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7年,溥儀買了一張門票,進入了故宮,他曾經的家。他佝偻着身子,蹒跚着跨過那條“禁止入内”的線,走向他曾經坐着的那把

作者:三三ser

1967年,溥儀買了一張門票,進入了故宮,他曾經的家。他佝偻着身子,蹒跚着跨過那條“禁止入内”的線,走向他曾經坐着的那把椅子。這時,一個小孩出現,不讓他上去。

溥儀告訴小孩,他以前住在這裡,并指着那把高高在上的椅子說:“那就是我坐的地方”。小孩要他證明,他走上去,從椅子後面翻出一個蛐蛐罐,那是他三歲登基時,有人送給他的。

這是電影《末代皇帝》最後的片段。小孩打開罐子,一隻蛐蛐跑出來,三個半小時的電影,隻有在這最後兩分鐘裡,溥儀的臉上一直是帶着笑容的,一種帶着輕松和解脫的笑容。

溥儀三歲時,慈禧太後一道懿旨,将他從父母身邊帶走,進入宮裡,成了皇帝。從此以後,溥儀的人生注定是要走向沉重和悲涼的。

在電影裡,有幾個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溥儀進宮七年後,第一次見到他的額娘,額娘問他:“你還記得我的臉嗎?”他說:“不記得。”

第二次是奶娘被送走,奶娘是對幼小的溥儀來說,唯一讓他覺得溫暖和親近的人,偌大的皇宮,小小的他一直在跑,卻注定追不上。

第三次是得知額娘去世,他要去看她,他騎着自行車穿過紫禁城,擡手擦去臉上的淚水。當他來到宮門口,推着自行車一步一步急促地走向那個出口,守衛們立刻沖上去關上了門。高高的門在他面前被關上,他指令他們:“打開門。”守衛們跪下去,沒有打開門。

第四次是在僞滿洲國,婉容被日本人送走,他就像小時候追着奶娘的轎子一樣,追着送婉容的車子在雪地裡跑,直到同樣紅色高大的門在他面前被關上,他無力地輕聲說了一句:“打開門”。

所有的人,他都追不上,所有的門,他都打不開。他自認為尊貴無比,其實一生被利用、被欺騙、被操控、被囚禁。

電影的最後,讓他回到了紫禁城,當那隻蛐蛐從罐子裡爬出來,意味着他的人生,也終于得到了自由。

溥儀的一生,可憐又可悲。曆史選擇了他,他能做什麼?他連自己想要留住的人都留不住,相見的人都不能去見,他能改變什麼?

有人說,電影美化了溥儀。這點毋庸置疑,至少演溥儀的演員尊龍,比真實的溥儀英俊帥氣不知多少倍。

電影有藝術加工,但還是尊重曆史的。沒有人否認溥儀做過的錯事,隻是作為個人,他的人生經曆,卻也是讓人同情的。

關于這部電影,有幾點特别的是:是第一部在故宮取景的劇情片,而且是完全清場移除護欄的取景;第二,是關于中國的電影,首次獲得奧斯卡金獎。

#光影中的溫情時刻#

1967年,溥儀買了一張門票,進入了故宮,他曾經的家。他佝偻着身子,蹒跚着跨過那條“禁止入内”的線,走向他曾經坐着的那把
1967年,溥儀買了一張門票,進入了故宮,他曾經的家。他佝偻着身子,蹒跚着跨過那條“禁止入内”的線,走向他曾經坐着的那把
1967年,溥儀買了一張門票,進入了故宮,他曾經的家。他佝偻着身子,蹒跚着跨過那條“禁止入内”的線,走向他曾經坐着的那把
1967年,溥儀買了一張門票,進入了故宮,他曾經的家。他佝偻着身子,蹒跚着跨過那條“禁止入内”的線,走向他曾經坐着的那把
1967年,溥儀買了一張門票,進入了故宮,他曾經的家。他佝偻着身子,蹒跚着跨過那條“禁止入内”的線,走向他曾經坐着的那把
1967年,溥儀買了一張門票,進入了故宮,他曾經的家。他佝偻着身子,蹒跚着跨過那條“禁止入内”的線,走向他曾經坐着的那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