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齊國開局就是巅峰,也是春秋第一個霸主,為何後來不戰降秦了?

作者:海叔說春秋
齊國開局就是巅峰,也是春秋第一個霸主,為何後來不戰降秦了?

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了纣,周也從此取代了殷商,周王朝正式建立。不過周與後來的漢、隋、唐、宋等大的王朝不大一樣,武王采取的是分封制政策,那些跟着他一起讨伐帝辛的諸侯都得到了封賞,而姜子牙因功勞居首則得到了面積最大的齊地之封賞。這齊國連晉都不能與之匹敵,可謂開局就是巅峰。

此外,齊到了春秋時代更第一個完成了制霸。公元前685年,齊國傳到了小白這代,而他因重用了管仲而是以制霸。這小白就是曆史上的齊桓公,而他也算是最早把齊國帶向巅峰的君主。雖然齊桓公名字叫小白,但他卻一點兒不小白,甚至還十分精明。齊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宣言,然後直接赢得了外界的支援,并于公元前679年正式制霸,齊也是以達到了自己的人生第一個巅峰時期。

齊國開局就是巅峰,也是春秋第一個霸主,為何後來不戰降秦了?

齊國占據着中原齊魯大地,地形易守難攻,四周都是天險:南靠泰沂山脈,西接黃河、濟水,北、東臨近海。春秋戰國時代,地形也是影響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如秦借着函谷關的優勢曾多次粉碎了反秦聯軍的進攻計劃。齊地易守難攻,進可攻,退能守,這比好多強國要具有優勢,加上他們的底子雄厚,是以也一直是強國。不過比較悲催的是,齊在秦滅6國之際,直接不戰降秦了。

要知道,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期間,除了齊外,其他5國均做過抵抗,而隻有強齊直接就跪了。那麼這其中有何原因呢?

有句名言:“決定戰争勝利的是人。”齊能把自己整沒了與他們的戰略方針有着千絲萬縷之關系。先說外交方面的政策,齊國就犯了緻命錯誤。《史記》曾說:“君王後賢,事秦謹,與諸侯信。”據曆史文獻所載,戰國末期,齊王建年齡很小,是以君王後就一直主持大局,而她就堅持走了親秦路線。這也導緻戰國末期時,齊國一直過着自己的“小日子”,每天不管外面局勢的發展,直到秦軍兵臨城下才慌了手腳,最後投降了。

齊國開局就是巅峰,也是春秋第一個霸主,為何後來不戰降秦了?

前面提到了,齊國不幫助其他5國抗秦而導緻自己沒了好外援,這也造就了秦的一家獨大。此外,齊國在一些戰略事件方面也有些短路,終把自己弄到了萬劫不複地步。樂毅伐齊是戰國時的著名戰例,樂毅兄一口氣把齊地占據了70座城,差點兒就滅了齊。這次戰役也造成了齊元氣大損。樂毅攻齊的源頭又在于齊曾打過燕,而齊又沒把燕消滅幹淨,這也導緻了後面燕國的反撲。換句話說,齊就不應該打燕,就算攻打燕國也應該把對方滅團才對,可齊就是這樣完美地避開了2個正确選擇,進而招緻了樂毅伐齊之禍。

總結:齊本身實力不弱,但坐觀5國被滅而失去了好外援,錯誤地決策導緻本國遭受樂毅伐齊之外,同時又一味跟着秦混,終把自己弄得不戰而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