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是孩子的終極目标

幸福究竟是什麼?生活中很多的人全情付出,孜孜以求,終于收獲了期然而至的成功,可是他們并不快樂、幸福。于我而言,幸福其實是一種感覺,它應該和房子的大小、相貌的美醜、收入的高低沒有多少關系。很多人不幸福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缺乏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是孩子的終極目标

一個好孩子必須能夠感受幸福。好的成績和學校,固然可以成為一個孩子的奮鬥目标,但不能成為一個孩子奮鬥的終極目标。排名第一的分數、比賽獲獎的成績、考上名牌大學,僅僅是一個孩子獲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一個孩子的人生目标。

其實,讀書是快樂的,讀書本身的快樂,是原快樂。如果把讀書跟獎勵、排名聯系起來,這個快樂就會變成味道。好比一道大菜,鹽多了,辣多了,反而會壞菜。如果能夠把孩子奮鬥的目标,和意義連接配接,和愛發生關聯,那這樣的目标才是真正帶動孩子可持續快樂的目标。

真實的生活中,難得見到真正快樂、幸福的孩子。很多孩子小時候是無憂無慮的,一旦上學後就被迫忙碌奔波了。漸漸地,他們接受了這樣的觀點:上學是為了取得好成績,取得好成績是為了取得好工作。當他們取得好成績時,自然會被擁有同樣價值觀的同學、老師、家長誇贊。羨慕贊許的眼光中,孩子們找到了一絲快樂的感覺。這樣的感覺,經常被人誤解成幸福。

其實,多數孩子是讨厭上學的。生活内容單一,學習任務繁重,老師聯合家長制造的緊張,凡此種種,很難讓一個上學的孩子當下開心快樂。于是,他們把人生下一個階段的順利到來視為了目标。他們渴望早日考上大學,上大學後渴望早日工作。工作後,突然發現幸福還是離自己十分遙遠。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是孩子的終極目标

中國是一個習慣以結果論英雄的國度,社會隻褒獎成功的人士,而不是正在努力前行的人。于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在乎分數和名次。一旦到達目标、取得了期待已久的成就後,就會感到特别地滿足和驕傲。這種滿足固然會獲得一些快樂,但嚴格意義上講,它還不是幸福。這僅僅是一種幸福的假象,它來自壓力和焦慮的解除。

成長過程中,有缺點的孩子容易獲得幸福。如果一個孩子是班級的優等生,那他就有了原罪。他隻能做好,不能做壞。稍有不慎,就會遭到冷嘲熱諷。學生時代的完美主義傾向,将成為一個人一生不快樂的種子。做一個不完美的孩子需要勇氣,一個不完美的孩子更加從容、淡定、真實、可愛。真愛孩子,就要允許他有些缺點。

學校教育的方向是把學生培養成聰明的孩子,大多數孩子是以學到了充分的知識和常識。于是,他們的生活中經常缺少“錯覺”。所謂“錯覺”,就是根據常識判斷是錯誤的,根據感覺判斷是正确的。然而,成功經常就來自這份“錯覺”。聰明的人,會參照大腦裡豐富的資訊儲存,越是偉大的夢想,就越會認為無法實作。真心希望孩子快樂、幸福,就要全力幫助孩子擁有這份“錯覺”。幸福,是一種錯覺!幸福,需要創造!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是孩子的終極目标

感受幸福的能力,是所有大中國小生亟待培養提升的能力。成功不一定是幸福,幸福一定是一種成功。人生需要有奮鬥的目标,但也要從奮鬥的過程中學會感受快樂。生命是一個過程,我們不該把關注的目光從一個目标轉向另一個目标。隻争朝夕,享受當下,這也是幸福。

真正的好孩子,應該是幸福快樂的。小時候幸福是個東西,得到了就幸福;長大後幸福是個目标,實作了就是幸福;成熟後幸福是個道理,領悟了就幸福——大道至簡,這句話言簡意赅,很多人都喜歡,于是就成了自己的“個性簽名”和“心情說明”。

有鑒于此,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培養孩子的方向應該是“做一個幸福的大人”,那麼作為陪伴孩子成長的大人,我們就既要給到孩子“東西”,也要給到他“目标”,還千萬不能忘記給到孩子應有的“道理”。單一的給予,孩子勢必營養不良,很難全面發展進而獲得“幸福”。有關“幸福”的道理,是當下中國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人,最要學習并堅決踐行的“道理”。

我是幸福孕孕,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有愛有思想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知識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溝通交流,讓育兒更輕松,讓教育更有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