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華國鋒同志辭去國務院總理職務,1981年6月,他又辭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從上司崗位上退休後,他始終關心中國國家建設,關心人民群衆。在毛主席逝世後的曆史轉折點上,華國鋒同志承擔了最為關鍵的角色,在他的上司下,中國順利完成從毛主席時代到後毛主席時代的平穩過渡,從中共第一代上司核心向第二代上司核心的和平交接。他的功績将被永遠镌刻在中國曆史的豐碑上,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值得後代學習。

毛主席稱贊:“實事求是的年輕人”
1921年,蘇鑄出生在山西交城的一個勞工家庭,讀書時期,他就十分關心國家大事,1937年,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争的序幕,16歲的蘇鑄選擇投身革命抗日的洪流中,1938年6月,17歲的蘇鑄進入了抗日遊擊隊,同年10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并改名“華國鋒”,取“中華抗日救國先鋒”之意。
抗日戰争時期,華國鋒同志在交城開展抗日活動,身兼數職,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敵後抗戰,他還發動人民群衆參與抗日,為發展和壯大當地的抗日武裝和根據地做出重要貢獻,除在敵後堅持抗戰外,他也先後參加了汾孝戰役、古交戰鬥、開栅保衛戰等戰役,為山西的解放和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1941年,抗日戰争進入到最艱苦的作戰時期,他所在根據地周邊幾乎被日軍建立的據點包圍,草莊頭是日軍當時在交城的一個重要據點,駐有100多人,為了打掉這個據點,挫敗日軍的嚣張氣焰,華國鋒認真研究作戰方案,鑒于敵我力量懸殊,智取成為最佳選擇。
他和敵工科的同志們先後給為日軍做飯的夥夫王貴生和采買員做說服,争取他們的幫助,動員他們抗日救國,同時也給出了他們全身而退的辦法。于是,9月18日深夜,華國鋒率領部隊偷偷潛入日軍據點,王貴生則打開據點大門,并發出信号,這次突襲共擊斃敵軍30多人,俘虜70餘人,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包括迫擊炮、重機槍等重型武器,同時還繳獲大米、白面、罐頭等物資,我方人員在無一人傷亡的情況下便摧毀了日軍的這一據點。智取草莊頭充分顯示出了華國鋒的指揮才能和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
1949年,華國鋒随軍南下,在湖南開展工作,在這裡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為了改變湖南面貌,他始終緻力于建設新湖南,多次深入生産一線,與人民群衆一起艱苦奮鬥,被毛主席評價為“講老實話,是老實人”。華國鋒非常重視農業生産,不僅主持興修水利的工作,還大力支援袁隆平同志的雜交水稻項目,另外,在交通建設、醫療制度、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均做出重要訓示。在他的帶領下,湖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華國鋒同志受到湖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1955年,華國鋒任湘潭地委書記期間,在毛主席回湖南時還親自接見了他,也正是這次見面,讓毛主席對這個年輕人有了深刻的印象。常年深入一線,他的皮膚被曬得黝黑,臉上布滿溝壑,雙手粗糙,有很深的紋路,中指的第二關節上有很厚的角質層,這些都是留在他身上的工作痕迹,是他一步一個腳印幹出來的。毛主席拉着他的手,笑着說道:“你這個年輕人,是沉下去了的。對,就是要深入群衆,要實事求是。”
1963年,毛主席長沙之行,再次接見了華國鋒同志,并向他仔細詢問湖南的情況,華國鋒用9個字向毛主席彙報道:“田瘦了、牛瘦了、人瘦了,”同時他也實事求是地提到“主席,今年的糧食産量不會像過去那樣高了。”
毛主席聽後,表情嚴肅,憂慮人民群衆的生活,但他對華國鋒實事求是的态度大加贊賞“你很不錯,你說的是老實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同志!”
1971年初,華國鋒調到中央工作,全力協助周恩來總理的工作,在國民經濟建設、保障市場供應和穩定物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75年1月,華國鋒任國務院副總理,他積極貫徹落實黨的政策,重視科學技術發展,支援國防建設。毛主席曾對他說:“你辦事,我放心。”足以看出對他的信任和工作能力的肯定。
周恩來總理逝世後,在毛主席的提議下,華國鋒同志任國務院代總理,日常事務開始由他主持。據說,當初華國鋒對自己接替周總理的職位不是很自信,毛主席還曾鼓勵他:“我任命你就是因為你知道自己的水準不高。一個人有缺點就不會驕傲,并且會不斷地提高自己。”
而至于為何會選擇華國鋒,毛主席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這一點從他的警衛負責人汪東興的回憶中可窺見一二:
“首先,他有專區和省級工作經驗,在當公安部長的幾年中表現不錯。其次,他忠誠、老實。第三,他不狡猾。”
華國鋒有二十多年的基層經曆,在湖南做出的成績有目共睹,無論是縣裡、省委還是中央,他始終能及時調整定位開展工作,深厚的群衆基礎和工作經驗正是支撐他在中央屢有建樹的根基。在毛主席眼中,華國鋒是個實幹家,不喜歡表面形式的東西,關心民生,痛恨官僚主義,實事求是辦實事,從不“耍嘴皮子”,這樣的人一定是值得重用的。
華國鋒牽頭解決三大緊急問題
1976年9月9日0時10分,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9月8日晚間,華國鋒正在人民大會堂接待外國元首,雙方交談甚歡之際,從業人員突然不顧衆人眼色,快步跑到華國鋒身邊,在他耳邊說道“有電話找”,之後,就見接完電話一臉嚴肅的華國鋒匆匆告别外賓,乘車向中南海方向駛去。
毛主席病逝當晚,華國鋒緊急召開會議,就中國接下來的三大難題進行商讨:
一是毛主席的後事該如何安排,二是遺體要如何處理,三是中國是否邀請外國代表團來北京參加吊唁。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這次會議展開了激烈地讨論,不過,首先達成一緻的是一定要保護好主席的遺體,讓各界人士吊唁、瞻仰。會議一直從淩晨一點持續到了黎明時分才初步拟定方案。
9月9日下午4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世界發出悲痛萬分的消息:當天淩晨0時10分,中國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時任中央電台副台長的楊正泉回憶說:“全國人民震驚了!八億人民為失去自己敬愛的偉大領袖極其悲痛!”
消息随即傳遍大江南北,文藝界人士紛紛寫下追思挽聯,農田裡、工廠間勞作的人民群衆也全都停下手中的工作,久久緩不過神來。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痛心地說:
“大半年裡,三個偉人,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去世,我們的黨和國家損失實在太大了。”
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公布不到15分鐘,世界各大主流媒體紛紛緊跟着播報,一時間,消息傳遍全球每個角落,舉世震驚,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緻電不斷傳回中國。
為了保持國内穩定,防止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中央還下達了《關于加強戰備值班的訓示》,全體解放軍立即進入一級戰備狀态。
鑒于各個方面的考量,中央政府最終做出了決定:
“不準備邀請外國政府、兄弟黨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團或代表來華吊唁。”
9月11日到17日,吊唁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各地各基層機關也紛紛舉行吊唁活動,18日,首都各界數百萬幹部群衆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前參加追悼大會,華國鋒緻悼詞。
追悼大會現場,啜泣聲、痛哭聲此起彼伏,甚至還有群衆暈厥。
毛主席逝世後,全球200多個國家、政黨、組織及其上司人紛紛發來唁電,北韓等30多個國家舉行追悼活動,在聯合國第31屆大會開幕式上,會上140多個國家的代表為悼念毛主席肅立默哀。此前,在毛主席逝世當天,聯合國就曾降半旗緻哀,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瓦爾德海姆還發表講話,盛贊毛主席:
“是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學家和詩人。他實作自己理想的勇氣和決心将繼續鼓勵今後的世世代代。”
早在1956年,毛主席就曾倡議改革傳統的殡葬方式,推廣火化,不建墳墓,節省資源。毛主席作為主要倡導人,曾帶頭在倡議書上簽字,死後要求火化,重歸山河。
但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主席對于中國的意義太過重大了,是以,在華國鋒主持的緊急會議上,最終結果還是決定要永久保留他的遺體。
是以,毛主席逝世當晚,接到儲存遺體指令的時任衛生部部長劉湘屏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楊純、徐靜緊急前往醫院,随後,徐靜和其他兩位專家組成三人工作組,先對遺體做了應急防腐處理,還對毛主席的遺容做了細緻的整理,并專門定制了一套中山裝。
除了先對遺體進行緊急防腐外,中央還于9月11日下達指令,研制存放遺體的水晶棺,由玻璃總廠負責,這個任務也被稱為“一号任務”。
水晶棺的制造涉及多個技術領域,而中國此前從未有過制造水晶棺的先例,技術方面一片空白,加之中央對水晶棺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
中央對棺體的設計制造提出最為嚴格要求是“莊重大方,氣魄雄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對可能發生的情況,如地震、戰争、破壞、損耗等要有可靠的保障措施”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此後幾天,設計室裡常常燈火通明,考慮到制造水晶棺耗時較長,中央還特意趕制了一個有機玻璃的棺罩,供臨時使用。棺罩外形采用的是當時一位中央工藝美院教授的設計,這也成為了水晶棺的雛形。
水晶棺的制作技術在當時可謂“難于上青天”,原料采用優質天然東海水晶,熔煉成大型石英闆材玻璃,技工徐兆彩發明的“打砣、模壓、拼接”這個工藝解決了熔煉水晶闆的難題,石英粉純度達99.9999%,超大型石英闆材是由一塊一塊的小水晶闆焊接而成的,這對勞工的技術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至今,純度為99.9999%的石英粉在世界上也隻有中國能生産出來。水晶棺内的照明和光學整容也堪稱創新之舉,水晶棺從無到有,中國的技術工作者們克服重重難關,終于研制出了符合中央要求的水晶棺。
10月8日,中央政府決定建立毛主席紀念堂,并将遺體陳列在水晶棺中供後人瞻仰。經過設計組多番實地考察,最終将毛主席紀念堂的選址定在天安門廣場南部,位于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正陽門的中間。選址确定後,紀念堂的外觀造型也随之确定,11月24日,毛主席紀念堂奠基儀式上,華國鋒同志對參與建設的代表發表講話:
“今天,我們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莊嚴舉行毛主席紀念堂的奠基儀式,将中央的這項符合億萬人民共同心願的決定付諸實踐。
我相信,參加這項莊嚴的建築工程的勞工、幹部、工程技術人員和解放軍指戰員,一定能夠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勝利完成這一光榮任務。”
之後,勞動大軍在這裡開土動工,不斷有人民群衆自願加入到建造毛主席紀念堂的行列中,最終,僅用時半年時間,毛主席紀念堂便順利竣工。
1977年9月9日,正值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際,紀念堂正式對外開放,至今,當人們走進這裡,心中的尊敬和敬佩也會油然而生,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将永遠被人們銘記。
鄧小平感歎:“華國鋒這人,選對了”
毛主席逝世後,擺在黨和國家面前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中國的方向在哪裡?為順應曆史發展,在這一重要關頭,華國鋒和葉劍英等同志斷然出手,挽救了國家事業,推動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繼續向前,在面對國家危局之際,他果斷第一個沖在前面,一舉粉碎了野心家們的陰謀:
“曆史把我推到這個位置,我必須不計個人安危,勇敢擔當起來。”
華國鋒同志的魄力和舉措也得到了鄧小平的誇贊,得知他成功粉碎野心家們的陰謀後,鄧小平當即脫口而出“華國鋒這人好,選對了,看來我可以安度晚年了。”在鄧小平寫給華國鋒和中央的親筆信中提到:
衷心的擁護中央關于由華國鋒同志擔任黨中央主席和軍委主席的決定。最近這場反對野心家、陰謀家篡黨奪權的鬥争,是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後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緊接着發生的,以國鋒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戰勝了這批壞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是無産階級對資産階級的勝利,這是社會主義道路戰勝資本主義道路的勝利,這是鞏固無産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勝利,是鞏固黨的偉大事業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革命路線的勝利。我同全國人民一樣,對這個偉大鬥争的勝利,由衷地感到萬分喜悅。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萬歲!
在國家發展的重要轉折期,華國鋒毅然接過領路人的接力棒,幫助國家走上正軌,除了在政治上做出重要貢獻外,他在經濟建設上的成就更加偉大。
華國鋒始終關注中國的經濟狀況,緻力于恢複大陸近乎崩潰的經濟局面,主張請老幹部複出,鼓勵廣大人民群衆積極投入生産建設,他多次号召全國“要千方百計把經濟搞上去,”在他的牽頭下,中國的經濟開始逐漸恢複。
除此之外,在外交、科技、教育等領域,華國鋒也帶領中國取得了衆多突破性進展,關乎國家未來的科技教育,也在他的努力下得以恢複。
在順利完成國家的過渡期後,1980年9月開始,華國鋒逐漸辭掉自己的一切職務,選擇從上司崗位上退休,但是,賦閑下來後,他仍然關心國家發展,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晚年的華國鋒幾乎很少出門,但每年有固定的兩天是一定要帶着家人去毛主席紀念堂的,即在毛主席的誕辰和忌日,其餘時間,他基本待在大院裡,每天看書讀報,給院子裡種植的蔬菜瓜果松松土。有時候,曾經的戰友會來拜訪,中央也派人前來慰問,華國鋒總是平易近人,熱情地接待他們,與他們侃侃而談,不過,無論和自己的聊天的對象是誰,他始終遵循着一個原則:不談政事。
2008年8月20日,華國鋒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新華社在釋出的訃告中稱他為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無産階級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