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作者:科學蟲洞

文|科學蟲洞

傳說中有一種沒有腳的鳥,一生都在空中飛翔,飛累了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輩子隻落地一次,那就是死亡的時候。

在文學藝術作品中,“無腳鳥”是一種象征,但現實中的确有“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的鳥,即被冠以“無腳”之名的雨燕。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為天空而生的鳥

生活中最常見的燕子是家燕,屬于雀形目、燕科;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雨燕,則屬于雨燕目、雨燕科。

雨燕科下共有18屬84種鳥類,分布廣泛。有的雨燕在高緯度地區繁殖,到熱帶地區越冬,是有名的候鳥;有的常年生活在熱帶地區,是留鳥。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雨燕體長10-30厘米,體重9-150克,身體呈紡錘形,有着一雙大翅膀。它們是公認的飛行專家,是飛得最快的鳥類。

雨燕的飛行時速通常為110-200公裡,尖尾雨燕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平均飛行時速為170公裡,最快時速達到了352.5公裡,比戰鬥機還快。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雨燕不僅在飛行速度上一騎絕塵,在飛行時長上,也很少有鳥類可望其項背。

持續飛行兩個月不着陸,這對于雨燕來說隻是基本操作,有的雨燕甚至可以十個月不眠不休地飛行,着陸的時間很少超過2小時。

一隻雨燕的一生,能夠飛行幾百萬公裡。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一生邊飛邊睡,還能在空中交尾

雨燕長期在空中飛行,練就了一身本領。

它們的覓食是在空中完成的。每逢天朗氣清,雨燕會選擇開闊的空地,在地面之上6-30米的高度飛行捕食;

下雨的時候,幼蟲在水中生活的昆蟲聚集在水面上,雨燕就會在水面上低飛捕食。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交尾這件事關繁衍的大事,雨燕也是在空中進行的。飛行對于它們來說就像呼吸般簡單,它們可以自如地控制飛行速度和角度,當雌雄雙方“比對”上的時候,僅需幾秒鐘就可以完成交尾。

就連尋找築巢的材料,如葉子、羊毛等,雨燕也會在飛行的狀态下完成。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築巢結束,雌鳥會産下2-4個蛋,孵化18天,期間雄鳥會給雌鳥喂食。

雛鳥從孵化到能夠飛行,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父母會在附近覓食,把捉到的小昆蟲跟唾液混合,做成“小團子”喂給它們。

繁殖的雨燕會在巢中過夜,是以繁殖期是它們少有的、長時間着陸的時候。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除此之外别說交尾,就連睡覺,雨燕也可以在空中進行。

陸生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深度睡眠有兩種,分别是慢波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雨燕可以讓一側的大腦進入慢波睡眠,另一側保持清醒,實作“一邊飛一邊睡”。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在快速動眼睡眠中,鳥類的肌肉依舊會保持一定的緊張度,而且隻需要十秒鐘。如果雨燕進入這種睡眠模式,它可以一邊滑翔一邊睡覺。

為什麼說雨燕落地幾乎等于送死?

雨燕一生幾乎在空中度過,可以了解為漂泊,也可以視為自由。而着陸,對它們來說意味着緻命的危險。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長時間的空中生活,對雨燕是一把雙刃劍。在空中的它們不會像在地上、鳥巢中那樣容易被捕食者騷擾,并且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寄生蟲的影響。

但同樣是世世代代的長期飛行,導緻雨燕不适應落到地面。它們的翅膀适合飛翔,但它們的腳卻過于小巧。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翅膀和腿長的比例導緻雨燕難以從地面起飛,更容易被天敵發現和捕捉。是以,雨燕落地等于将自身置于危險當中。

那麼育雛和短暫停止飛行的時候,它們是怎麼重新飛起來的?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雨燕屬于攀禽,它們的爪子雖然小巧,但是能牢牢挂在垂直面上。想要起飛的時候,它們隻需松開爪子自由落體,然後揮舞自己的翅膀。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雨燕面臨着諸多威脅

雨燕這種特殊的飛行健将,正面臨着一系列生存威脅。人類破壞森林等栖息地,導緻一些種類雨燕的覓食區域縮減。

東南亞金絲燕也是雨燕科鳥類,由于人類對燕窩的過度追捧,相關交易泛濫,這種鳥類的數量也逐漸下降。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北京雨燕又名樓燕,是北京常見的鳥類之一,在華北、東北等地區也有繁殖記錄,是大陸的夏候鳥。

北京雨燕全年遷徙距離超過3萬公裡,能捕食大量農林害蟲,是2008年奧運福娃“妮妮”的原型。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從古至今,北京雨燕陪伴着北京人,但進入21世紀以來,北京城區的北京雨燕出現了數量明顯減少的迹象。

所幸人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紛紛提出保護北京雨燕,為它們提供充足且适宜的繁殖場所。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例如,頤和園、正陽門等地是這些鳥類的重要繁殖地,便加強這些地區雨燕種群的保護;另外,專家還提議懸挂人工巢箱或建造雨燕塔,給北京雨燕提供繁殖場所。

與此同時,雨燕也在适應新環境。除了古建築之外,我們還能在一些現代建築發現它們的鳥巢。

在空中交尾的雨燕,一生幾乎都在飛行,為何說它們落地等于送死?

北京雨燕的種群正逐漸恢複,如今人們的生态保護意識更強了,野生動物們的生存環境也會進一步改善。

————————————

本文圖檔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