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線探訪|一茬“畝産”千斤,每畝收入兩萬,大棚南美白對蝦,遊上市民餐桌

作者:半島都市報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

在城陽河套街道以及膠州李哥莊街道,有許多建在池塘旁邊的大棚。裡面沒有種植瓜果蔬菜,而是養殖了南美白對蝦。每年3月份,第一茬南美白對蝦開始放苗,由于溫度高生長快,5月初便開始陸續上市,正好填補了休漁期海鮮缺乏的市場空白。5月27日,記者在河套街道多個養殖大棚探訪時了解到,今年的南美白對蝦迎來了大豐收,平均畝産1000斤左右,價格相比往年更親民。另外,青島市場主要有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日本竹節蝦三種。每種大蝦上市的時間不同,即使在休漁期,每天都有新鮮的大蝦“遊”上市民的餐桌。

一線探訪|一茬“畝産”千斤,每畝收入兩萬,大棚南美白對蝦,遊上市民餐桌

王政光正在檢視對蝦生長情況

放苗:

1斤蝦苗10萬多尾,空運來青住大棚

“我們家的蝦苗放得略微晚一些,一斤蝦50多個,已經可以出蝦了”,5月27日,城陽區河套街道的養蝦大戶王政光正在檢視水質,不時撈出一些大蝦檢視。每條大蝦長度9到10厘米左右,在網兜上活蹦亂跳。

王政光說,自己養蝦20多年了,從露天的池塘到海灘養殖,今年承包了150多畝地養殖對蝦。今年是第一年嘗試大棚養殖,收獲還不錯。南美對蝦生長速度快、适應性強,淡水、海水都能适應,鹽度合适的海水裡,生長速度更快一些。是以,現在大棚養殖的對蝦,基本上都是南美白對蝦。

一線探訪|一茬“畝産”千斤,每畝收入兩萬,大棚南美白對蝦,遊上市民餐桌

已經可以出售的對蝦

影響對蝦生長的環境因素主要是鹹度以及溫度。南美白對蝦的生長對溫度要求比較高,在28℃到32℃之間生長最快,主要依靠大棚來控制。他們這些大棚養殖,嚴格來講屬于淡水養殖。由于承包的地方正好屬于鹽堿地,從地下抽出來的水鹹度比較好,正好符合需求。

除了這些因素,養蝦的關鍵因素主要是種苗的品質。現在市場上蝦苗的種類很多。從1988年引進南美白對蝦以後,生産種苗的廠家有很多,每家的種類也不一樣。 主要分為生長快的“快大苗”,也有抗病能力強但是生長慢的“高抗苗”。大棚養殖戶更關注經濟效益,基本上都選“快大苗”。這樣的種苗生長快,但是管理不好容易得病。養得好是高産量,養得不好就可能減産甚至絕産。“高抗苗”雖然風險低,但是大棚養殖投入高,一般海水養殖會選擇這一類。海水養殖依靠自然食物,環境也惡劣,對蝦苗的要求也高。兩種蝦苗的放養密度也不同。大棚養殖一般放養的密度5萬到6萬尾,海水養殖隻有2000到3000尾左右。

一線探訪|一茬“畝産”千斤,每畝收入兩萬,大棚南美白對蝦,遊上市民餐桌

王政光正在檢視對蝦

王政光說,每家種苗的品質怎樣,他們心裡也沒數。為了保險起見,今年他選擇了兩種蝦苗,一種是從海南空運過來的“蝦苗”,價格相對便宜些。1萬尾蝦苗180元左右,另外一部分從河北的企業購買,1萬尾蝦苗260元左右。剛買來的蝦苗,一斤有10萬多尾。這些苗需要先放在工廠化池塘裡進行培育,經過20天左右,個頭大點以後逐漸轉移到大棚池塘裡。最終的産量跟放養的密度有直接關系,一般每畝池塘5萬到6萬尾是一個比較正常密度,蝦苗生長的空間比較充足。從放養蝦苗到現在,70天左右的時間,現在1斤蝦達到了50到60頭的規格,基本上能往外銷售了。

捕撈:

用上鍋爐取暖,最早5月初開始上市

第一茬大蝦,主要是瞄準5月1日封海後,海鮮市場出現大量市場空白的時機。對蝦的成長周期基本上是固定的,上市的早晚主要取決于放苗時間。

此前的露天池塘,都是七八月份才開始放苗。大棚能控制溫度,是以上市的時間也更早一些。

據了解,一般每年2月底到3月初的時候,有養殖戶就開始放苗。由于氣溫較低,需要用鍋爐給大棚内加溫,保證溫度在20℃以上。“去年的煤價太高了,不少養殖戶選擇晚一點放苗,我是3月20号左右,”王政光說,是以這個時候才能出蝦。也有不少養殖戶,選擇提前放苗,5月初就開始出蝦了。

雖然煤炭的價格比較高,還是有不少養殖戶選擇提前放苗,争取盡快上市,賣個好價錢。膠州李哥莊街道青島兆儉淡水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兆儉是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今年2月10日前後,他就将買來的魚苗放到池塘裡。

一線探訪|一茬“畝産”千斤,每畝收入兩萬,大棚南美白對蝦,遊上市民餐桌

冬天用來供暖的鍋爐

“鍋爐燒了差不多兩個月左右,”魏兆儉說,光是這一項成本還是比較大的,不過收益也比較好。因為放苗早,他們大棚裡的對蝦已經生長了100天左右,現在一斤40頭左右。現在市場價格每斤30元左右,跟往年相比價格差了一點,但是不愁賣。大蝦在池塘裡也是一邊養着一邊賣,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賣完。

大棚養蝦都是從地下抽取的水源,是以必須投喂飼料。“這确實是一個體力活,一天基本停不下來,”王政光說,他每天早晨4點多就起床,坐着自制的“泡沫船”投喂飼料,一個三畝的池塘大概需要半個小時。這些蝦苗,一天需要投喂4次,晚上9點喂完後他們才能休息。

“大棚養殖最怕的就是病蟲害,”王政光說,每個養殖戶都有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池水的鹹度、裡面微生物的濃度以及池水的渾濁度等等,除了蝦苗的品質,每個人的管理水準也決定了對蝦的産量。

算賬:

大棚養蝦産量高,一畝池塘平均收入2萬

“這兩年養殖大棚蝦的越來越多,主要是效益高,”王政光說,他一開始在池塘裡養魚,1998年看見鄰村養殖對蝦很成功,第一年就在露天的池塘裡養殖了40多畝,第一年收入10萬多元。周邊養殖戶看到賺錢以後,紛紛跟進養殖,規模迅速擴大。第一代養殖對蝦,基本上選擇露天池塘,一年隻能養一茬。

一線探訪|一茬“畝産”千斤,每畝收入兩萬,大棚南美白對蝦,遊上市民餐桌

用于供氧的機器

此後,随着技術的成熟,不少養殖戶開始試驗大棚養蝦。由于溫度可以控制,養殖的對蝦産量提高,經濟效益也更好,相應産生病蟲害的風險也更大。現在不少養殖戶進行工廠化養殖,在工廠化的工廠中的房間裡,提供充足的氧氣、飼料等等,對蝦的養殖密度更高。

目前,對蝦的養殖主要有四種模式,海水養殖、池塘淡水養殖、大棚養殖以及工廠化養殖。四種養殖方式,養殖的成本逐漸增高,風險也更大,相應的收益也更高。由于工廠化投入較高,不少養殖戶都選擇大棚養殖。

魏兆儉說,養蝦的不确定性有很多,種苗、管理技術、氣溫等等都影響産量,有些養殖戶的産量很高,一畝地能産五六千斤,也有可能絕産清塘。總體上而言,一畝池塘的産量1000斤到1500斤左右。除去租賃費、電費、苗種以及人工等等,一畝池塘一茬的收益2萬元左右,一年兩茬的話能純收入4萬元。雖然露天養殖投入少,風險低一些,但是一年隻有一茬,産量也很低,這導緻經濟效益相對低一些。

發展:

打造知名品牌,青島對蝦“遊”往全國

5月27日,記者從黃海水産研究所相關專家了解到,南美白對蝦占整個對蝦養殖的80%左右,是養殖規模最大的品種。其中,南方的廣東等地養殖規模最大。

作為大棚養殖南美白對蝦,青島算是市場中的“後起之秀”。不過,這些年的發展也非常迅速,甚至有了全國範圍内叫得響的品牌。

一線探訪|一茬“畝産”千斤,每畝收入兩萬,大棚南美白對蝦,遊上市民餐桌

連綿的養殖大棚

2005年,從事長途運輸的魏兆儉在南方看到有人用大棚養殖對蝦,一年能賣兩茬。而在北方城市,由于天氣原因,露天養殖一年隻有一茬,經濟效益低很多。瞅準了商機以後,他開始琢磨如何養殖。

經過一年多的試驗,第一年養殖的大棚對蝦獲得了成功。村民們看到大棚蝦帶來的經濟效益,紛紛開始大棚養殖。摸索出經驗的魏兆儉看到村民加入大棚養殖的隊伍,沒有擔心會給自己帶來挑戰,反而将經驗傳授給村民,帶領大家一起緻富。

2009年,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援下,他成立了青島兆儉淡水養殖專業合作社。他跟社員們一起探讨技術,讓養殖戶的經驗越來越豐富,産量也是逐年上升。目前,整個合作社的養殖面積500畝左右,養殖技術比較成熟,畝産量也非常穩定,一茬對蝦産量50萬斤左右。大部分的養殖戶都是一年兩茬,一畝池塘年收入4萬元左右。有50畝左右的池塘,選擇一年三茬,在春節前夕上市。每畝池塘還能收入2萬元左右。

此後,魏兆儉又成立青島超一水産有限公司,并注冊了自己的“兆儉牌”大蝦,被評為青島市知名品牌。不僅如此,魏兆儉還善于研究,2016年他琢磨出了用篷布建蝦池,并且申報了兩項國家專利。如今,他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名聲在外,不少北京、天津、濟南的客商都前來購買,同行也送給他一個響亮的外号“青島蝦王”。

2021年,甯夏的養殖戶來參觀以後,選擇跟公司合作,尋求技術支援。開發出5000畝土地進行養殖,今年試種了1000畝。“現在也快出蝦了,養殖的情況還不錯,”魏兆儉說,畝産也能達到1000斤左右,也算是将自身成熟的技術幫助當地村民緻富。

揭秘:

三種對蝦島城“争霸”,上市時間各有不同

5月1日開始進入休漁期,養殖的大蝦成為很多市民的首選。黃海水産研究所副研究員代平說,國内目前的對蝦主要有四個品種: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日本竹節蝦、金剛蝦。青島市場主要有三種,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以及日本竹節蝦。

其中,中國對蝦也是“土著蝦”,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對蝦曾獨霸市場,此後因為病蟲害原因,一些養殖場開始引入适應能力更強的南美白對蝦。南美白對蝦生長适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養殖的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占市場的80%左右。

10多年前,即墨的養殖戶開始引入日本的竹節蝦。随着養殖規模的擴大,即墨也成為全國範圍内竹節蝦的流通基地。

養殖戶王政光說,大棚養的南美白對蝦上市最早,從5月初封海開始陸續上市。南美白對蝦是邊養邊出,一直能持續到11月份。6月中旬,養殖的竹節蝦開始陸續上市。不過,露天養殖的竹節蝦産量很低,一畝池塘産量一兩百斤,是以價格也相對較高,按照個頭大小,從50元到100元不等。

中國對蝦的上市時間最晚,差不多9月份,農曆中秋節前後。三種大蝦上市的時間不同,也讓青島市民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大蝦。“我們隻供應活蝦,都是當天晚上拉到批發市場,”王政光說,養殖戶也都是錯開了時間,區分不同的市場,争取一個最好的價格。

延伸:

對蝦育種,青島本土科研力量強勢

種苗是水産養殖産業裡的“晶片”,沒有好的種苗難有高的産量。青島集聚了中國海洋大學、黃海所、中科院海洋所等一批涉海院校,在對蝦育種領域也展現出了強勢的科研力量。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代平副研究員說,南美白對蝦作為養殖量最大的對蝦,此前的種蝦一直依靠外來進口,國外一對種蝦價格昂貴,卻不得不買。

2017年,國内首個聯合育種平台——邦普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育種支部的蝦類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作為公司的技術依托力量,協助公司啟動了高标準的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建設。

通過科研攻關,國産種苗取得突破。目前國内認定的12個南美白對蝦新品種,僅黃海水産研究所就占有2個。而在傳統的中國對蝦領域,青島的科研力量更是獨占鳌頭的存在。目前,國内認定的中國對蝦品種5個,全部是由黃海水産研究所選育。不過,科研力量強大,種苗産業的發展相對不足。科研院所的培育基地,多是跟外地企業合作,這方面還是發展過程中存在短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