更加堅定了外交官員的判斷。1983年5月5日,中國一架民航客機從沈陽起飛,在飛往廣州的途中被劫持到南韓,緊急降落在春川機場。

為了保證一百多名乘客安全傳回,中央立即決定,派代表團前往首爾,和韓方商讨解決方案。

當時,兩國還沒有任何外交關系,卻能和和氣氣坐在桌子上,這實屬創舉。談判中,韓方态度友好,很快同意将飛機及乘客送還中國,這大大增強了中方對南韓的好感。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兩件事情,推動了中韓關系的松動。1983年8月,北京緻函亞奧理事會,正式申辦第11屆亞運會,明确表示如果申辦成功,歡迎南韓來華參加盛會。體育先行一步,随後而至的就是貿易經濟。

中韓本是近鄰,很長一段時間,貿易都是經過香港轉運,這既費時,又費力。

1988年,兩國關系好轉一點,就迫不及待地決定開展民間貿易,取代多年來的間接貿易。

為了穩妥推進此事,直接貿易暫時隻在與南韓隔海相望的山東進行,故而沒有引起外界的過多注意。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同時,許多南韓商人如過江之鲫,借機湧向山東省,促進了山東經濟的飛速發展。

中韓關系,始于體育,盛于經濟,最後一步自然就是政治上要正式确認外交關系。可這件事并不僅僅是中國和南韓兩家之事,關系到整個東北亞的地區安全,還關系到中國大陸政府的合法性問題。

讓中方始料未及的是,當中方向北韓提出心中所想,這立刻引起了金日成的不滿。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錢其琛飛抵北韓

在和南韓建立關系時,錢其琛作為外交部長,一直是團隊的核心成員。

1991年11月,錢其琛第一去首爾,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三屆部長會議。中國外長出現在首爾,這在當時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

根據錢其琛事後的回憶:當時中國包機沒有在南韓停留,就立即傳回北京機場。等會議結束,又派飛機去接代表團。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會議完美落下了帷幕,李相玉外長将錢其琛引到另一間古色古香的會客廳,盧泰愚總統身着藏青色的西裝,後腳就到,走進了會客室,同錢其琛握手。

落座後,盧泰愚先是歡迎中國代表團來首爾,參加會議。然後,便開門見山地說:“錢外長,我此次前來,真正意圖想必,你也應該知道。為了東北亞的和平,韓方真誠希望同中國改善關系,并早日實作建交。”

錢其琛是一個謹慎小心的外交官,對于盧泰愚,他并不是完全信任,或者說還不是時候表态。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錢其琛是這樣回複盧泰愚:“中方始終希望北韓半島能夠維持和平的狀态。中韓兩國間的貿易總量,不斷攀升,有了較大發展,希望這種态勢能夠繼續發展。”錢其琛隻提經濟,不提政治,盧泰愚也就知趣不提建交事宜了。

晚宴間,錢其琛也委婉透露了中方的意圖,便對李相玉說:“中國有句諺語,叫水到渠成,這件事要從長計議。”

錢其琛傳回北京,内部就開始着手準備建交。錢其琛分析說:“盧泰愚總統目光長遠,對華态度真誠,但其任期隻剩下一年,如果不抓緊,可能會失去絕佳的建交視窗。同南韓建交,有利于牽制日本,孤立台灣,也利于大陸的現代化建設。”最高決策層達成共識後,就開始對外界放出一些風聲。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1992年3月,錢其琛在人大會議期間,接受中外記者采訪。中外記者提問各種國際問題,總是不忘探詢同南韓這個敏感話題。

如果放在以往,錢其琛總會敷衍一下,說:“我們不會與南北韓發展關系。”可此一時,彼一時,這次當記者提出相同的問題,錢其琛則換了一種口吻:“中國何時與南北韓建交,我們還沒有一個時間表。”

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建交是要建交的,至于何時,暫屬于絕密,恕我不能如實相告。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外界敏銳覺察出,中國的立場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當然,記者就能聽出一些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更别說北北韓的金日成了。

中方得知了朝方的變化,就找了一個時機,去向金日成解釋此事。

那是在1992年4月初,國家主席楊尚昆抵達平壤參加金日成的80壽辰慶祝活動。楊尚昆對金日成分析了國際形勢,說:“現在和以前不同了,蘇聯解體了,東歐劇變了,我們的處境很不妙。再像之前一樣,頑固不化,必定要威脅到政權的穩固。”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接着,楊尚昆提到了重點:“金日成主席,為了未來和北韓半島的和平,我們正準備考慮同南韓建交。當然,中朝兩國關系始終好于中韓關系,我們也支援你們的統一事業。”

金日成一聽,就不高興了,兩眼露出了兇光,說:“現在北韓半島處于微妙時期,恐不是最好的時機,你們要多多考慮一下,再做決定。”

楊尚昆沒有繼續解釋,他隻是打聲招呼,回國後就向中央傳達了金日成的态度。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為了取得朝方的尊重,中央就決定派錢其琛親自去平壤一趟。時間緊迫,不容遲疑,征得朝方的同意,7月中旬,錢其琛的專機落在了平壤。

錢其琛明白,這不是一次輕松的通路,雖然金日成答應見錢其琛,但并不能取得最好的結果。

上午11時,錢其琛在一幢金碧輝煌的别墅見到了金日成。金日成年老體衰,時日無多;錢其琛年過花甲,卻精神矍铄,似乎兩人的狀态就預示着誰是最後的赢家。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一見面,錢其琛率先開口:“金日成主席,謝謝你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見我。”

金日成則不耐煩說:“咱們客套話就别說了,直接說正事吧。”

錢其琛也不慌張,就直接說:“我坐上飛機之前,江總書記就對我說,中方認為與南韓建交談判的時機已經成熟,是時候結果了,我們相信會得到你的了解和支援。”

金日成深深歎了口氣,但還是故作強硬地說道:“既然都決定了,還派你前來幹嘛?”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說完,不等錢其琛,金日成就示意要中斷談話,錢其琛隻好離開。

在錢其琛的記憶中,這次會見,是金日成曆次會見中時間最短的一次。會後,也沒有按過去的禮節舉行宴會招待,足以說明金日成的态度有多麼的冷淡。

中方一邊向北韓解釋,一邊也同南韓進行談判。最重要的一項話題就是讓南韓同“台灣斷交”。

本來錢其琛及同僚預計,盡管盧泰愚對華友好,急于與我建交,但台灣地區畢竟在南韓經營了數十年,耳目遍布,在政界和商界都有很強的影響力,不會輕易将台灣丢掉。談判将會是一場馬拉松式的,估計會持續幾個月、甚至是幾年。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初期也正如錢其琛預料的那樣,韓方提出要同台灣保持半官方的關系,但這是中方不容讨價還價的底線。

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韓方看中方毫無松動之意,又擔心遲則生變,就放棄了原來的要求,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的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接受了同台灣斷交、廢約、撤館的要求。

雙方隻進行了三次會談,用時兩個月,就達成了建交協定。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1982年8月24日,釣魚台國飯店芳菲園,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和南韓外務部長李相玉并肩走進大廳,坐在鋪着墨綠色絨毯的長桌前,正式簽署了建交公報,标志了兩國關系從此正常化。

上百名記者紛紛舉起手中的照相機,記錄下了這一曆史性的瞬間。

兩國電視台更是破例,全程轉播了簽署的過程,得到了中韓人民的一緻贊譽。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結語:

公報的簽署宛如一個句号,劃完了兩國敵對的曆史狀态。中韓的建交,對于東亞的和平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兩國關系如滔滔江水,滾滾向前,不可阻擋。這也再次驗證了國與國的交往,向來是利益優先,向來是實力說話。

參考資料

《錢其琛談中韓建交始末曾搭專機赴北韓見金日成通報情況》錢其琛 - 上司文萃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1992:錢其琛秘訪北韓内情》錢其琛,延靜 - 黨史天地

1992年中韓建交前夕,錢其琛外長通路北韓,金日成态度冷淡

《1992年推動中韓建交:錢其琛探秘北韓内情》大衆文摘 2017年第9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