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本主義的生命線和現代性 – 從韓非子到斯大林

作者:五月格瓦斯

接上文

在之後很漫長的歲月中,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保守傳統和現代維新永遠都在進行争吵,但從來沒有一種制度化的創新方法,這很正常,因為你如果要革新,在剛開始革新的時候沒有問題,但你怎麼做到持續不斷地創新呢?比方說蒙古人,他們一路西征,帶去了很多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打完之後呢?戰争擴張的邊際也就是他們創新的邊際,之後又回到了曆史的周期裡面。是以在東西方,我們看到的都是脈沖式的改革,然後最後趨于平淡歸于保守。張居正,王安石。但毫無疑問,對于傳統的不認可,以及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已經越來越常見。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彌勒佛,彌勒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并不是和釋迦摩尼一起發生的,它結合了很多民間傳說,比佛教的傳播要更晚一點,但彌勒文化就是很經典的一種反傳統文化,或者有人把它當做了佛教裡面的現代性例子。彌勒降世之後人人可以活十萬歲,從此幸福喜樂,一個和“傳統”世界截然不同的故事,這也不難了解彌勒文化經常和反叛結合在一起。這說明,即便在漫長的中世紀,在中國傳統世界裡面,對于新制度,新生活方式的追求依然是存在的,大家并不是一直安于現狀的,法家的“所重異”和羅斯托的“欲望更替”真實存在。

資本主義是第一個,用制度形式去明确社會合理性來自于“進步”的時代。在傳統的封建主義社會裡面,土地主和君主的合法性來自于君權神授,而資本主義社會裡面,合法性來自于利潤的增加。

很簡單,你很難評價到底康熙還是路易十四誰的道德更高,但你可以對比他們治下國家和國民的收入,以此判斷誰的國家更強大。我們不說這種評價方法到底是對是錯,後文中會提到馬克思對此有巨大的反對意見,他覺得用金錢衡量道德,是一種異化和物化,但你不可否認的是,資本主義世界觀,第一次給了世界一個可以量化的評價标準。然後對于利潤的追求,讓一個國家從上到下,開始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标。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麼他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那麼利潤的總和是什麼呢?就是GDP,GDP是一個利潤名額,衡量一年裡面一個經濟體的全部利潤。GDP的增長,是資本主義現代性的展現,也是資本主義現代性的結果,所有的經濟活動參與者第一次擁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标就是增加自己的利潤,然後就像哈貝馬斯說的那樣:

法律是公民自己為自己訂立的,是公意,而不是統治者意志的展現,法律蘊含着契約精神。如果群眾能就有關問 題進行廣泛而理性的讨論,并在此讨論的基礎上形成公共意見,再形成公共意志,那麼,這種公共 意志便有可能轉化為法律。

資本主義社會裡面對于利潤的追求是一種普适性的公意,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是第一次,我們不再從道德,從品性,從血統去評價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組織的好壞,利潤名額代替了一切。當然利潤的增長,如馬克思所批判的,讓所有人陷入瘋狂,異化世界,物化他人。

是以如果說韓非第一次提出了,傳統不一定是唯一的發展路徑,在他之後一千年間,無數改革家都嘗試找到新的發展路徑,但都被傳統打敗,資本主義以及對于利潤的追求,是第一個打敗封建主義傳統思想的改良。也就是馬克思說的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但實際上,資本主義發展路徑成為了取代一切傳統主義的路線,有從奴隸社會一步踏入資本主義社會的例子,也有從政教合一國家一步踏入資本主義的例子。與其說資本主義是封建主義後的一個發展階段,不如說資本主義是終結一切傳統主義的階段。不管傳統主義的代表是封建主,是奴隸主,還是宗教上師。即便這些人現在成為了資本家,但他們深深知道自己的合法性并不來自于什麼血緣和教條,而是資本。

而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展現,利潤的增長,最後就凝聚成了GDP的增速。

是以如果說韓非指出了傳統不一定通向未來,傳統的事物不一定就是合理的。資本主義給出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就是用利潤增長來展現自己的合理性,來擺脫傳統的桎梏,走向未來。但就像儒家一樣,你所依賴的合理性也會成為你的桎梏,儒家思想被崇古思潮所限制,孔子,孟子,朱熹一代不如一代(我一直覺得他們不一定一代不如一代,但儒家的哲學讓他們隻能一代不如一代,不然怎麼複古?)

資本主義同樣被自己的利潤追求所束縛,資本主義的合法性來自于利潤,那麼資本主義的不合法性自然就來自于利潤的喪失,多少次革命爆發在經濟增速降低的時候?

如果不适當地集中中央财政收入,加強中央财力,日子就過不下去,最終全國都要受害。比如廣東的金融狀況,今後幾個月如果沒有中央的支援,日子會相當地難過。

~~~~~~~~~~分隔線~~~~~~~~~~

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馬克思在承認資本主義貢獻的時候用過這樣的詞彙

資産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

這句話就非常像2000年前儒家批評法家的話語...

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

儒家也覺得如果秦始皇可以用封建的,宗法的,田園詩般的關系,就可以天下相安無事。

而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現代性的批判,某種意義上也像是對資本主義命運的一個斷言:

資産階級除非對生産工具, 進而對生産關系, 進而對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進行革命, 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生産的不斷變革, 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 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産階級時代不同于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

在馬克思過世之後,熊彼得也認為創造性毀滅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說資本主義替代傳統的封建主義,替代宗教的時候,是一個革命者,按照馬克思的話“資産階級在曆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那麼它革命的展現,就是不斷提高利潤,不斷讓更多的生産關系得到改組。

從拿破侖開始,到1848年的歐洲革命,到十月革命,到中國辛亥革命,到二戰後亞非拉的殖民地解放運動,越來越多的封建社會,奴隸社會,政教合一國家被資本主義用利潤增長的合法性推翻。而資本主義也擴散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

然後資本主義的擴散也意味着增長的空間開始減少。

是以與其說是資本主義增速慢就要發生危機,不如說,這是所有改革派,千年以來的宿命,如果你是保守派,你隻要不動就不會輸,如果你是改革派,你改革了資本主義國家後增速降低,戰争的風險就反噬,你通過戰争改革掉殖民地,之後增速降低,戰争的風險又開始發生。

是以我很了解很多朋友覺得現在有戰争的風險,但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仔細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戰争在2020年代根本不解決問題。如果說二戰後資本主義還有一堆處女地可以開發,現在世界的大部分人口國家基本上都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一個最簡單的思考,中國把美國幹了,你能比現在的聯儲更寬松?美國把中國幹了,你能比中國的信貸脈沖/土地财政更給力?大家其實都已經火力全開了。

這樣的戰争,它的合法性隻能從民族主義裡面去尋找(很爽),從資本主義裡面是找不到合法性的(但賺不到錢)。對于解決問題來了說就是飲鸩止渴。

~~~~~~~~~~分隔線~~~~~~~~~~

那麼在一個增速越來越低的世界裡面,當馬克思的預言看起來要成真的時候,我們的眼前有兩條道路,一條是當年斯大林定下的,當時蘇聯第一批上司者們在上台之後馬上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果沙俄時期的國家是用封建社會和一點點資本主義萌芽組成的國家,那麼一個新生的蘇維埃,如何證明自己的現代性,如何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呢?

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利潤不斷增長,重新回到封建時期肯定不可能,走資本主義道路也不現實。于是斯大林的看法是“共産主義就是不斷發展生産力”,這一點和托洛茨基是一模一樣的,如果說資本主義用利潤的增長,來抵抗傳統思想,來鼓勵大家不停向前。那麼共産主義就用不斷的生産力提高,來封鎖社會倒退的道路,鼓勵大家一往無前。

邏輯思考一下,如果說韓非子提出了進步的可能性,資本主義提出了一種進步的方法,當資本主義的進步展現,或者說現代性展現GDP增速越來越低的時候,我們有兩種可能:

· 找到一個新的進步展現

· 回到更傳統的社會裡面

如果說共産主義給了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給社會找到一個新的進步可能性,那麼悲觀一點的看法,回到過去也不是沒可能。

回到更傳統的社會裡面同樣是一種非常誘人的做法,越來越多的宗教思潮在低增速地區複辟,BTC類似金本位的做法到底是一種改良還是一種複古很難說。元宇宙的設想是一種非常徹底的創造性毀滅,因為它直接創造了一個世界...但你并不知道它創造出來的這個世界裡面,會不會是一個封建主義國家...如果真的像微軟和Meta說的那樣,元宇宙是現實和虛拟的互互相動,當現實世界裡經濟增速不到1%的時候,建立一個每年增長1%的宇宙,大機率也是個中世紀宇宙吧.....

~~~~~~~~~~分隔線~~~~~~~~~~

綜上所述,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我們活的年代就是當代,就是現代,過去就是過去。我們永遠面對一個選擇就是,到底是選擇用過去的方法處理當下的問題,還是用新的方法處理新的問題。

韓非子說不要沉迷過去,可以有第二種方法

資本主義給出了一個抛棄傳統的辦法,用利潤的增加賦予現代人現代性,讓我們勇于和過去說再見,改造了所有舊世界,但它的改革似乎走到一個拐點,GDP的增速開始降低

我們眼前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我們找到一個新的現代性來源,例如說共産主義不斷改造生産力。一條是更保守的路線,如同羅斯托預言的在高額消費之後開始追求品質和内心世界,元宇宙也應運而生。綠水青山的概念也慢慢深入人心意味着産能擴張階段慢慢結束

~~~~~~~~~~分隔線~~~~~~~~~~

寫到這裡我覺得我并沒有把這個故事寫好,但我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曆史的這種巧合之處,商鞅的觀點和2000年後的羅斯托異曲同工,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儒家對法家的責難,羅斯托的預言和綠水青山以及元宇宙或多或少有關。

如果要用一句話說明GDP為什麼一定要增長,因為隻有增長的GDP,才能證明資本主義依然在改造這個世界,資本主義才能證明自己過去200年對于封建社會,奴隸社會,政教合一國家的颠覆是有價值的,才能抵禦傳統保守思維的侵蝕,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生命線。

全文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