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作者:地理魔方格

内容簡介:

1.二戰之後,日本是如何賠償同盟國的?

2.中國為何放棄向日本索賠戰争賠款?

3.日本對華援助40年,“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背景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占領了日本,他們對日本實施的政策非常嚴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拆遷賠償”。

注意,這個賠償可不是賠給日本人的!

而是規定日本所有的工業設施,隻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經濟所需,其餘一律拆除,當做戰争賠償賠付給同盟國。

不過這種政策執行沒多久,世道就變了......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1947年,美蘇冷戰爆發。

為了抵制蘇聯,美國對西歐國家出台了馬歇爾計劃,并且在之後的4年裡,參與國大多都恢複到了戰前水準,整個西方緊緊地圍繞在美國身邊。

西方效果明顯,東方的也不差。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美國在亞洲也搞了一個東方的馬歇爾計劃,扶持的對象就是日本。

據統計,1946年-1951年期間,日本從美國獲得的支援高達20億美元,相比整個歐洲131.5億美元的援助,日本的地位更顯獨特。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1950年6月,北韓戰争正式爆發。

同年11月,英國在斯裡蘭卡的首都科倫坡召開各國外長會議,達成了“科倫坡計劃”,意在針對東南亞國家的援助問題。

事後來看,該計劃很明顯就是西歐各國在經濟初步恢複後,又對曾經的殖民地念念不忘,同時還能阻止蘇聯向東南亞的擴張。

作為同一陣營,1954年日本加入了該計劃,這為日本的戰争賠償披上了光鮮的外衣。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日本是如何償還戰争賠款的?

話說北韓戰争爆發後,日本的地位突飛猛進,經濟也恢複到戰前的水準了。

但是作為戰敗國,它欠同盟國的戰争賠款還沒有還完。美國為了這個小弟,也着實費心費力。

1951年,在新中國和蘇聯的共同反對下,美、日等國依舊在舊金山召開媾和大會,簽訂了對日本十分有利的《對日和約》,即臭名昭著的《舊金山和約》。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為什麼說這個和約有利于日本呢?

因為該合約在與鄰國的領土糾紛中,明顯偏向日本;而且就連日本的賠款也改換了形式。

《舊金山和約》第14條規定:

日本确實需要向受到傷害和痛苦的國家賠償,但它們的資源并不足以支付所有債務,是以同盟國應該放棄向日本索賠的權利,而日本則向同盟國提供商品、勞務等形式的補償。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1952年,日本向東南亞進行商品和勞務輸出,此時東南亞各國都認為這是戰争賠償,但日本始終将其稱呼為“經濟合作”。

它們從一開始就在名稱上回避了賠償的說法,這就是日本為何不承認戰敗和侵略的根據。

要說這種情況,當初受到日本傷害最大的中國應該提出異議,但可惜的是,新中國一直受到美西方的排擠。

此時名義上代表中國的,還是以蔣介石為首的蔣匪集團。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1945年二戰勝利之初,蔣介石就表現出對日本的極大寬容。

上到反對廢除天皇,再到岡村甯次無罪,下到給百萬戰俘送豐厚物資歸國。

他的“以德報怨,不念舊惡”方針,讓“蔣公”這個名号在日本得到極大的贊譽。

日本人懷念他時,常用“沒有蔣公,就沒有日本的新生”來形容。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後來美日簽署《舊金山和約》,蔣介石也很憤怒。因為他沒有受到邀請,人家簽約沒帶他。

1952年,在《舊金山和約》正式生效前,蔣介石抓緊跟日本簽訂了所謂的《台北和約》,宣稱代表中國放棄日本的戰争賠償。

有了這個最大受害國的“代表”諒解,日本對曆史的曲解更是肆無忌憚。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時間到了1954年,日本的主要經濟名額全部恢複到戰前水準。随着經濟的增長,作為資源小國的日本,對海外市場的需求更甚。

《舊金山和約》讓它打開了東南亞國家的大門,但日本國内的商品、資金和技術還有更多剩餘。

科倫坡計劃非常符合他們的目的。

同年,日本加入該計劃,這為它的償還行為披上一層名叫ODA的光鮮外衣。到了1958年,日本徹底走出戰争賠償的陰影,餘下的隻有對外援助的光輝形象。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什麼是ODA?日元貸款為什麼出名?

ODA是政府開發援助的英文簡稱,也叫做官方發展援助。

是由發達國家對開發中國家提供的贈與比例不低于25%的大規模經濟援助。

ODA一般分為3個部分:有償貸款、無償資金援助、技術合作。

有償貸款是指低利率的有息貸款;

無償資金援助是不需要受援國償還的資金;

技術合作的範圍則非常廣闊,它包括但不限于人才交流、技術轉讓等方面。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至于為何會出現ODA援助計劃?

其實就全球大環境而言,二戰後西方陣營有美國的支助,經濟能夠迅速恢複,但還有很多開發中國家面臨着政治、經濟、社會震蕩等因素,進一步拉大了跟發達國家的差距。

出于國際社會的安定和發展以及人道主義考慮,發達國家有義務承擔援助開發中國家的責任,其實質就是科倫坡計劃的衍生品。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相比西歐其他發達國家的ODA計劃,日本可謂獨樹一幟。

西歐國家大多是有償貸款比例低、贈與率高;日本則是有償貸款比例大多在70%以上,究其原因就是日本規定的“自助努力”原則。

自助努力的意思就是對于開發中國家需要的資金,日本不會以贈與的方式提供,而是通過延長受援國還款期限的形式提供。

兩相比較,西方的援助大多不需要受援國償還,受援國隻用等着天上掉餡餅即可;反而日本的方法,更像中國文化中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長遠來看,日本的有償貸款雖然需要受援國還款,但它确實是雙赢的政策。

是以,日元貸款就成了日本ODA計劃中有償貸款的代名詞,當然,它也有必須以日元償還貸款的規定。

不過即便如此,對受援國來說日本的ODA計劃還是值得稱道的。

可真的是這樣嗎?

在它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恐怕還藏着不可明說的小心思。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中國為何放棄戰争賠款

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釋出,兩國邦交開始正常化。

在這次的聲明中,我們用了這樣的措辭:

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的戰争賠償要求。

時隔20多年,中國正式宣布放棄戰争賠償,這是因為毛主席和周總理等上司人清楚:如果中國繼續索要賠款,負擔最終還是會轉嫁到日本老百姓的頭上,中國人民嘗過這種苦。為了兩國的和平,他們不願日本人民也遭受這種苦難。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當然,這種考慮還有一些曆史因素。

大陸跟台灣省的問題是人民内部沖突,中日兩國建交後,蔣介石當初簽訂的《台北和約》就自動失效了。

但他當初放棄賠償的宣言在先,如果我們繼續索賠,則國際形象會大打折扣。多重考慮下,最終做出如此決定。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不過放棄索賠,僅僅是指政府放棄這個權利,民間和個人向日本索賠的權利,我們從沒放棄過!

即使到了上世紀90年代,大陸多位上司人還對此多次公開闡明立場。

但是因為當初蔣介石的“大度”,使得日本有了巧立名目的借口,他們不僅對曾經的侵略行為拒不認賬,還為此大改教科書,美化其侵略曆史。

日本種種篡改曆史的行為,導緻民間的正當索賠變得困難重重,而蔣介石則在死後被日本人建廟供奉。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日本在中國的ODA援助計劃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作為資源高度依賴進口的國家,日本面臨着經濟衰退的危機。

為了確定經濟安全,它必須開發新的資源進口管道,中國就是最優的選擇。

但與中國的合作還需要等待!

到了70年代末,中國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改革開放,日本的機會來了。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1978年9月,日中經濟協會會長稻山嘉寬訪華,他向中國提出日元貸款的建議。

1979年5月,中日雙方簽署開發融資協定,裡面包含了日本向中國提供4200億日元的融資(按當時匯率約19.11億美元。利率3%,償還期限30年,含10年放款期),此外還有其他民間協調融資20億美元。

1979年9月,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訪日,他向日本政府正式提出日元貸款申請,雙方第一次日元貸款協定達成。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第二次貸款是1984年3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訪華時達成的,總金額為4700億日元(按當時匯率約20.84億美元。利率3%-3.25%,償還期限30年,寬限期10年),另外還包括3.7億美元的無償技術合作,與2億美元的無償資金合作。

第三次貸款是1988年,日本首相竹下登訪華達成的,中日達成8100億日元的貸款協定(按當時匯率約64.28億美元)。

第四次是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訪華時達成,總金額9700億日元(按當時匯率約102.58億美元)。

第五次是2000年-2005年,總金額5400億日元(按2000年匯率約51.42億美元)。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從2008年開始,日本停止了對中國的日元貸款業務,截止到2018年10月,日本對華ODA計劃正式結束,所有項目于2022年3月結束。

日本對華援助曆時40年,總計日元貸款金額超過3.2萬億日元(約278.23億美元),無償援助金額超過1575億日元(約12.7億美元),技術援助超過1840億日元(約14.8億美元)。

就像朱總理曾經說過的:援助幫助了雙方的經濟發展!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日本對華ODA的争議

長期以來,我們對日本的援助知之甚少。

按照日本的說法,是我們拿了日本的錢搞建設,但還在國内進行反日宣傳!

是以在冷戰結束後,日本通過中日兩國的媒體,對ODA援華進行了大量宣傳;日本NHK電視台甚至專門做了紀錄片;此外兩岸三地的報刊雜志,也都為此進行過深入報道。

如今網絡上隻要說到哪個國家對中國幫助大,必有很多人留言支援日本,由此看來,他們的工作卓有成效。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可是長期以來,大部分國人對日本的印象,仿佛還停留在原地。

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有沒有ODA援助計劃,真的會影響國人對日本的印象嗎?

查資料時,看到一段對話,有日本群眾向訪日的朱總理提問。

他說自己對日本的侵略行為深感愧疚,但中國總是要求日本道歉,這種道歉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朱總理給他的回答振聾發聩,他說:

在所有正式檔案中,日本從未向中國人民道過歉,是以不能說中國沒完沒了的要求日本道歉,道不道歉是你們的事情,但我希望你們能考慮這個問題。

看到這裡,我有些明白了!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誰該說謝謝?

朱總理曾對ODA計劃的評價是:援助對雙方經濟的發展都有幫助!

為什麼這樣說?

前文說過上世紀70年代日本面臨的困境,中國的改革開放成為日本的壓艙石。

到了1985年,廣場協定的簽訂廣為人知,日本仿佛因它失落了10年、20年。但是這個協定,是得到日本強力推動的,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日元升值,開拓海外市場。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前面說過,日本對外ODA援助計劃中,基本70%以上是屬于有償貸款的,而且必須以日元結算。

1979年12月,1美元兌換239.9日元;到了1986年12月,1美元兌換162.13日元;等到了1995年4月,1美元兌換83.53日元。

此時,日元的升值已經不是百分比了,而是成倍的攀升。

在這期間,中國向日本的貸款簽了3次,總額17000億日元,幾個月後,第四次貸款9700億日元也要達成。

匯率的變化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影響,但日本在ODA時束縛性援助的做法,就連西方國家都看不過去了。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束縛性援助簡而言之,就是使用日本的援助有附加條件,比如日元貸款隻能購買日貨、勞務、技術等等。

這種做法一度遭到西歐各國的排斥,他們認為這嚴重影響了援助國的正面形象。

迫于無奈,日本在冷戰末期結束了這種規定,但是此後的援助項目競标方案中,日方的企業總是頻頻落榜。

不得已之下,日本于1998年商議,重新将束縛性條件恢複,并有持續擴大的态勢。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看到這裡,有朋友可能會有疑問:中國從援助中獲得了什麼?

很确定的說中國獲利了,不過也付出了代價。

改開伊始,我們缺乏經驗,隻能從援助國請顧問,聽從他們的建議。

而且日本是第一個向中國伸出援手的國家,雖然因為束縛性條件的存在,做什麼與不做什麼都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低端制造,比如環境破壞。

但是我們隐忍以行,厚積薄發!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2006年以前,日本ODA總量占全球1/4以上,其中中國市場占據大部分;中國接受的所有援助中,日本占比61.2%。

在雙方共赢的合作中來到了90年代,此時日本漸漸感覺到中國制造的壓力,到了新世紀,這種壓力更加明顯。

日本對華的政策不得不變了又變,直到2008年,停止日元貸款的發放,又過了10年,近半個世紀的援助正式終結。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日本對華援助結束後,到底要不要說聲謝謝,成為甚嚣塵上的話題;各種有關誰的幫助更大的議論,也是經久不息。

套用朱總理的話,這是對雙方發展都有利的事情!

既然如此,為什麼非要感謝誰呢?

如果非要感謝,那也應該是我謝謝你,你謝謝我!

日本對華援助40年,這聲“謝謝”應該由誰來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