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合國:人類或将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17億人将挨餓

作者:财經雜志
糧食短缺日益迫近,富國吃不上炸魚薯條,窮國開始挨餓
聯合國:人類或将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17億人将挨餓

圖/IC

文|《财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編輯| 蘇琦

由于與新冠疫情相關的供應鍊中斷和去年幹旱導緻産量下降,糧食價格已然很高。在各種因素疊加制造的脆弱時刻,俄烏沖突爆發,給全球糧食市場一記重擊。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世界小麥和玉米的主要生産國,它們共占全球小麥出口約29%、全球玉米供應的19%,以及全球葵花籽油出口的80%。在俄烏沖突發生之後,小麥、玉米、大麥、食用油和肥料的供應鍊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全球糧食價格已上漲近13%。俄羅斯和烏克蘭共生産了美國一半的化肥,而化肥價格現已翻了四倍。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 (IFPRI) 進階研究員德裡克·海蒂(Derek Headey)對《财經》記者表示,糧食危機早在烏克蘭沖突爆發前就已經潛伏,國際糧農組織的谷物價格指數顯示2021年與2008年的程度持平,而在俄烏沖突之後呈現出更驚人的飛長。在2019年至2022年3月之間,谷物價格上漲了48%,燃料價格上漲了86%,肥料價格上漲了35%。這三個因素導緻2022年将面臨的情況更加嚴峻。早在2007年糧食體系就岌岌可危。那時由于上漲的油價導緻食物價格直線上升、對玉米生物燃料的需求暴增、高運費、金融市場的投機、低糧食儲備、糧食産地的極端天氣,大範圍的強有力的貿易政策都使市場變得更加動蕩,它帶來一場糧食危機的完美風暴,直到2011年、2012年價格從高點逐漸回落。那場風暴似乎在2022年重新浮現。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日前發出警告,人類或将面臨“二戰後最大的糧食危機”,多達17億人正暴露在糧食、能源和金融系統的破壞之下,導緻貧困和饑餓問題的惡化。

當地時間5月18日,烏克蘭農業政策與糧食部長索利斯基在以視訊方式參加一場國際會議時表示,今年烏克蘭的糧食産量有可能下降50%,越冬作物的播種也将受到嚴重影響。國際社會應該做好每噸小麥的價格由目前的430美元漲至700美元的準備。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UN World food Programme)在提到本月釋出的一份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時表示,烏克蘭沖突暴露了農業系統互相關聯的本質和脆弱性,對糧食安全造成了嚴重後果,2021年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總數達到創紀錄的1.93億。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小麥的價格已上漲超60%。

美國資深大宗商品投資人安迪·赫克特(Andy Hecht)對《财經》記者說,在2022年生長季,小麥、玉米和大豆價格正接近數年來、甚至史上新高。未來數月至數年期間農産品價格都會不斷增長。導緻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内糧食和油料的價格飛速飙升的因素包括:南美作物産量低于保底水準,讓本已處于瓶頸期的全球供應鍊負重更多,進一步影響糧食市場;通貨膨脹持續擡高進口價格。3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增長了8.5%,生産者物價指數(PPI)比過去一年增長了11.2%。能源、勞動力和融資成本增長明顯,多方壓力下價格持續攀升;在肥料價格爆破式增長的同時,由于俄羅斯“暫時性”對包括美歐在内的“不友好國家”下達的出口禁令,肥料的供應量也成問題;俄烏作為歐洲各國主要的糧食産區,曾經的沃土變成了礦區和戰場——黑海港口成為戰區後,糧食出口也會受到影響。俄烏兩國的出口占每年全球小麥供應量的三分之一,同時也是玉米、大麥和其他農産品的出口國。

進退失據

面對危機,援救的力量和各國保護主義的力量互相掣肘。當地時間18日,美國财政部在一份關于糧食安全計劃的報告中表示,世界銀行将提供300億美元資金以應對由俄烏沖突導緻的糧食安全危機。據美媒報道,這筆300億美元的資金中有120億美元用于新項目,另包含180億美元用于投資已獲得通過但尚未執行的食品相關項目。

自2月底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黑海地區的小麥出口量大幅下降,小麥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不斷飙升。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麥生産國之一,受沖突影響,目前有數百萬噸糧食滞留在烏克蘭港口。烏克蘭谷物經紀商Maxigrain稱,作為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烏克蘭在2020年-2021年期間出口了4150萬噸玉米和小麥,其中95%以上通過黑海運輸。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官員本月早些時候透露,由于基礎設施問題和黑海港口被封鎖,近2500萬噸糧食滞留在烏克蘭,無法離開該國。這樣的狀态還會繼續持續。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18日在其官網釋出了關于準許延長國家戰時狀态總統令草案的消息。根據新的總統令,烏克蘭的國家戰時狀态将于5月25日5時30分到期後一次性延長90天。

有媒體報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正在協調俄羅斯和土耳其等國達成一項協定,旨在恢複烏克蘭糧食的出口。古特雷斯提議俄羅斯允許烏克蘭運送一些糧食,作為交換條件,他将說服西方國家放寬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化肥的制裁。據悉,黑海周邊國家土耳其表示願意參加協定,可能負責海上掃雷和航運管理等事項。除了聯合國在牽頭開放黑海糧食出口的談判,歐洲國家也在幫助烏克蘭出口糧食,歐盟方面希望通過包括多瑙河在内的歐洲大陸公路、鐵路和水路,将部分烏克蘭糧食運往市場。

赫克特指出,在美國,食品價格已升至曆史高點;在其他國家,糧食供應有可能成為嚴重的問題導緻短缺或災荒。肥料的短缺和漲價的人工費用、種子、農用器具、籌集資金和其他投入價格不止影響了農産品價格還限制了生産。近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考察伊利諾伊州的家庭農場時宣布,聯邦政府将啟動一項旨在支援美國農民、降低食品價格和保證全球糧食安全的新行動,具體措施包括,将全美範圍内有資格獲得“雙季作物保險”的縣數量增加681個至1935個,這将為更多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年種植兩季作物的農民降低生産風險;通過提高農作物種植效率的“精準農業”和其他技術援助降低農民的生産成本、擴大關鍵産品的用途、簡化與農民相關的申請手續;将聯邦政府投資國内化肥的生産資金由此前的2.5億元增加至5億元以降低成本,并讓農民更容易獲得這些資金。

拜登強調美國農民對于抑制通脹和全球物價上漲的關鍵性作用,并稱“要確定美國的農産品出口彌補俄烏戰争對全球的供應缺口”。烏克蘭和俄羅斯作為歐洲的糧食産地,美國是世界領先的玉米和大豆生産和出口國。美國還出口大麥,赫克特認為,如果因戰争而造成的供應缺口不能被填補,情況會變得具有挑戰性。

一個明顯的挑戰是,各國保護主義的聲音日益高漲,全球約有20個國家實施了糧食及食品的出口禁令,受出口限制的糧食約占全球總貿易量的17%。這些國家包括阿根廷、阿爾及利亞、伊朗、哈薩克斯坦、土耳其、塞爾維亞、突尼西亞和科威特等國在内,已經限制了主要糧食和農作物的出口。受限産品從包括玉米、面粉、黑麥、大麥在内的主食,大豆、動物油、植物油、鹽、糖,以及包括馬鈴薯、茄子、蕃茄、洋蔥在内的蔬菜。此外,各種肉類也涵蓋其中。全球通脹會導緻部分國家食品CPI(消費者價格指數)上行過快,被動進行糧食出口管制;而出口管制會進一步助推全球通脹。

聯合國:人類或将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17億人将挨餓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全球糧食系統受到嚴重威脅,越來越多的國家相繼出台了相關出口禁令。《财經》記者金焱

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産國印度5月13日實施小麥出口臨時禁令,以平抑國内高溫天氣引發的食品價格通脹。這一禁令激起強烈反應,次日七國集團(G7)即譴責了這一決定。印度随後提出,向印度政府提出要求并且獲得授權許可的國家,将能夠繼續獲得印度出口的小麥。印度替代性出口需求增加也是通脹上行的主因。目前印度出口限制措施或加劇農産品供應鍊短期中斷風險,例如疫情期間,受制于各國相繼實施較為嚴格的管控措施,港口船隻停滞、航班延誤和社會隔離等措施均對農産品貿易形成不利影響。此外出于本國糧食安全考量,一國農産品貿易限制通常會對鄰國産生連鎖反應,進而進一步加劇供需沖突并推升通脹。

印尼原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國,但為平抑國内食用油價格,印尼從4月28日起實施嚴格的棕榈油出口禁令,此舉也進一步加劇了全球食品通脹。 印尼貿易部表示,由于俄羅斯和烏克蘭是葵花籽油主要生産國,俄烏沖突擾亂了兩國産品供應,迫使一些買家轉向棕榈油作為替代品,導緻原棕油全球需求驟增、價格飙升。

根據德國斯塔蒂斯塔調查公司釋出的資料,印尼占世界原棕油供應量的一半以上,2021年出口量約為2800萬噸。印尼出口禁令公布後,市場普遍預期全球食用油供應将更加緊張,推升食用油及可替代食品的價格,加速全球糧食價格上漲。馬來西亞是僅次于印尼的世界第二大棕榈油生産國,表示願意填補印尼出口禁令所導緻的全球市場空缺。

民以食為天

世界銀行預警稱,食品價格每上漲一個百分點,全球就有10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全世界約35%的人口以小麥為主糧,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别是第一和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全球26個國家超過50%的小麥供應依賴這兩國。

但當糧食危機步步逼近時,它對富國和窮國的影響有天壤之别。據英國媒體報道,随着俄烏沖突持續,英國炸魚薯條店遭遇斷供危機,已經遭遇一輪倒閉潮。英國傳統美食炸魚薯條的四個主要原料依賴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葵花籽油從烏克蘭進口,鳕魚、馬鈴薯和面粉從俄羅斯進口。英國全國炸魚薯條聯合會呼籲英國政府着手制訂長遠戰略,設法幫炸魚薯條店渡過難關,否則全國最終會有多達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約3000家炸魚薯條店倒閉。

聯合國:人類或将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17億人将挨餓

攝《财經》記者金焱

海蒂則指出,2007至2008年的糧食危機相對時間較短,通過增長的産量全球食物系統也輕松應對。然而我們無法确認烏克蘭沖突對食物、燃油和肥料價格的影響會在短時間内結束。如今的世界,無論發達地區還是發展中地區的經濟相較2008都更弱。許多經濟體都面臨着大量國家收入的債務關系和增長的赤字、變弱的匯率、不确定的近期經濟增長、外國投資者和發展夥伴都缺乏現金,是以這一輪糧食危機能否平衡過度也是一個問号。非洲是毋庸置疑的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北非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了大量的小麥,是以它面對着刻不容緩的食物危機。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是農業地區,但增長的低收入城市人口更有可能消費進口糧食。

由于運輸和外彙問題,非洲多地的農民在通貨膨脹後的價位也很難獲得肥料。過高的成本會蠶食農民的利潤并有可能減少他們增産的意欲,進而使他們無法獲得高食物價格的有效利益。已經被沖突和氣候影響的國家處于額外脆弱的狀态。戰争中的葉門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進口糧食。北埃塞俄比亞作為全球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常年面對戰亂和人道主義問題。馬拉加西的食物系統則在一月和二月連續的熱帶風暴和龍卷風影響下産生缺口。 在阿富汗,兒童死亡率因為經濟和基礎醫療服務而飙升。緬甸的國内生産總值(GDP)在2021年二月的軍事政變後縮水了18%、食物價格則增長了19%。東南亞國家,則尤其需要聯合起來避免貿易限制下,危機在大米市場蔓延。

(實習生田依水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