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是一個生活在貧苦家庭的姑娘,在他年僅四歲的時候,就要擔任起來照顧弟弟和母親的責任,因為他的弟弟和母親都是腦癱患者,沒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在外謀生打工的父親也沒有時間來照顧二人,隻有四歲的小王倩擔任起來了這個工作。
他不但給母親做飯,還給弟弟換尿布,摟着弟弟睡覺,弟弟的智力隻有2歲小朋友那般,王倩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哄着弟弟,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王倩25歲也不敢結婚,生怕拖累别人。

一、陳年舊事
中國曾經的封建思想就是重男輕女,家家戶戶都想有一個大胖小子來傳承香火,這樣一來對于女孩,多數人家就是不重視,若是極為貧困的家庭就直接将女孩丢了,繼續生育,直到生出男孩為止,這樣的做法,讓直至今日男女比例還是屬于失調的社會情況。
這樣一來,很多貧苦的鄉村家庭是沒有能力娶媳婦的,故事主人公的父親就是這樣,他們的家庭本就不富想要有個妻子傳宗接代,生兒育女,這可謂是難上加難,嫁女兒的娘家本就抱着我養了個閨女,指望他能賺上一筆,遇到這樣什麼都沒有的人家,自然沒有願意下嫁。
王倩的奶奶看着自己的兒子已經這麼大了,要再娶不上媳婦等到年紀更大,就更沒有女子願意嫁給他了,于是就開始積極的找人相親,但是接連碰壁,和想象的一樣,沒有人願意下嫁給他家,此刻王倩的父親已經對于娶妻生子不抱有什麼幻想了。
直至一天王倩的奶奶将一位年輕的女子帶回了家門,王倩的父親才喜笑顔開,但是仔細一詢問,又被母親的回答澆了一盆冷水,原來這女子是母親從集市上面撿回來的,母親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垃圾堆中翻找着吃的,于是就直接将人領回了家中。
這患有精神病的女人生育到是沒有什麼毛病,先給王家生了個大閨女,但是在農村裡,女兒即使是再懂事,也是不讨喜的,于是又給王家生了個大胖小子,這樣王倩的父親和奶奶才終于滿意,但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就落在了王倩的父親身上。
王倩雖然是身體健全,但是他的弟弟卻遺傳了母親的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這讓他們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原本就需要養活一個不能自理的,現在變成了兩個,抱着弟弟能不能治療的心态去省城的醫院問診,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是要花費一大筆的治療費。
兩萬塊錢就要将這個家庭擊垮,不得已放棄了治療,但是懂事的王倩在此刻、站了出來,他知道自己父親的辛苦,每天要下地勞作,于是就承擔起了照顧母親和弟弟的任務,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也确實如此,是年幼的王倩頂起了這半邊天。
二、突發事故
因為家庭不富裕,王倩的父親沒有讀過書,甚至大字都不認識幾個,他考慮到現在的家庭,一旦等到她上了年紀,王倩這個小女孩是不能夠像他一想下地勞作的,于是就想到了另一個出路,讀書,于是費盡心思的将王倩送入了學堂。
王倩慢慢長大,也能在讀書的時候來打一些零工補貼家用,日子仿佛一天天在好起來,但是一件突發的事情,又讓這個家庭喘不過來氣,王倩的父親在下地農作的期間,不幸摔傷,已經不能再幹重體力活,此時此刻這個家庭所有的負擔都到了王倩的身上。
三、不敢嫁人
王倩是沒有什麼文憑的,也沒有什麼崗位願意要他,隻能做着底層的銷售,這對于他來講已經是很好的一份工作了,但是,他并沒有隻滿足于當下的職位,他不斷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立志于讓自己的父母和弟弟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即使時間在緊張,他也會擠出時間來讀書,現在的他已經比大多數人優秀了,但是即使是這樣,他也不敢去結婚,因為結婚會牽扯到兩個家庭,沒有誰願意娶個媳婦還是拖家帶口的,婚後的生活,不像婚前一樣自由,她的愛已經超負荷了,沒有能力再貢獻給别人了。
王倩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姑娘,他不想讓任何人和他一起承擔這份痛苦,于是他選擇犧牲自己的幸福,來維護這個已經支離破碎的家庭,他的工作很辛苦,同時家庭也給了他不小的壓力,每當午休的時候他都會匆匆趕回家中,為父母和弟弟做上一頓熱飯。
結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後,王倩回到家中,還要為母親和弟弟洗澡,這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即使王倩已經每天忙的像陀螺一樣,他還是用着熱情的态度對待生活,這不幸運的家庭沒有磨滅他對于生活的熱情,反而讓他更加明确的知道生命的意義。
王倩不能割舍的就是家人的羁絆,即使他的父母沒有給他最好的一切,即使他們的一己私欲,想要兒子的念頭讓王倩的後面幾十年過的都是無比艱辛,但是王倩仍舊是沒有任何抱怨的熱愛着他們的家庭面對沒有自理能力的母親和弟弟他可謂是盡職盡責的呵護着他們。
王倩艱難地生活經曆讓他鍛造了堅韌不拔的個性,他可以在挫折中一次次跌倒,也會一次次的爬起,每一次的磨難都是在促使他成長他比同齡人更加懂得生活的不容易,家庭的重要性。
總結
王倩和普通的女孩是一樣的,他并沒有什麼天生的堅韌不拔,他也會委屈會疲憊,但是他是這個家的頂梁柱,若是他撐不下去了,那這個家也是真的不存在了,即使他的家庭是不完美的,即使他的家庭不能為他遮風擋雨,他也會成為自己的雨傘。
王倩的精神是當代年輕人需要學習的,他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不會輕言放棄的這個特點也讓他在之後的人生路途中越走越順,逐漸成為自己理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