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說時髦的女孩都在收破爛?

最近很火的藤原浩與喜茶聯名的桑葚系列産品,在小紅書上刮起了一股“黑化”風。

原本隻會出現在垃圾桶裡的空杯子,在小紅書上幹起了插花行當,這抹建立在黑色上的藝術,讓人有種“這怕不是什麼線上花藝比賽吧”的錯覺。不得不承認,“一毛不拔”的快樂,被這屆年輕人玩的明明白白。

觀察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周圍冒出了很多“收破爛”女孩,沒錯,是真的收集破爛。

她們當中的精打細算派将用完的紙盒、空瓶子積攢一撥,然後去資源回收筒換錢,該省省該花花,樂此不疲。而體驗派已經從單純的撿垃圾變尋寶,塑膠瓶、舊衣服甚至包裝紙,都能經過她們二次創作诠釋出全新的形态。

從一堆破爛中重新搭建出美學秩序,于是,與美好相關的一切甚至從垃圾堆中冒了出來。

垃圾,美學。

這兩個詞看似毫無關聯,實際上,從200多萬年前人類制造第一個石器時敲落的“廢片”開始,垃圾就随之産生了。

随之而來的就是百萬年來對垃圾的定義不斷重新整理,如今連其概念都逐漸模糊。我們習慣将丢棄的破爛東西稱之為垃圾,但垃圾=無用?當然不。下面請欣賞垃圾美學在日常中的極緻應用。

洛杉矶女孩Laura Catherine Soto擅長将日常中的垃圾,通過纖維發生改變的過程中産生的不确定性,打造出獨一無二且環保的藝術品。

捷克藝術家Veronika Richterová利用廢棄的PET塑膠瓶進行二次創作,已長達十多年。加熱将塑膠瓶重新塑形,使其呈現自然的植物形态,再還原出仙人掌特有的尖刺,最後成為療愈感十足的仙人掌。

cr.@Veronika Richterová

其他瓶子被批量生産、包裝、使用、廢棄,當作可回收垃圾開啟循環模式,可一旦被Veronika Richterová選中,就像賦予了這些塑膠瓶一段漂亮的墓志銘。

Thomas Jackson,這位來自費城的裝置藝術家,通過将塑膠杯、彩帶等常見垃圾的重新組合,模拟昆蟲、海洋生物的群聚形态,來完成視覺沖擊力極強的Emergent Behavior系列裝置。

滑動檢視更多作品

他的本意是将自然之美與以垃圾為代表的人類對自然的侵占并列,在這次全球疫情的影響下,又延伸出2021年的尼龍紗網系列。用五顔六色的尼 飄紗,捕捉風的形狀。

“不要的垃圾不要扔,剪剪貼貼又是新垃圾。”也許,撿垃圾女孩正是受到以上的啟示,才會在日常中拿捏住了垃圾美學。

垃圾手帳,顧名思義就是用垃圾制作的手帳,制作垃圾手帳俨然成為了很多女孩日常最愛的事情之一——

cr.Laura Soto

被你扔掉的瓶蓋,愛手作的女孩們反手将其做成了Euroway ring a date同款月曆擺件,單純購買可體驗不到這種養成系的快樂。

去年大熱的全民投入聖誕樹的DIY,也實實在在反映了養成系的快樂到底有多香。

撿垃圾似乎和斷舍離背道而馳,實際不然。甚至斷舍離與撿垃圾還有點相輔相成的意思,當不要的廢棄物與撿垃圾女孩關聯出一種默契的存在,一套完整的内循環模式建立。

就連藝術家杜尚都曾說過:我不是針對誰,但藝術就是垃圾......垃圾和藝術并不是沖突的關系,主要就是看你把它放在哪兒。

可見生活中無處不是美學,缺的正是這些善于發現的撿垃圾女孩。

擅于發現廢棄物另一面的女孩們,是不屑于僅僅在電商平台淘點便宜貨的。她們更擅長回收一些“破爛”,還你一個奇迹。

早期被诟病的外貿貨,就被她們拿來穿搭,目前看來也算是精準掌握了時尚垃圾回收再利用,正好迎合了這兩年回潮的Y2K風格。

社交平台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刮起了一陣僅花幾塊錢,就搭出一身複古look的潮流,對應的話題中驚現不少Y2K辣妹。

淘寶上搜尋“外貿”等關鍵詞,就會出現很多上衣2塊、裙子15塊、褲子10塊的單品,這些單品都看似普通甚至有的還有點醜,但是上身效果卻不含糊。

複古又有點怪誕的造型,每件衣服單看起來還有種玩味的意味,恍然間Alexander McQueen式的美學重制了。

20塊、30塊搞定一整套已經不能用平價來形容,每件單品售價僅個位數,仿佛回到父母小時候的物價。

廉價帶來的不一定是廉價感。隻需要一點點錢就能拿捏的Y2K辣妹風格,連Bella都在翻牌。

她身上的這件是不是很像媽媽衣櫥裡壓了30年的毛衣?

這些被很多人稱作時尚垃圾的單品,隐藏着的資訊,往往比人們看到的有意義得多,全在你怎麼演繹和解讀。

是以,時髦女孩從卷風格、卷品牌,到現在成了比眼力,看誰能從一堆“破爛”中慧眼識珠,怎麼說呢,都不容易。

既然聊到撿破爛女孩,《老友記》中的Phoebe必須擁有姓名。當下愛收破爛的年輕人,與劇中她的人設有着極高的适配度,甚至很多理念都如出一轍。

她喜歡有故事的東西,吃穿用度皆來自二手市集,甚至将購買有故事的舊物當作人生信條。Rachel和她住在一起的時候,有一次在商店下單了一個櫃子擔心被念,就随口編了用1美元買的這種話。

有一年過聖誕節,Phoebe看着幹枯的聖誕樹被當作垃圾攪碎而心碎,于是,老友們合力将這些樹都搬了回來。

當時或許很多人不了解Phoebe的“怪”,但放到現在,竟成了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可能連她自己都想不到,“拾荒”理念如今有這麼多時髦女孩響應。

随着大家對“破爛”的觀念轉變,國内像多抓魚、大娃怪市這樣的二手市集也随之火爆,更多的90後乃至00後更願意沉下心來,聆聽關于舊物的故事。

這也成了很多愛好收破爛的年輕人自我療愈的過程。

就像在《康熙來了》中曲家瑞給大家講述,跟一個11歲小女孩購買二手娃娃時的經曆,看似隻是一場價值27美元的小額交易,用她的話說卻是——那一刻,我和那個小女孩交換了青春。

如果沒有交換,想必很多東西會被随意丢棄,關于這些“破爛”的故事,也不被任何人看到。

在這背後,也正是當代女孩對“收破爛”的态度。她們看似以一種最随性的方式生活,實際上是對自我的強烈表達。從《老友記》中不難發現,愛“撿破爛”的Phoebe是主角一行人中,風格最不被定義的。

不同于Rachel的美國甜心穿搭,Phoebe從始至終都貫穿着一種流浪感的穿搭風格。

你也不能簡單地将Phoebe的風格定義成波西米亞、複古還是什麼,用一句話概括,我想應該是絕不展現過強的消費主義,正是一件件舊衣搭出了經典的Phoebe式風格。

表面是集舊物,實際是強有力地表達自我。這一背後的現象,也是閑不得的年輕人撿破爛的原因。這些大多數人眼中的破爛,成了他們解壓和自我表達的方式之一。

有人熱衷于撿海玻璃,有人愛收集枯枝敗葉,有人愛在舊衣舊物上做文章,或許“撿垃圾”也是當下女孩的精神食糧,不管飽,但能讓你的疲乏感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