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澳洲向法國購買12艘“短鳍梭魚級”正常潛艇,金額高達690億美元。然而過了五年法國一艘也沒造好。美國表示“可以賣給澳核潛艇,價錢更便宜”澳方随後撕毀與法國的合同,法國轉身将42架“陣風”戰鬥機賣給澳洲鄰國印尼。
提到澳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澳洲的袋鼠,盛産的鐵礦石每年都會創造上千億的外匯存底。然而澳洲就是一個島國,位處南太平洋中心位置,與印尼相鄰。作為一個靠海而生的國家,其主要的交通就是海運組成,每年穿梭在海洋上的貨船安全成為了澳洲的重要目标。
不過澳洲雖與日本都是島國,但其海軍力量卻是極其有限。據統計“澳海軍隻有兩艘兩栖攻擊艦、三艘驅逐艦、八艘護衛艦,及6艘科林斯正常動力潛艇”。相繼加一起大約隻有三十多艘艦艇,這對于維護澳洲四面海域是極其有限的力量。
就這樣,澳洲這些年一直在不斷地投入大筆資金,來向發達國家購買先進的海軍裝備。随後在2015年澳洲對外國招标采購先進潛艇,當時共同參與招标的有日本的蒼龍級潛艇,法國的梭子魚正常潛艇和德國還未造成的216型潛艇。
後來在2016年法國因為核潛艇内部技術資料的外洩,使得日本的蒼龍級潛艇中标可能性加大。蒼龍級潛艇與法國和德國潛艇相比的最大優勢就是已經服役多年,技術上相對成熟。然而,這卻沒有讓它成為澳洲的心儀對象。
最終澳洲還是将合同給予了法國。這其中有三大原因,第一個就是法國的梭子魚潛艇排水量要比日本蒼龍級潛艇多出300噸。第二個原因即是這次澳洲所要采購的潛艇是要有AIP動力裝置技術的,而日本技術并沒有得到澳洲的信任。
第三個原因就是,法國梭子魚潛艇在設計之初是具有核動力的攻擊性潛艇,本身構造要比普通正常動力潛艇大許多,而且以後一旦有可能,澳方可以直接将其優化為“核潛艇”。
就這樣,澳洲最終與法國在2019年正式簽訂了一次性采購12艘“短鳍梭魚級”AIP動力潛艇,合同總價在355億美元,合同時間規定是2030年傳遞澳方。然而從2016年法國将短鳍梭魚級潛艇投入生産計劃後,一直到五年後的2021年一艘也沒有造出來。
這也就算了,法國還以各種原因,向澳洲提出合同金額需要從355億美元漲到690億美元。然而澳洲差的不是錢,差的是裝備,也并沒有就漲價表現得太過不滿,也同意了法國的請求。卻不曾想到,法國又将傳遞時間推後到了2050年以後,其中最快一艘也是在2025年完工傳遞。
這個傳遞時間的延後徹底讓澳洲接受不了。因為根據澳海軍的規定,澳洲的所有潛艇将在2026年全部退役。試想一下,法國在2025年能傳遞還好,但一旦再次延後,那麼澳洲的海軍将面臨無潛艇可用的局面。
就在澳洲迫切需要裝備海軍的時候,美國站了出來,表示可以向澳洲出口8000噸排水量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并且可以隻要澳洲錢到位,就可以立即開始生産,2年内就可以将潛艇交到澳洲手上。
更令澳洲心動的是,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單價低到18億美元,這遠比法國正常動力潛艇單價50多億美元便宜很多。就這樣,澳洲毫不猶豫地與美國簽署了購艇合同,轉身就将與法國潛艇的上百億合同直接撕毀。
法國面對澳洲與美國雙方的勾結毀約,十分不滿,但礙于某些原因,其并無法直接來反對。但法國也不甘示弱,就在澳美簽訂潛艇合同之後,也宣布将向印尼出口42架“陣風”戰鬥機。
而印尼作為澳洲的鄰國,采購的這批具有“隐形性能”的陣風戰機,無疑對澳洲形成了無形威懾力。而更令澳洲與美國苦惱的是,印尼還宣布将繼續向法國采購正常潛艇。法國與印尼的交易,無疑給美澳雙方出了一個難題,不知法國與印尼的交易是否會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