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南,火爆了

作者:法網迷霧

美國現在抹黑中國的方法,真是層出不窮。正在南韓和日本通路的拜登,竟然想出一個漁翁之意不在魚的詭計,實在是好笑。

結束了南韓通路的拜登抵達日本,将于24日參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然而,拜登此行,從一開始就目的不純。據《金融時報》(FT)爆料,一名美方官員透露,QUAD四國将在24日公布一項旨在遏制“印太”地區所謂“非法捕魚”的海上倡議。

可能有的網友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堂堂一位美國總統,啥時候又關心起“非法捕魚”了?實際上,這是繼“印太經濟架構”後,美國拉攏盟友抗衡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最新舉措。

拜登所提出的“印太經濟架構”,其實就是想在中國之外,再建立一套貿易體系,把中國周邊的國家都拉攏在一起。實際上,這和當年的TPP并沒有什麼不同。是以,中國外長王毅表示,美國炮制出來的“印太戰略”不管做什麼包裝、換什麼馬甲,最終必然是一個失敗的戰略。

越南,火爆了

别看美國人防疫不行,抑制通脹不行,但是在幹壞事上,他們倒是非常專業。《金融時報》援引美國官員的爆料,四國上司人将共同在東京宣布一項倡議,内容還包括使用衛星技術連接配接新加坡、印度和太平洋地區現有的監控中心,建立跟蹤系統,監控從印度洋、東南亞到南太平洋的非法捕魚活動。

據這個系統将能夠使美國及其盟友,在即使漁船關閉無線收發器的情況下,也能監控非法捕魚。一名美國官員還煞有介事地聲稱,中國要為印太地區95%的“非法捕撈”活動負責。

實際上,拜登這是漁翁之意不在魚,而在于中國。美國不僅是在拉攏地區内的國家,更是在編織一張大網。美國既然能監控地區内的漁船,自然也就能監控軍艦的活動情況。而這一地區又覆寫了最為敏感中國南海,大家看看,拜登這個主意是不是太壞了。

而在美國出台的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政策時,有一個國家非常顯眼,這個國家就是越南。據說,拜登正在籌劃的“印太經濟架構”中就有越南。可以說,最近越南的曝光率非常高,因為它的經濟資料相當驚人,已經搶了地區内國家,甚至全世界的風頭。

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越南曾以防疫“優等生”而著稱,取得了2.91%的經濟增速,超越中國(2.3%),位居世界第二,冠絕亞洲和所有發展中經濟體。早在2000年,耐克、阿迪、蘋果、三星等衆多世界級品牌,就已經在越南建立代工廠,讓越南的制造業開始成為中國的潛在競争對手。

李嘉誠的長江實力又跟越南的明星企業萬盛發集團談論了在越南胡志明市的投資事宜。李嘉誠的戰略眼光,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從英國撤退的李嘉誠,卻看上了越南,這本身就已經說明,越南的确有吸引他的地方。

實際上,越南的經濟的确也非常了得。今年一季度,越南GDP實作921.75億美元,同比增長5.03%,高于同期中國(4.8%)、新加坡(3.4%)經濟增速。按照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判斷,今年越南的GDP增長将達到6%。這讓越南已經進入了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行列。

在2022年前4個月,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資金,就已經超過108億美元,同比增長88.3%;在外貿方面的資料,也十分亮眼,越南進出口保持2位數增長,出口額一季度已經超過了深圳。

一季度,深圳全市進出口總額7404.8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出口4076.6億元,下降2.6%;進口3328.2億元,下降3.1%,與此同時,越南一季度外貿創下曆史新高,進出口總額約為1.15萬億,同比增長為14.4%。

也就是說,越南一季度的進出口總額,已經遠超深圳了!甚至在直追廣東!

于是,就有人驚呼,越南的國運爆發了?不過,更多人擔心的是,以後中國的訂單,會不會都被越南搶走?如果再考慮到美國實施的所謂“印太經濟架構”,就更為這種擔憂,增添了足夠的佐料。

實際上,國家之間的競争是常态,你要發展,人家也要發展,這都是可以了解的。而且,人們常說,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如今,中國經濟已經是世界第二,中國的制造業在規模上也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周邊國家跟着發點小财,也是必然現象,完全沒必要為此太擔心。目前來看,說越南已經在挑戰中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還為時過早。

一、資料并不支援,越南已經替代了中國出口。

最近以來,越南的進出口的确非常活躍。但是,東盟和中國的對美出口資料,并非是此消彼長的關系。2021年,美國從東盟進口的月均占比為10%,比疫情前2019年的月均占比8.2%,上升了1.8個百分點。但是,在美國仍然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情況下,美國從中國的進口份額,月均占比分别為17.7%和17.9%,隻是微降0.2個百分點而已。

是以,僅僅憑借上述資料,就推斷東盟(包括越南)對中國出口形成替代關系,并沒有足夠的事實支撐。而且,最近美國政府在考慮取消部分甚至全部關稅,估計中美之間的貿易額會出現較大的增幅。

二、越南目前還隻處于中國制造早期的組裝階段。

對于工業落後的國家來說,也隻能先從組裝階段起步,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目前,盡管中國在中高端産品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存在大量中低端加工,是以與越南之間,存在一定的競争關系。

尤其是在輕工領域,由于勞動力更便宜,越南已經對中國形成了短期替代。不過,中國的紡織業已經形成了從化工原料到成品的完整産業鍊,而越南仍然停留在“來料加工”階段,從世界各國包括中國進口化纖原材料,再利用低勞動力成本優勢,進行半手工紡織,附加值很低。

在電子産品領域也一樣。盡管三星等電子巨頭,希望将越南打造為新的生産中心,但是,目前越南還隻是一個組裝基地,而不是生産基地。總體上看,越南的制造業還是隻處于中國上個世紀的早期階段,并不會對中國制造業構成太大的挑戰。

三、越南現在的繁榮,實際上是中國直接投資和主動産業轉移的結果。

近年來,已經富裕起來的中國,開始大量向國外進行投資,而東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自然也會成為中國資本的首選。2020年,越南已經超過南韓成為了中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國。其中,中國企業對越南的直接投資和産業轉移,是一個主要原因。

目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也已經正式實施,在這個架構下,關稅減免和原産地累積原則,也促進了中國向越南的直接投資和産業轉移。這在國際分工上,都屬于正常現象,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不過,在細分領域,越南對中國出口的替代效應,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在勞動力密集型的産業,比如在越南具備傳統優勢的服裝、鞋帽、玩具類産業中,越南或許對中國出口具有部分替代效應。

目前看,美國從越南進口的主要商品中,服裝類的份額,已經從2021年9月的14.3%,升至2022年2月的18.9%;鞋靴類和帽類的份額,也分别從20.4%和8.4%升至25.5%和14.3%。而同期中國對美出口的相關商品份額,則出現小幅回落或震蕩。

不過,即使在以上領域,中國對外包括服裝鞋帽在内的輕工産品出口份額的回落,也不是單純由于越南的替代所造成的。其中防疫政策以及俄烏局勢,都可能是重要原因,是以,還很難判斷越南的“替代”對中國的影響。

比如,在中歐貿易中,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的對歐出口,主要走海運,其中烏克蘭的敖德薩港口,是中歐貿易的重要中轉站。但是,由于受戰争影響,原經敖德薩的貨物,隻能轉道中歐班列或者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其運費和時間都大幅上升,這就導緻中國的對歐出口,也同比降低。

而且,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必然會帶動一大批國家的共同發展。目前來看,越南以及東盟國家的迅速發展,對我們來說,帶來的不僅是挑戰,還有更多的機會。東盟最近甚至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就拿越南來說,它的核心裝置、上遊核心裝置、材料的配套,主要依賴于中國,其次是日本和南韓。這就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目前,中國裝置物美價廉,在越南大受歡迎。比如,總部在浙江甯波的海天集團,2010年就到越南設了工廠,做最終組裝和銷售服務。是以,表面是“越南制造”的産品,其核心部件都在中國生産。其中,海天注塑機已經在越南占據4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

TCL的模式也類似,彩電上遊的液晶面闆在中國生産,越南工廠做的是彩電組裝。

2019年2月,TCL在越南開建新工廠,産能增加很多。同時,TCL還把國内大量配套供應商,也一起帶到越南。目前,TCL智屏(以彩電為主)的銷量,在越南市場排名第四。TCL越南彩電工廠的産品,還同時出口到了東南亞和歐美市場。

實際上,這就是典型的梯度替代效應。核心技術、核心能力留在中國國内,而産品的裝配、勞動密集型環節,則選擇離市場更近,也能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的國家,這也可能是下一個階段中國制造出海的新邏輯。

可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價值鍊的重要節點,越南則有成為次級節點的潛力。是以,部分供應鍊環節,向東南亞溢出,并不是一件壞事,在某種意義上講,它意味着以中國為中心的供應鍊網絡規模,正在變得更強大,正在形成地域優勢。

不過我們面臨的壓力,可能并不在經貿這個層面。最近,越南總理範明清在美國出席東盟對美特别峰會期間,會見美國總統喬·拜登,雙方進行了親密友好的交談,雙方表示:

越美關系“特殊”,兩國積極合作,讓美越全面夥伴關系在各個領域加強。

美國是越南第二大貿易夥伴,越南是美國第九大貿易夥伴。2021年,盡管疫情影響,兩國貿易額仍達到近1120億美元,比1995年的4億美元增長近80倍。是以,許多媒體都表示,美越關系現在,已經好得沒法再好了!

而且,越南不僅和美國,甚至和日本、印度,以及歐洲的關系,都搞得火熱,俨然一個世界大國的氣勢。

目前看,越南最大的優勢,可能在于其頻繁“加群”。自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越南已經先後和日本、南韓、英國等世界多個國家,簽署了自貿協定,成為地區國家中簽署自貿協定最多的國家之一。

同時,越南還積極加入區域自貿協定,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越南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越南與英國自由貿易協定》(UKVFTA),以及最近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等。可以說,這些貿易協定提供的關稅優惠等政策,極大地促進了越南的國際貿易,降低了貿易成本。

不過,中國也有自己的優勢,不然的話,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性生産基地。

中國具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優越的招商條件,這在全世界都難找。目前,中國的高鐵四通八達;5G通信冠絕全球;營商環境日益優化;統一大市場全面打通,這些對産業資本來說,吸引力相當大。

中國具有完整“供應鍊網絡”優勢。可以說,在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個能為企業生産提供全套産業鍊的國家,隻有中國能夠做到。

而且,現代制造業的供應鍊已經不是“鍊”,而是“網絡”。在世界這張大網的每一層上,都“埋伏”着無數的關鍵節點,缺少了哪個都不行,而這些關鍵節點,許多都屬于中國。

之前,蘋果公司曾因為缺一顆螺絲,被迫将蘋果Mac pro推遲上市幾個月,損失慘重。因為在美國,能夠為蘋果提供這種螺絲的企業一天隻能生産1000顆,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

勞動力優勢。可以說,現在的中國,勞動力既是我們的劣勢,也是我們的優勢。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經大幅提升,這讓許多低端産品在中國生産的利潤,正在被勞動力成本吃掉,正在變得無利可圖。

然而,随着中國制造業的更新,一個擁有數量龐大、素質較高的技術勞工的中國,正在撐起了全球産業鍊的輝煌。目前,中國一年産生的工程師數量,超過許多國家總和,這就是世界制造大國的氣魄!

許多外企老闆都發出這樣的驚歎:這種規模龐大的技術勞工,這種紀律嚴明的高素質人才,在全世界,除了中國,沒有第二個國家擁有。

是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太妄之菲薄。目前看,不要說是越南,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對中國的制造業,構成重大挑戰。

可以說,我們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其實,每一場危機,都是一次資源重新配置設定的良機和挑戰。從這次疫情看,能夠真正控制住疫情的,也隻有中國。其他國家,包括越南,都在躺平。事實必将證明,他們的目光太短淺,所看到的都是眼前的利益,沒有從長期戰略眼光看問題。

目前,正在進行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也必然會促使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再次更新和提速。面對疫情和美國挑起的俄烏戰争,逆全球化趨勢正在加劇,這已經對我們的經濟發展構成了重大挑戰。

是以,此時提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對頂住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以及“印太經濟架構”的沖擊,都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也就是說,我們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一直都非常警惕。這一點,遠不是拜登這樣的“漁翁”所能比的,這也是我們能夠戰勝一切困難的真正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