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作者:BEN叔品人物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二十世紀初。東交民巷食館區内的六國飯店前,一群金發碧眼的外國人排着長隊在搶購一場演講會的門票。這場演講會的主角是一位中國的學者,他準備用英文演講《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的相關内容。在當時的中國演講還沒有售票的先例,就是平劇名角梅蘭芳的戲最高票價也不過一進制二角,而他的演講門票卻售價兩元,且一票難求。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外國人明明知道演講者言語犀利,自己會被罵,卻還趨之若鹜。不僅是演講,他寫的書也暢銷海外,一時間甚至有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這一說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印度詩人泰戈爾,曾寫過《羅生門》的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以及英國著名文學家毛姆,都曾拜訪過這位名震四海的東方傳奇人物。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民國聞人、一代怪傑的辜鴻銘。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辜鴻銘原本并不屬于北京,他來自南洋,隻能算是華裔。辜家原籍福建,從祖輩起就來到南洋,逐漸創下一份家業。辜鴻銘的父親是橡膠園的總管,母親是位葡萄牙人,是以,辜鴻銘隻有一半的華人血統,他長得深眼隆鼻,臉部輪廓分明。橡膠園的主人、英國牧師布朗非常喜歡這個聰明懂事的孩子,便把他收為養子。布朗夫婦離開馬來西亞回國,在征得辜鴻銘父母的同意後,将十歲的辜鴻銘帶回了蘇格蘭。這樣一來,辜鴻銘便從文化上成了一個真正的"洋鬼子"。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辜鴻銘頭上有十三個博士頭銜,這是他遊學歐洲十四年的結果。德國的萊比錫大學、英國的愛丁堡大學等,都曾留下他刻苦攻讀的身影。他不但深得歐美文化的精髓,同時精通9種語言,在語言方面似乎有着驚人的天賦。按理說,辜鴻銘接受了系統的西式教育,應該是一個“崇洋派",然而他始終都在不遺餘力地“倒洋",并且竭力為中國張目,這一點他做得比誰都要徹底。早在他遊學德國期間,就開始利用他那鐵齒銅牙,為中國人揚眉吐氣。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有一次,在維也納開往柏林的列車上,為了打發時間,辜鴻銘随手拿起一張德文報紙來讀。一向愛搞怪的他竟然一直倒拿着報紙在看。這時,坐在他身邊的兩個德國人開始嘀咕起來。見辜鴻銘沒有反應,其中一個德國人大聲嘲笑說:“看哪,這個愚蠢的人根本就不懂德文,偏偏還要裝蒜,連報紙倒着都不知道。”說完,兩人肆無忌憚地大笑起來,車廂裡的其他人也都露出了鄙夷的神色。這時,辜鴻銘放下手中的報紙,正色說道:“你們這種毛頭小子,真不知天高地厚!你們德國的文字簡直太簡單了,我就是倒過來看也毫不費力。”一口純正而流利的德語讓那兩個德國人吃了一驚,但辜鴻銘并不就此罷休,他還真的當衆表演了一回倒讀報紙的本事,讓那兩個德國青年徹底敗下陣來。最後,宰鴻銘還不忘痛打落水狗,把那兩人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辜鴻銘在國外大力弘揚他心目中的中國精神,然而,此時的祖國在他心中還隻是個遙遠的幻影,他的“中國精神"無所歸依。辜鴻銘回到中國的二十餘年裡,他把自己的曠世才華都傳遞給了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跟随張之洞的這些年,辜鴻銘除了擔任外文秘書的工作外,其它時間都放在研究經史子集上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言人也就有了可能。

1907年,張之洞奉旨進京出任體仁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辜鴻銘随同北上,他終于來到了神往已久的北京。辜鴻銘在北京的日子,恰恰正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作為一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他表現得很積極,但他的積極難免讓人诟病,他出于維護中國文化的狂熱,隻是一味地複古,政治上卻相當幼稚,甚至為慈禧大唱贊歌,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保皇派。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辜鴻銘在北大當教授時給北京這座古都留下了最令人回味的一筆。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提出了“相容并包的辦學宗旨。他聘請辜鴻銘擔任北大英文系教授,此後,辜鴻銘每日以他那标志性的裝束,在北大激昂亢進的革命氛圍中,保持着鮮明的個人态度。他用純熟的西方語言宣揚古老的東方精神,他反對女生上英文課,反對新文化運動,這在當時的北大校園裡的确是獨樹一幟。當辜鴻銘梳着小辮第一次走進北大課堂時,學生們哄堂大笑。他平靜地說道:“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聞聽此言,教室裡立刻沉寂下來。在課堂上,辜鴻銘常常借題發揮,大力宣講中國的傳統文化。

他把《千字文》《三字經》等翻譯成英文,在課堂上教學生用英文念《千字文》,說是念,其實更像唱,音調很整齊,口念足踏,全班合唱,旁人聽起來甚覺可笑。再看他的模樣,雖然诙諧滑稽,倒讓學生們樂而忘倦,這種獨一無二的教學方法很受學生們的歡迎。1923年1月,蔡元培因教育總長彭允葬克扣教育經費,憤而辭去北京大學校長一職。辜鴻銘感念知遇之恩,便與蔡元培同進退,随即也辭去北大教授職務。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辜鴻銘的晚年甚為凄涼,結發妻子離他而去後,對辜鴻銘的打擊很大,精神上的苦痛折磨着他,他開始沉浸在詩人彌爾頓失明後的詩作裡,1928年病逝于北京的寓所,享年72歲。辜鴻銘至死都不忘與人鬥法,他想刻一枚圖章,在上面印上自己的履曆“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還說一定要把康有為的那枚“周遊三十六國”閑章比下去。

也許正應了那句“牆内開花牆外香”的老話,在國人眼裡瘋瘋癫癫、稀奇古怪的辜鴻銘,在西方人眼裡卻是香饽饽。由于他是第一位緻力于向西方介紹中國典籍、中國精神的人,是以,在西方人眼裡,尤其在德國人眼裡,他是東方文化的兩大代言人之一,另一位就是印度的泰戈爾,連德國的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他的名字。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辜鴻銘的思想和文筆透出一股參透事理的機智和幽默,常常讓那些自命不凡的西方人甘拜下風。有一天,辜鴻銘在北京樁樹胡同的私邸宴請歐美友人,點的是煤油燈,煙氣嗆鼻。有人說,煤油燈不如電燈亮,辜鴻銘笑說:“我們東方人,講求明心見性,東方人心明,油燈自亮。東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專門看重表面功夫。”他的這一套所謂東方哲學還真能唬住那些洋鬼子。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西人崇信辜鴻銘的學問和智慧,到了癡迷的地步。辜鴻銘在西方的聲望遠勝于國内,他在歐洲文化界所得到的贊譽和評價是前所未有的。就其著作在歐美的閱讀範圍和産生過的轟動效應而言,辜鴻銘稱得上是近代中國第一人。更有人把他的言行提到了國家形象的高度,有人這樣說:“庚子賠款以後,若沒有一個辜鴻銘支撐國家門面,西方人會把中國人看成連鼻子都不會有的人。”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

辜鴻銘一生毀譽參半:他參透了東西方的文化知識,本可以将這一生才學貢獻到救國圖良中去,但讓人想不到卻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保皇黨,一生忠于清王朝;他所支援的清王朝終被革命推翻,他那一生的抱負和理想也都随着王朝而湮滅,他也終成為一個被後人诟病的滿清遺老、固執老頭,充滿争議的人。然而這所有的一切,都不防礙他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怪傑辜鴻銘,13個博士頭銜,精通9門外語,清五朝最倔強的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