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作者:澎湃新聞

小犀 整理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規模最大、曆史最為悠久的博物館,其曆史可追溯至1872年。今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迎來其創立150周年。

澎湃新聞獲悉,為紀念這特别的一年,東京國立博物館推出了一系列隆重的展覽與活動,其中最為重磅的為即将在10月18日揭幕的150周年紀念特展——“東京國立博物館國寶大集結”,該展将展出東京國立博館藏89件國寶,囊括日本室町時代的《秋冬山水圖》,安土桃山時代的《桧圖屏風》、《松林圖屏風》,古墳時代·6世紀“埴輪武裝男子立像”、平安時期的太刀以及南宋《潇湘卧遊圖》卷、南宋李迪《紅白芙蓉圖》等10餘件中國唐、宋、元時期的文物珍品。展覽将呈現擁有150年曆史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全貌。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展覽海報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曆經150年傳承下來的收藏品現在約有12萬件。其中國寶89件,重要文化财648件,無論質和量都代表日本收藏的最高水準。其中代表性藏品有繩紋時代“火焰型土器”,古墳時代“金制耳飾”、“金銅制冠帽”,平安時代“單輪車蒔繪螺钿手箱”、《十六羅漢像·第三尊者》,室町時代雪舟《秋冬山水圖》、江戶時代立原杏所繪制的《葡萄圖》等。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秋冬山水圖》,雪舟,室町時代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單輪車蒔繪螺钿手箱,平安時代

為迎接150周年大慶,一系列隆重的展覽與活動正在展開中,貫穿整個年度,如正在展出的“從藏品追溯日本佛像史”(2022年5月17日~ 2022年7月10日)、“未來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 書畫逸品”等。其中重磅特展“東京國立博物館國寶大集結”(2022年10月18日 ~ 2022年12月11日)将于10月18日開幕。

東京國立博物館日前在其官網上公布了150周年特展“東京國立博物館國寶大集結”的豪華展出陣容。其中東博館藏全部89件國寶将傾囊而出,會同其他館藏珍品、曆史資料共同呈現東京國立博物館曆史發展全貌。

展覽由“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國寶”與“東京國立博物館的150年”兩部分構成,展出約150件(預定)作品。在第一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國寶”中,呈現館藏共計89件國寶(展覽期間有換展)。這在建館150年來尚屬首次,堪稱與紀念之年相符的曆史性展覽。在第二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的150年”中,可謂是日本博物館發展史的追溯,聚焦東博本館150年的曆史,分為三個時期,借助相關的作品、資料、再現展示、各時代的影像等,簡明易懂地予以介紹。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展覽清單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展覽清單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孔雀明王像》,平安時代

從東博官網挂出的第一部分國寶展件清單看,所展文物大部分為日本本國文物,代表日本藝術頂峰,也有10餘件來自中國的唐、宋、元時期的文物珍品。

展出的日本國寶有飛鳥時代·7世紀“金銀鍍龍首水瓶”、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狩野永德繪《桧圖屏風》、長谷川等伯《松林圖屏風》,古墳時代·6世紀“埴輪武裝男子立像”、江戶時代·天保8年渡邊華山所繪的《鷹見泉石像》、平安時代的《孔雀明王像》,平安時代·10-12世紀太刀“名物三日月宗近”等。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長谷川等伯《松林圖屏風》,安土桃生·16世紀

《松林圖屏風》畫面整體彌漫着霧氣,表現松葉及地面的用筆粗放。左面屏風的松林延續至右端雪山為止的畫面深處,而在右面屏風上,兩組相對的松林互呈傾斜,暗示出地面的起伏。若觀者步入畫中微寒的濃霧中,彷佛黑色的松影會顯現,而發覺自己為松林所圍繞,并隐約可見遠山的山頂。

長谷川等伯(1539-1610)與狩野永德、海北友松等人均活躍于桃山時代的畫壇,其作畫追求有效地表現墨的濃淡及光的效果。本作為長谷川等伯的代表作,也是日本近世水墨畫的傑作。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狩野永德 《桧圖屏風》 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

《桧圖屏風》是狩野永德為某個皇族府邸創作的隔扇畫,也是狩野永德所畫的隔扇畫傑作。畫上參天的柏樹充滿了壓倒性的力量,顯示出了勃勃生機,畫幅背景幾乎被金箔所覆寫,突顯柏樹虬枝蒼勁的身姿。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渡邊華山《鷹見泉石像》江戶時代·天保8年

《鷹見泉石像》是一副融合了日式西式繪畫技法的江戶肖像畫的傑作,這是東博1938年收藏作品。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埴輪武裝男子立像 古墳時代·6世紀

古墳時代·6世紀“埴輪武裝男子立像”是載入教科書的日本武人陶俑的代表作。這次是經過3年的全面修繕後的首次公開。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平安時代·10-12世紀 太刀 銘三條(名物 三日月宗近)

這件日本平安時代的太刀是刀工三條宗近的代表作,被稱為是“天下五劍”中最美的名刀。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有日本數量最多的國寶刀劍共19件,此次将在一個展示室裡集中展示,也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日本“國寶刀劍的集結”。日本很多手遊等流行文化的原型即來自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刀劍藏品。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平安時代 梨地螺钿金裝飾劍

展出的部分中國文物有“乾隆四美”之一的《潇湘卧遊圖》卷;南宋宮廷畫家李迪《紅白芙蓉圖》;南宋梁楷《出山釋迦》、《雪景山水圖》三幅對;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唐代七弦琴;兩宋高僧書迹——僧人圜悟克勤所書的《印可狀》前半部,大慧宗杲的《與無相居士尺牍》以及唐代《王勃集》(卷二十九·三十)、唐代《古文尚書》(卷第六)、唐代《世說新語》(卷第六殘卷),唐《細字法華經》等。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潇湘卧遊圖卷》(局部) 紙本墨畫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潇湘卧遊圖卷》為南宋李氏筆(舊傳李公麟)。本作為現存中國宋代水墨山水畫中最為優秀的作品之一。過去曾傳為北宋文人畫家李公麟的作品,與顧恺之《女史箴圖卷》《蜀川勝概圖》《九歌圖》作品并列,在清宮中為乾隆收藏的“四美卷”之一,深受重視。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潇湘卧遊圖卷》(局部) 紙本墨畫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本作是畫家為隐居禅僧雲谷圓照而作的紙本墨筆山水畫。畫中主要描繪了當時的潇湘奇景。作者以輕靈、淡雅的水墨風格在紙上作畫,使用了将畫面大片留白的畫法。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南宋 李迪《紅白芙蓉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南宋 李迪《紅白芙蓉圖》

南宋宮廷畫家李迪《紅白芙蓉圖》則被認為是南宋院體花鳥畫的最高水準之作。圖繪紅、白芙蓉各一幅,描寫寫實,用筆纖細且色彩層次微妙。畫面色彩較厚,暈染采用沒骨畫的技巧,過渡自然,表現出芙蓉花瓣形态及色彩細微的變化特征。細膩而透明的色彩,展現出富麗、鮮潤的特點。由于南宋花鳥畫家中隻有少數幾位有署名,是以《紅白芙蓉圖》成為研究南宋花鳥畫的重要資料。

據稱這兩幅畫原為圓明園藏品,後來流落海外,最終入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紅白芙蓉圖》原為兩件冊頁的兩開,後為配合日本茶道的審美而被改裱成一對挂軸。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南宋梁楷《出山釋迦》、《雪景山水圖》三幅對

南宋梁楷《出山釋迦》、《雪景山水圖》三幅對目前學界公認的梁楷真迹是中間那幅和左幅,而右幅則是元代的後補。在中國時,這三幅并非一組作品,而是獨立的三幅,然而中幅與左幅到達日本之後,為了符合日本室内裝飾三幅一對的習慣,有可能是足利将軍家特意派 人赴明代中國,尋找并購買了同左幅風格一緻的作品。

《出山釋迦圖》與《雪景山水圖》是展示梁楷精妙筆法的人物畫與山水畫的代表之作,被合并指定為一件國寶。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唐《王勃集》(局部)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唐《王勃集》(局部)

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詩文集——《王勃集》(第二十九、三十卷),是現存最古的《王勃集》之手鈔本。此件原有三十卷,如今僅殘存卷二十九之〈行狀〉一首(行狀指記載死者身世、生前行誼、事迹之文章)、〈祭文〉六首中之五首,以及卷三十之吊唁書及祭文等四首。

此件筆線細而字形稍寬,帶有沉穩之氣,其書風與前代之北朝相近。由于本卷并未使用武則天(約624-705)時期所制定的文字,是以被認為是在公元609年、則天文字制定之前,亦即王勃去世後十餘年間所抄寫的。一般認為本卷在奈良時代自中國唐代傳入日本,并收藏于奈良興福寺。

唐《細字法華經》收錄了全七卷二十八品《法華經》,作為随身攜帶之物,它還配有一個精巧古樸的沉香木經筒。落款可知是唐長安人李元惠于公元694年抄錄,被評為日本國寶。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鈴木長吉作“鹫置物” 明治25年(1892)

展覽第二部分聚焦東博本館150年的曆史。展出文物包括日本重要文化财,明治25年(1892)鈴木長吉作“鹫置物”,由美國芝加哥哥倫布世界博覽會事務局捐贈,以張開翅膀的鹫為生動寫照,是日本近代金工的最高峰的代表,它在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明治5年(1872)曜齋國輝繪《古今珍物集覽》,描繪1872年東京湯島聖堂博覽會的錦繪,從這裡開始了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的曆程。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古今珍物集覽 一曜齋國輝 明治時代 (1872年)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規模最大、曆史最為悠久的博物館,此次展覽将以多元的方式展示東博150年以來的曆史,不僅展出代表日本藝術頂峰的精品傑作,還将介紹反映日本現代化程序的博物館活動以及為文化财的保護和活用所付出的努力。展覽構成與展示空間皆創造充滿魅力和新意。

此外,為迎接150周年大慶,一系列隆重的展覽與活動正在展開中。

“從藏品追溯日本佛像史”展覽(2022年5月17日~ 2022年7月10日)已于5月7日開幕,展出飛鳥時代(593-710年)至近代之間各個時代的典型佛像,呈現日本佛教造像的曆史。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重要文化财 日光菩薩坐像 奈良時代 8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摩耶夫人與天女像 飛鳥時代 7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如來立像 圓空 江戶時代 17世紀

佛教傳入日本之時,帶來了佛教造像與佛事用具以及佛教經典等。之後,随着佛教的興盛,日本本土也開始制作佛像。為了回應向佛之人的信仰心,佛像需要具有适合作為信仰對象的造型。每個時代都存在流行的佛像造型樣式,反映着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品味。同時,佛像的造型樣式也受到政治形勢、社會背景、自然災害以及信仰狀況等的影響。東京國立博物館在漫長歲月中收藏并寄存了從古代至近代的諸多佛教造像。此次展覽從館藏中甄選了飛鳥時代(593-710年)至近代之間各個時代的典型佛像,呈現日本佛教造像的曆史。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未來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 書畫逸品”展覽現場

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150 年的曆史中所收集的文物不僅包括國家評定的國寶和重要文化财,也收藏了諸多雖未被評定等級卻依然精彩的文物。“未來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 書畫逸品”展全年介紹東京國立博物館研究員所甄選的”未來國寶”。

在剛剛換展的第一期中,展出的是日本浮世繪之祖、江戶時代畫家菱川師宣的《美人回眸圖》,這幅畫描繪了身着绯紅色和服的少女漫步中駐足回眸的一個瞬間,通過少女背影的和服式樣可對當時的時尚潮流窺見一斑。

最新一期在展的是京都女畫家上村松園的作品——《焰》(5月10日——6月5日)。此後還将陸續展出鐮倉時代的《春日宮曼陀羅》、江戶時期土佐光的起的《源氏物語圖屏風》、《山水圖屏風》、《平家納經》等,每月一換展,貫穿全年。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美人回眸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焰》1918年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春日宮曼荼羅圖》 13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蛤蟆鐵拐圖》 16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源氏物語圖屏風(初音、若菜上)》17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山水圖屏風》 吳春 江戶時代 18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Kontai Butsuga-jo》 Heian period, 12th century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市川鰕藏演繹《暫》(飾演碓井荒太郎貞光) 1796年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遺物直垂(晾曬)》 1899-1911年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玄圃瑤華》(繡球花・野葵、石竹・梅花藻、睡蓮・雞冠花、葫蘆・夾竹桃、薊・粟、蕪菁・鳳仙花)1768年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江戶城本丸大奧禦對面所障壁畫底稿》 19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平家納經(摹本)摹本:20世紀 原物:1164年

延伸閱讀:

東京國立博物館(Tokyo National Museum)的曆史可追溯至1872年,是日本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該館主要收藏日本古代文物及東亞地區藝術品,藏品數量達12萬件,涵蓋雕刻、漆器、刀劍、陶瓷器、琺琅器、書法、繪畫等類别,重要藏品包括平安時代《十六羅漢像·第三尊者》、江戶時代《葡萄圖》等。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廳

1872年,日本文部省博物局在東京湯島聖堂舉辦日本第一屆博覽會,參觀人次約15萬。文部省同年建立“書籍館”,專門儲存江戶幕府舊藏的各類書籍,這批書籍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資料館的館藏基礎。

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舉行期間,日本館内展出的陶瓷器、金屬琺琅器、漆器等在歐洲國家頗具人氣,博覽會事務局副總裁建議在東京建立一座博物館,長期陳列這些展品。1881年,博物館主館建成開放。

1900年,博物館建立一座表慶館,以紀念當時的皇太子嘉仁(大正天皇)成婚。

1940年,該館舉辦“正倉院禦品特别展”,首次公開展示部分日本皇室收藏,參觀人次達到40萬。

1952年,博物館正式更名為“東京國立博物館”。

随着藏品數量不斷增加,博物館在1968至1999年先後建造3座新館——法隆寺寶物館、東洋館與平成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東京國立博物館主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由主館、表慶館、東洋館、平成館、法隆寺寶物館5個展館及資料館組成,館藏數量約12萬件,其中國寶89件,重要文化财産644件。

主館

主館由日本建築師渡邊仁設計,以鋼筋混凝土結構替代日本傳統的木質構造,是一座典型的和洋折衷建築,亦是日本“帝冠樣式”建築風格的代表作。

常設展“日本藝術的演變”展出繩紋時代至今的考古文物、雕刻、繪畫、刀劍及手工藝品等,呈現日本藝術在各個時期的發展變化,以及西洋文化與宗教信仰對本土藝術的影響。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常設展

主館還設有5間臨展廳及7間主題展廳,專門展示雕刻、漆器、琺琅器、刀劍、陶瓷器、近代藝術,以及與琉球文化和阿伊努文化相關的藏品。

表慶館

表慶館館舍由日本宮廷建築師片山東熊設計,是明治末期西洋風格的代表建築,現已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财産,目前僅作為臨展會場使用。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表慶館

東洋館

東洋館又被稱為“亞洲的畫廊”,主要展示來自中國、印度等地的藝術品及考古文物,如東南亞的金銅佛、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殘片、秦漢時期的封泥、唐代至清代的陶瓷器等。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東洋館

平成館

平成館于1999年開館,共有2層,一層設有基本陳列“日本考古展”,二層用于舉辦臨展。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平成館

法隆寺寶物館

法隆寺寶物館藏有奈良法隆寺于1878年進獻日本皇室的逾300件寶物,以飛鳥時期的佛造像居多。該館開放時間與主館相同,部分藏品僅在周五、周六展出。

東京國立博物館150年特展:看日本國寶大集結

法隆寺寶物館

(本文綜合整理自東京國立博物館官網,部分綜合自澎湃新聞此前相關報道)

責任編輯:陳若茜

校對:栾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