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緣未到評銜時。這是當年在評銜的時候毛主席說的一句話,在當年頗有調侃的意義。不過想想也是,新中國第一次評銜,無疑是對過去戰争年代的一次總結,更是對每一個革命戰士的一種肯定。當然,對于授銜這件事的态度,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比如赫赫有名的粟裕将軍,就很是淡薄這件事。

因為在他看來,比起那些已經犧牲的同志們來說,自己能夠活到現在已經是萬幸,豈敢再奢求軍銜的高低。讓銜不隻是粟裕,就連葉帥也提出自己的軍銜過高,此外還有徐海東,許光達,徐立清等同志,也都提出讓銜的請求。有趣的是,有曾經顯赫一時的戰将卻在評銜問題上格外重視,甚至是吹毛求疵,斤斤計較。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比如,段蘇權就對自己被授予少将軍銜頗有微詞,甚至于當場扯掉自己的少将肩章,從此再也不穿軍裝,這種反應過于激烈。那麼,對于段蘇權的評銜到底合不合适?這裡面有沒有什麼背景?今天我們就來試着探讨這件事情。

建國評銜并非首次

對于我軍來說,似乎軍銜離我們很遠,也與我軍的軍風有點格格不入。毛主席一再強調官兵平等,也就很避諱這一問題。1937年,時任359旅旅長的陳伯鈞回到延安給毛主席彙報工作。當時為了與國民黨部隊協調,是以國民黨授予陳伯鈞少将軍銜。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當毛主席看見陳伯鈞穿着筆挺的國民黨少将軍服的時候,滿臉不高興,嘴裡還念叨着,什麼少将芝麻醬的,難看死了。這倒不是毛主席對陳伯鈞有什麼意見,他就是見不得少将趾高氣揚遠離戰士的軍閥勢頭。其實從曆史上來說,1955年的授銜并不是第一次。随着形勢發展的需要,我軍也曾經有關小範圍的授銜。

早在抗戰時期,當時的我軍也曾有過授銜,比如120師師長賀龍就被授予中将軍銜,此外還有蕭克将軍。而新四軍軍長葉挺這個中将,更是有着國民黨和共産黨的背書,具有很強的時代印記。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在1946年,為了适應當時的軍事協調,毛主席簽署指令,授予彭真,陳雲為中将銜,伍修權為少将,這算起來是我黨的第二次授銜,頗具臨時性。這樣一來,其實1955年這次授銜,對于我黨我軍來說是比較全面的一次,是以上也算是正正氣氣的評銜。

有意思的是,當時的評銜機構遇到一個大問題,這就是尚有3000多名老紅軍戰士,這些人有的教育程度不高,有的更沒有擔任重要的職位。要是按照評銜條件,這些人幾乎都沒有資格參加評銜,更不會有這樣低的軍銜授予他們。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毛主席聽了這樣的彙報,直接在條例上面寫下這麼幾個字:老紅軍不下校。這裡的意思非常明白,毛主席不會舍下這些老紅軍,直接把他們定為少校,有點兜底的意境。

性情剛直老段發飙

厚道一點來說,段蘇權一開始被定為少将軍銜确實有點低。站在曆史的角度來看,段蘇權起點也是很高的。因為小時候家境比較好,是以段蘇權就成為當時的紅軍裡面的小知識分子,很快就成為湖南農民運動的主要上司。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1934年,在主力紅軍開始西撤的時候,段蘇權接到二方面軍賀龍的指令,帶領着獨立師掩護主力撤退。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獨立師在完成阻擊任務之後,隊伍被打散,師長王光澤被俘後英勇犧牲,而作為師政委的段蘇權因為負傷與隊伍失去聯系。

與組織失去聯系後,段蘇權傷勢稍微好一點,就在當地老鄉李木福的幫助下暫且回到自己的老家堯水。盡管老家的反動派也知道段蘇權曾經當過紅軍,然而一看段蘇權回來的時候就像一個乞丐一樣狼狽,隻是暗地裡監視,并沒有為難他。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父親一看段蘇權總算是回到老家,很是高興。于是在也并不打算叫兒子再出去冒風險,于是便央人托己給段蘇權娶了一個媳婦。段蘇權一看這樣也好,起碼為自己将來找隊伍創造了生存的條件。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出路就在組織,在與回歸自己隊伍的行列才能有希望。

在之後的日子裡,盡管段蘇權已經有了三個孩子,然而他并沒有沉淪在老婆娃子熱炕頭安逸的日子裡,而是想盡辦法打聽紅軍的消息。1937年9月間,段蘇權終于得知昔日的紅軍就是今天的我軍,并且打聽到離老家最近的太原就有我軍辦事處,于是便偷偷爬上一輛運兵車,曆盡千辛萬苦,隻身來到太原。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幸運的是,此時正在太原征兵處的任弼時一見到段蘇權,不由得大吃一驚,拉着段蘇權就是一陣盤問,這才知道這兩年段蘇權的遭遇。任弼時慶幸道,組織已經給你們獨立師集體舉行了追悼會,誰能想到你這個師政委居然還活着!

後來,段蘇權跟着任弼時回到延安,在接受組織審查後,在延安大學學習,後來配置設定到晉察冀邊區,在抗戰中不斷進步。抗戰勝利後,段蘇權擔任東北野戰軍八縱司令員,跟随着林帥開始在東北縱橫沙場,這個階段也正是段蘇權的巅峰時期。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在毛主席的關門打狗的大格局之下,在林帥的果敢指揮之下,遼沈戰役正式打響。段蘇權帶領着八縱出生入死,擔任了錦州攻城戰,在遼西會戰中貢獻巨大,一共殲滅了上萬餘名國民黨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來,在北韓戰場,段蘇權擔任東北空軍司令,并親自研制了一套教育訓練大陸空軍飛行員的演練模闆,為新中國的空軍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也就是因為與生俱來的耿直率真的性格使然,段蘇權在聽說自己被評為少将軍銜後,很是惱怒。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在他認為,原先自己曾經的部下都已經成為中将,自己這個少将确實有點委屈。公允地說,段蘇權被授予少将軍銜,其實與當初失去聯系三年之久這個橋段不無關聯。

眼看着授勳儀式馬上就要舉行,段蘇權自知難有回旋餘地,于是便當衆撤掉自己的少将肩章,發誓再也不穿軍裝,這個執拗的決定一直到段蘇權去世,哪怕在臨終前他也囑咐家人,下葬時堅決不穿軍裝。

1955年授銜時,段蘇權因不滿軍銜當衆将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小結

不得不說,段蘇權在評銜中的不理智的舉動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後來組織找到段蘇權談話,肯定了他在戰争時期的貢獻,并安排段蘇權擔任軍政大學校長,後來又擔任軍事院校的政治委員。

段蘇權曾經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更榮獲北韓國旗勳章。1993年9月間,年虞78歲的段蘇權因病去世,結束了他頗具特色的革命生涯。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