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懿為何能勝過諸葛亮與曹操,毛主席評價很到位:他有3個優點

作者:文史好旺角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群雄四起的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終将會有一國的上司者再次一統天下。

或許是有卧龍諸葛亮輔佐的蜀漢政權,是智囊雲集的曹魏政權,抑或是坐擁江南富庶之地的東吳政權。

司馬懿為何能勝過諸葛亮與曹操,毛主席評價很到位:他有3個優點

然而世事難料,誰曾想助推三國紛争局面瓦解的竟是曹魏陣營中的,世人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權臣——司馬懿。

李世民曾怒斥司馬懿占據優勢兵力與諸葛亮隔江對峙,卻不敢明刀明槍幹架,簡直丢盡了陝西将士的臉。

然而,熟讀《資治通鑒》17遍的毛主席,在繼承與批判的基礎上,客觀地指出司馬懿能夠勝過諸葛亮和曹操的3個優點。

軍事謀略和遠見略勝一籌

世人多稱司馬懿是個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的小人物,這多半是以往的一些文人墨客站在人類道德的制高點上,摻雜一些個人情感得出的評價。

司馬懿為何能勝過諸葛亮與曹操,毛主席評價很到位:他有3個優點

毛主席以客觀的唯物曆史觀,認為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曆史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

這段簡潔的文字可謂是對司馬懿的盛贊,然而也确有曆史事件證明司馬懿的軍事謀略和遠見較諸葛亮和曹操略勝一籌。

劉備向諸葛亮托孤後,諸葛亮就一直緻力于北伐中原的大計。

諸葛亮率軍四出祁山與曹軍對峙,雙方雖各有勝負,但是諸葛亮始終未能一舉完成北伐事業。而司馬懿卻在雙方多次交戰中發現了蜀漢軍隊緻命的弱點,即糧草問題。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更何況還要經過長途跋涉将數輛糧草運抵戰場。是以,司馬懿選擇防守反擊作戰令諸葛亮想要速戰速決的政策化為烏有。

事實證明,在諸葛亮率領的第五次最大規模、也是最有一次北伐中,司馬懿不費一兵一卒,以逸待勞地消耗蜀軍實力,最終熬到諸葛亮于軍中勞累病逝,蜀軍無功而返。

司馬懿這一政策在多年征戰沙場的李世民看來,這無異于“縮頭烏龜”的行為,但是就殘酷的戰争本身而言,沒有所謂的節操、氣節,能以最小的犧牲擊敗對方就是勝利。

司馬懿為何能勝過諸葛亮與曹操,毛主席評價很到位:他有3個優點

從這方面來看,司馬懿正是與諸葛亮之間博弈的勝利者。

曹操率領的曹魏陣營能成為三國鼎立之一,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他手中掌握的“智囊”,而就個人謀略與遠見而言,司馬懿也可與之匹敵。

曹操率軍攻打張魯,一舉拿下漢中後,司馬懿當即就谏言曹操趁勢奪取西川成都,然而曹操尚且沉浸在奪取漢中的欣喜與驕傲中,直接拒絕了司馬懿的建議。

并且曹操不以為然地說:“人苦不知足,既得隴,複望蜀。”曹操指責司馬懿貪欲滔天,殊不知正是因為自己的優柔寡斷,錯過幹掉劉備,斷絕蜀國北伐重要基地的絕佳時機。

司馬懿為何能勝過諸葛亮與曹操,毛主席評價很到位:他有3個優點

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戰中,曹操吸取教訓,采納司馬懿提出的聯合孫權對抗關羽的意見,不僅奪取了荊州,更使蜀漢、東吳關系惡化,在之後的夷陵之戰中,兩國皆有所損耗,而曹魏則坐收漁翁之利。

毛主席所說的“幾手比曹操高明”,由此就可得到印證,司馬懿之戰略目光更加長遠。

世族身份是上升之階,亦是一層保護罩

除了以上兩句評價,毛主席還提到司馬懿“出身世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之重臣”。

我們雖說出身無法決定一個人将來的高度,但是魏晉三國,門閥世族的興起階段,司馬懿的世族身份确實為他出仕當官給予便利。

司馬懿也并非徒有顯赫的家世,他“少是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

曹操在擔任司空和丞相時,也多次派人征召他來府任職。但是,司馬懿看漢室衰微,曹操在外名聲極差,直接稱病婉拒。最終迫于無奈,成為曹操麾下的一個謀士。

司馬懿為何能勝過諸葛亮與曹操,毛主席評價很到位:他有3個優點

司馬懿的世族身份為他入仕提供了便利,之後一代枭雄曹操逝世,司馬懿和陳群等人更是成為門閥世族的“領頭羊”。

即使曹爽十分忌憚司馬懿,卻始終不敢動世家大族的“奶酪”,而最終曹爽被殺,也是因為背後沒有實力雄厚的門閥世族的支援。

忍得住屈辱,等得起時機

在司馬懿堪比諸葛亮和曹操智慧與謀略的背後,是他的隐忍和耐心地等待。

司馬懿為何能勝過諸葛亮與曹操,毛主席評價很到位:他有3個優點

前言中,我們提到李世民在宴會上怒斥司馬懿丢了陝西男人的臉,并不僅僅是因為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于五丈原時,隻是堅守陣地而不出城攻打。

其實諸葛亮一心想要與曹軍速戰速決,既擔心自己身體欠佳,又唯恐出現軍糧短缺的困境,是以派人給司馬懿送來一套女人的衣服,希望激怒他和自己決戰。

司馬懿是何等忍者,在參破諸葛亮計謀後,頂着諸将領和士兵蔑視的目光,依舊選擇堅守不出,避而不戰。

司馬懿為何能勝過諸葛亮與曹操,毛主席評價很到位:他有3個優點

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司馬懿面對奇恥大辱,迎來蜀軍退軍的消息。

越王勾踐隐忍十年,終得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成果,司馬懿的隐忍也非一般小人物所能做到的,一切隐忍都是為了等到最好的出手時機。

曹操曾“三顧茅廬”般請司馬懿來到自己麾下,但是當時曹操的陣營中可謂群英彙聚,在荀彧、郭嘉、賈诩等人面前,尚且年輕的司馬懿确實太過渺小。

而且,據說曹操察覺司馬懿有雄心壯志、狼顧之相,并告訴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是以,曹操在位時,司馬懿始終未得到重用,屈居下僚。

曹操雖心有猜忌,依然讓司馬懿輔佐曹丕,并深得曹丕信任,并逐漸進入核心上司層。

流水的曹氏掌權者,鐵打的司馬懿。等到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佐幼帝曹芳時,司馬懿快、準、狠地騎兵政變,控制京都,在這場高平陵事變中,曹魏政權最終落入司馬氏手中。

司馬懿為何能勝過諸葛亮與曹操,毛主席評價很到位:他有3個優點

世人皆對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有所诟病,但是自然法則就是“物競天擇,适者生存”。

司馬懿能助推西晉的建立,正是像毛主席所說的3個優點,他有家世、有謀略、有遠見,是一位隐忍、伺機而動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