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護人員為人工馴養白頭鶴喂食。 王甯 攝
養護人員為人工馴養白頭鶴喂食。 王甯 攝
中新網伊春5月24日電 題:探訪“中國白頭鶴之鄉”:修女鶴很“害羞”千年塔頭上築愛巢
中新網記者 解培華 姜輝
5月的中國北疆一片蒼翠,在“中國白頭鶴之鄉”黑龍江省伊春市豐林縣新青鎮境内的新青濕地公園裡,馮瑞升正在加班緊盯着孵化器裡的鶴卵,再過幾天,人工孵化的小白頭鶴就将破殼而出。
放飛人工馴養白頭鶴。 王甯 攝
馮瑞升是黑龍江省新青白頭鶴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技術員,10年前,他來到新青濕地公園,開始從事白頭鶴人工馴養和孵化工作。
白頭鶴是森林沼澤濕地的旗艦物種,别名鍋鶴、玄鶴、修女鶴,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世界瀕危鶴類,全球目前僅存9000餘隻。占地4490公頃的新青濕地公園内擁有小興安嶺山脈儲存最完整的多種典型濕地類型,是白頭鶴的重要繁殖栖息地。
漫步新青濕地公園長長的觀鳥棧道上,野鴨、鴛鴦等水鳥在水面上悠閑地覓食、嬉戲,遠處草叢時而傳來幾聲清冽的鶴鳴。
“現在是白頭鶴的産卵、孵化期,一般都在濕地深處,想看到它全靠運氣”。據伊春白頭鶴濕地景區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王瑞亮介紹,白頭鶴體型嬌小,舉止高潔、性情忠貞,但是很機警,膽小害羞,對栖息繁衍條件要求極為苛刻。除了食物豐富、環境優雅外,還要保證非常安靜,經常是隻聞鶴鳴不見鶴影。“2007年以來,在新青濕地公園内已經觀測到野生白頭鶴100餘隻,約占全世界白頭鶴總量的1%”。
“這種高出水面幾十厘米甚至1米的草墩叫塔頭,東北俗稱‘塔頭墩子’,是由沼澤地裡各種苔草的根系死亡後再生長再腐爛再生長,周而複始,并和泥炭長年累月凝結而形成的,是沼澤濕地的一種标志”。在新青濕地公園濕地宣教館裡,講解員告訴記者,一個直徑60厘米左右的塔頭需要千年才能形成,這樣大的塔頭在新青濕地公園裡随處可見,白頭鶴往往就在塔頭上築巢産卵孵化。
新青濕地公園内有人工馴養白頭鶴30餘隻。 王甯 攝
“每年3月末白頭鶴從越冬地遷徙回來,濕地公園裡冰雪還未完全消融,它們很難找到食物,我們會為其投食玉米、谷子等,同時通過望遠鏡瞭望、攝像頭監控、派專人巡邏等方式保護白頭鶴,直至其八九月份飛往越冬地”。王瑞亮介紹說,自發現白頭鶴繁殖種群以來,當地政府為白頭鶴的保護、宣傳、管理和保護區建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了保護受傷的白頭鶴,讓遊人能夠容易觀賞到這種美麗的鳥類,新青濕地公園裡成立了白頭鶴繁育孵化中心,目前已孵化24隻白頭鶴,該中心現有人工馴養白頭鶴30餘隻。
王瑞亮表示,新青濕地公園同時也是黑龍江省中國小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18年以來共接待了24期、18000人左右。學生在基地内不僅能觀賞到美麗的白頭鶴,還能從小樹立保護生态、愛護家園的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