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3世紀《馬可·波羅遊記》在歐洲傳開之後,很多歐洲人就在這本遊記的指引下前往東方尋求發财的機會,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東南亞的香料就這樣傳回了歐洲。到了16世紀的時候,歐洲人在美食上就離不開香料了,當時的歐洲人對于香料的需求,就和我們現在做飯離不開蔥姜蒜差不多,沒有它的美食就難以下咽。當時他們所需要的香料就是丁香、肉桂、胡椒等,這些香料就是制作肉食等飯菜的必要輔助材料,沒有這些,那些肉制品對于當時的歐洲人來說已經難以下咽了,是以說,為了維護歐洲人的飯菜品質不下降,確定他們能夠頓頓享用美食,就不得不保證香料供應的及時和充足。

馬可·波羅寫的遊記吸引了歐洲人去東方
香料來自東南亞,但是商路被奧斯曼帝國阻斷
原來成熟的香料販運通道是從東南亞開始,通過印度、阿拉伯半島、現在的土耳其地區、巴爾幹半島,然後才能到達東歐、中歐和西歐等主要需求市場,這個需求市場是從《馬可·波羅遊記》對歐洲人打開了認識東方的窗戶開始的,在短時間内,從東方輾轉輸入到歐洲的商品比之前增長了10倍,其中主要的商品就包括香料,還有樟腦、檀香、絲綢、寶石和布匹等,這些商品在歐洲市場廣受歡迎,價格昂貴,販運這些商品幾乎就是暴利。這對于經商基因十分強大,追逐利潤十分頑強的歐洲人來說,販運來自東方的商品就是販運他們的人生。
歐洲人離不開的香料——肉桂
然而,曆史到了15世紀中葉又出現了變化。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占領了巴爾幹半島、現在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半島、兩河流域等地,控制了前述香料販運通道。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可不是商人勢力控制的軍隊,并沒有認識到這條商道的價值,他們不但随意搶劫過往商旅,還對過往的商品苛以重稅。這樣下去,等于說再從東方販運商品到歐洲,不僅在中途可能導緻沒了利潤,甚至還會導緻人貨兩空,西歐的商人們肯定是不願意了,開辟另一條通往東方的商路就很有必要了。
為了利潤,不得不找新的商路
是以,當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富有冒險精神的航海家們準備發起衆籌,籌集船隻和水手,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的時候,就有很多商人積極贊助他們。此時的歐洲人都已經是無肉不歡了,而且是加了香料的肉食,6000多萬人口的市場需求明擺着,商人們手上又缺乏香料貨源,看着唾手可得的利潤就這麼白白丢失,西歐的商人們肯定是睡不着覺,着急上火。雖然恨死了奧斯曼帝國,但是也沒有辦法,組織軍隊去打是不行的,當年十字軍東征的時候,歐洲人就和阿拉伯帝國打了幾百年,最終都沒有打赢,而且還損失慘重,如今又換成了比之前的阿拉伯帝國更加強大的奧斯曼帝國,誰也不想再和他們發生連年戰争了。
探索新的商路的事業終于在1487年開始了,這一年巴托洛缪·迪亞斯率領船隊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可惜的是,由于當時的技術裝置等不夠先進,他的船隻中途遇到了大風失控了,隻能随風往南飄,一連13天都見不着陸地,當風力緩和之後,他還堅持讓船向着東方前進,但是,很快他就發現船隻不知不覺就越過了非洲最南端進入了印度洋。可是船員們已經筋疲力盡了,于是隻好調船返航,在回去的路上他們發現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在迪亞斯回國之後,這個海角就被葡萄牙國王命名為“好望角”。
開辟新航路的路線圖
結語
此後,達·伽馬繼承了迪亞斯的事業,在1497年7月8日再一次率領船隊從葡萄牙啟航尋找新航路了。再然後,經過哥倫布等航海家前赴後繼的航行尋找,最終歐洲人找到了一條通往東方的商路,這下歐洲人算是徹底保證了他們的飯菜品質不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