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我也不回中國”這是實體天才、公費留學生尹希說的話。他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1歲成為哈弗大學最年輕的正教授。
鴉有反哺之義,羊也有跪乳之恩。為何一個土生土長、長期接受國家重點培養的中國人,留學後卻口出“狂言”,不願回到祖國的懷抱?他為何如此“冷血”?這背後究竟有沒有什麼隐情?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天才少年尹希的開挂人生,來了解一下,這樣的“天才”是你喜歡的嗎?

圖丨尹希
從小智商超群,9歲考入北京八中超常智力實驗班
1983年12月,尹希出生于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地質大學的高才生。
相對于同齡孩子,他的成長環境很優越。父母也因為都是大學生,從小就非常重視他的教育,希望把他培養成才。
在上國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報了很多興趣班,有學圍棋的,有學畫畫的,有學國粹的,還有其他課程的班。時間一長,父母發現尹希對很多小朋友喜歡的畫畫、圍棋、舞蹈沒有興趣,偏偏喜歡實體和數學,經常待在角落裡看實體、數學書。
圖丨實體書
有一次還被媽媽抓個正着,有一個周末,媽媽想着尹希學習累了,那就周末讓他出去玩一玩,放松下心情。可媽媽起床後,都快中午了,卻發現尹希并沒有出去和小朋友玩,而是一個人坐在書架旁看書。
看到這樣的場景,媽媽正準備走過去表揚他。結果,媽媽看到尹希手上的書本之後,不僅沒有誇獎他,還把他教育了一頓。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尹希看的書不是國小課本,而是媽媽上大學的數學課本。一個國小二年級的學生竟然在看大學微積分的課本,這不是瞎胡鬧嗎?
圖丨微積分課本
媽媽立刻就把尹希說了一頓,還把大學數學課本放到了尹希拿不到的地方,囑咐他現在隻需要好好學習國小數學知識,不要看一些不懂的書籍,要腳踏實地的學習。
可這并沒有打擊尹希對高年級數學的興趣,他還是經常一個人看高年級的數學書。漸漸地,班級的老師發現尹希對實體和數學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很多高年級同學不懂的知識點,他不僅能聽懂,還能寫出答案。
在班裡老師和父母的觀察下,他們發現尹希不僅有學實體和數學這方面的天賦,而且智力超過同齡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開始跟父母溝通,建議讓尹希報考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實驗班,不要浪費天賦。
圖丨實體和數學
9歲那一年,尹希沒有辜負老師和父母的期望,經過了考試和層層篩選,進入了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實驗班就讀。
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實驗班是專門招收有北京市戶口、年紀在10歲左右,具有國小四年級文化的智力超常兒童,經過四年培養,讓他們完成國小、國中及高中的所有課程。也就是說普通小孩8年才能念完的課程,他們要提前4年念完。
進入了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實驗班,這也就意味着尹希從9歲開始就成為了國家重點培養的人才。
圖丨超常班選拔考試
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登上《人民日報》頭條新聞
愛因斯坦說過: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用在尹希的身上一點也不為過。進入北京八中超常智力實驗班之後,雖然尹希是班中年紀最小的,但是他的努力一點也不少于他的同學。
每次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也能夠做到認真聽講。由于學習非常勤奮,他的各科成績都非常好。尤其是數學和實體這兩門課程,因為自身有天賦,成績更是優異,超過了班上的很多同學。
上學期間,還發生一件有趣的事兒: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發現尹希從來不做筆記。于是,老師把這種情況告訴了他的媽媽。
圖丨尹希和他的老師
回家後,被媽媽問到:為何上數學課從不做筆記?尹希說,自己都記在腦子裡了,不用做筆記。
聽到這樣的回答,媽媽很憤怒,覺得尹希太自傲了,就出了一些很難的題目考尹希,結果尹希什麼題都能做出來。
媽媽就沒有說什麼了。而且每次數學考試成績下來,尹希都考得挺好,總是班上前幾名。最後,數學老師也妥協了,任由尹希上課不做筆記了。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發現尹希真的非常聰明,在數學學習上很有天賦。
圖丨尹希
1996年,尹希提前一年學完高中前的所有課程,參加了當年的聯考。
最後,尹希以572分的高分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從此,邁入了大學的校門。當時,尹希僅僅隻有12歲。明明是無憂無慮玩耍的年紀,卻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在那一年,他也上了《人民日報》的頭條新聞。當時事迹被報道,這引起了全國各界人士的注意,人們為他小小年紀就取得這樣的好成績感到驚歎。
圖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大學各方面成績優異,獲得公費留學資格
上了大學之後,尹希并沒有因為取得了驕傲的成績,在學習上有所松懈,反而更加努力地學習。雖然天賦過人,被萬衆矚目,但依舊孜孜不倦,依舊刻苦學習。
在大學期間,他5年如一日,每天早出晚歸地學習。越熱愛就越學習,越學習就越熱愛。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學期間,他不僅獲得了老師和同學的較高的稱贊,還年年獲得學校發的獎學金。
看到這裡,如果你以為他隻是一個會學習的書呆子,那就真的錯了。
圖丨尹希的大學生活
在體育和演講方面,他也是非常優秀的。在學校裡,他會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比如各種比賽、各種演講,各種讨論會呀。在體育方面,他會堅持跑步,尤其熱愛馬拉松。
在北京市舉行的一次馬拉松比賽中,他完成了長達4小時的比賽,獲得了馬拉松比賽的獎牌。盡管比賽之後,小腿重度拉傷,他隻能被擔架擡走,不得不在床上休息了3天,但事後,他表示不後悔參加比賽。
他也說出了他的心裡話,他說:當自己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身體的潛力被釋放,這種感覺讓人覺得非常暢快。
圖丨馬拉松
他取得的所有好成績也都說明了,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他都在全力以赴。他的成功不是運氣好,也不是天賦高,而是刻苦奮鬥的結果。
村上村樹曾經說:“他是通過堅持跑步的方式來提高的身體素質,讓自己能夠承受每天寫作的工作強度和壓力。
相信尹希也是這樣,他常年堅持跑步,從不放松對自己的體育訓練,可能也是希望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意志力,進而來促進學習。
自律、勤奮、全力以赴是他身上的代名詞。
圖丨尹希
2001年,尹希順利完成了大學大學學業。未來的路到底該怎麼走?他還沒有想明白。
而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哈佛大學的老師找到他,跟他傳達消息,希望他能夠去美國留學,繼續攻讀實體專業,還說願意給他全額獎學金。
哈佛大學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大學之一,面對突然抛向自己的橄榄枝,尹希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面對這樣的困惑,他詢問了自己的老師,老師也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學校。
面對尹希這樣一個德智體都很優秀,而且在數學和實體方面極具天賦的人才,他的母校中國科技大學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決定贊助他去美國讀大學。
圖丨哈佛大學
拿到大學畢業證之後,尹希帶着父母和老師的期望,作為公費留學生,邁入了哈佛大學的校門,在那裡開始碩博連讀。
可以想象得到,他的母校,還有國家之是以對他有這樣好,也是有這樣一份初心,希望他學成歸來,為祖國的科研事業盡一份力。
然而,母校和祖國并沒有等到他的歸來。在哈佛大學念完博士之後,他不僅成了學校裡的助教老師,還放棄了中國國籍,換成美國國籍,從此定居美國。
為什麼他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難道他對祖國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
圖丨尹希在哈佛
哈佛大學打破曆史慣例,步步“緊逼”,隻為留住天才少年
尹希進入哈佛大學之後,他的學業成績依舊讓人刮目相看。原本哈佛大學的教授、老師以為他隻是一個高分少年,沒想到尹希在哈佛大學取得的成績讓人佩服,在實體學方面,他的很多見解都很獨特,而且研究成果超過了他的很多同學。
2006年,他獲得了哈佛大學實體學的博士學位。
正準備回國的他,沒有想到在回國的前幾天,收到了這樣一個消息:哈佛大學通知他,學校願意打破曆史正常,在校博士生不能留校進行博士後研究的規定,讓他繼續留在學校從事博士後的研究。
這樣突如其來的好消息,讓尹希放棄了立刻回國的機會,留在了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的研究。
圖丨尹希在哈佛
其實,此時的尹希在哈佛大學已經不是一個學生的身份了,而是作為一個哈佛大學的教授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留校後,哈佛大學的教授越來越看重他,在博士後研究期間,很多實體學的前輩經常帶他在國際實體理論大會上亮相。這讓世界上更多的實體學前輩認識了他,也被他的實體天賦所驚歎。
2008年,短短2年的時間,他成為了被世界矚目的實體博士,也是在這一年,哈佛大學又做了一個決定:聘請尹希作為哈佛大學的實體學的助教教授。
可能是因為在美國多年生活已經習慣,也可能是學校的實體學研究确實數一數二,還有可能是學校開出的優越條件讓人無法拒絕,尹希再次決定留校,成為哈佛大學實體學系的助教教授。
圖丨哈佛大學在上課
在美國生活的這些年,尹希的生活越來越順利,在實體學研究上也越來越有成就,在他心裡,也有了紮根在美國的想法。
之後,尹希放棄了中國國籍,将自己的國籍改為美國國籍。對于尹希更改國籍的這種做法,短時間内也在網上引起了很多全國網友的熱議。
有網友說,這是愛國教育的嚴重缺失,也有網友說,不應該對尹希說三道四的,他有自己的選擇。這種現象更應該讓我們反思的是,如何提升科研環境,留住人才?還有網友說,中國不缺人才,既然能培養一個尹希,就能培養第二個尹希。
對于更換美國國籍,留在美國這件事,尹希也公開表示了自己的想法。
圖丨尹希
他說:“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是美國再亂我也不回中國,因為相對于國内的科研環境,和國外相比還是有不少的差距”。他明确表示,科學無國界。
從尹希的回答來看,他留在美國的決定也能夠讓人了解,作為一個科學研究者,在做決定的時候,考慮的是科研環境及自己在科學上的建樹,這無可厚非。
尹希做出這樣的決定,也許跟愛不愛國沒有關系,他隻是站在個人的角度,希望能夠在更好的科研環境中,發光發熱。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如果了解他,那麼那些回到祖國,為祖國奉獻一生的人該怎麼了解?
圖丨尹希
就拿錢學森來說,1935年,因為第七屆庚子賠款的公費赴美國留學,在1955年的時候回國,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之後半生為大陸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的名字和故事讓後人謹記、敬佩。
這是因為在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科研力量非常薄弱,急需要他這樣的人才。而他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國外的優越條件,選擇了回國,為大陸做貢獻,并且在科研這條路上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績。
是以,他成為了一代人的榜樣。
圖丨錢學森
但是,在當下這個年代,大陸的科研發展已經進步了很多,在科研的路上,大陸并不會因為缺少了一個尹希,科研事業就從此中斷發展。是以,對于尹希做出的任何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
反過來說,如果說中國的科研環境非常好的話,未來,他也可能就會回到祖國的懷抱,從事實體學的研究。
尹希留在美國這個事情,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大陸的科研環境及科研上的發展吸引不住一些頂尖人才。
不過,在2013年,尹希在母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邀請下,在暑假期間,他回國為母校的大學生和研究所學生講解《超弦微理論》,授課期間,中科大的學生表示收獲滿滿,學到了很多知識。
圖丨尹希回中科大授課
從他回母校授課這一件事來看,尹希對母校、對國家還有一定的感情的,可能确實是隻是因為國内科研環境的問題,他選擇留在國外。
其實,大陸大多數的科研者,對科研是有執念的。那就是走科研這條路走到底,而既然走科研這條路走到底,那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選擇科研環境相對好的地方。除了尹希之外,大陸也有一些留學者因為科研環境的問題留在國外。
相信未來如果大陸的科研環境變好了,很多優秀的留學生會義無反顧地回國,為祖國盡力。
圖丨尹希談科研環境
定居美國,31歲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正教授
從2008年留美,成為哈佛大學的副教授後,尹希一直不忘初心,在實體學上不斷探索。這些年,他在美國發展得非常好。
2013年2月,他獲得了美國斯隆研究獎。2015年9月,順利晉升為哈佛大學實體學教授。那一年,他31歲,成為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人正教授,也成為從中國科技大學出去的入職哈佛最年輕的正教授。
2016年12月,他又獲得2017年科學突破獎-實體學新視野獎。
目前,尹希定居美國,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繼續從事實體學方面的研究。他現在主要研究的領域是弦理論,也成為了被國際實體界寄予厚望的青年實體學家之一。
圖丨尹希
縱觀他前半生的每一步,尹希都走得非常順利。雖然他智力超群,随着年紀增長,取得一個又一個令人驚歎的成就,但他從不自傲,反而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在夢想的路上不斷耕耘。
他是一個因天賦,因自身不斷努力,獲得了巨大成就的人。他的刻苦、他的自律、他的勤奮,他對待事情的全力以赴值得年輕一代的人學習。雖然學成後,他沒有回到中國,支援中國科研事業的發展。
但就像他說的那樣,科研沒有國界,如果他做出的選擇,能夠更好的支援他在實體學上的研究,這未嘗不是實體界的福音。因為不管他在哪裡做研究,他的所有研究成果,在實體界都是可以共享和分享的。
圖丨尹希
既然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那我們就祝福他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順利,也祝願他能夠在物業學研究方面早日獲得突破,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希望大陸的科研環境越來越好,科研事業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的突破,在未來,能夠留住優秀的人才。
看完了尹希的故事,對于尹希這個人,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評論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