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評刊赢福利丨《當代》文學拉力賽2022年第三站開啟

緻廣大讀者

《當代》文學拉力賽創辦于1999年,是《當代》雜志完全由讀者來評選上一期文學佳作的活動,年終由讀者在全年六期所發作品中提名、評選出總冠軍,充分展現文學記錄中國、文學關注現實、相信尊重讀者的辦刊理念。每站評選出的冠軍作品将在下期雜志上揭曉,同時選登讀者來信。

“《當代》文學拉力賽”在堅持與讀者Email、傳真及電話、信函互動的基礎上,增設網絡管道,征集讀者留言。“當代”微信公衆号(id:dangdaizazhi)與每期新刊面世同步開啟線上評刊活動,推動新媒體與紙刊閱讀互動,友善讀者參與,敬請關注。線上留言一經采用,将與信件投稿一樣,寄送稿酬及贈刊(次年全年《當代長篇小說選刊》共6冊,留言多次采用不重複贈閱)。我們将繼續選取最鮮活、最中肯、最豐富多元的短評,呈現給廣大讀者。

“《當代》文學拉力賽”

2022年第三站正式開啟!

參與方式:根據新刊内容,在本條推送下留言,為你喜愛的當期作品書寫短評。無字數限制,風格亦可多樣。留言被下期雜志選登的,将由編輯部第一時間與您聯系,寄送稿酬和樣刊。

“《當代》文學拉力賽”2022年第二站冠軍揭曉經過本刊讀者Email、傳真及電話、信函投票,艾偉的長篇小說《鏡中》榮獲2022年第二站“《當代》最佳”稱号。

“《當代》文學拉力賽”

2022年第二站讀者來信選登

本刊已增設網絡管道選登讀者留言。本刊微信公衆号(ID:dangdaizazhi)将定期組織線上評刊,推動新媒體與紙刊的互動閱讀。留言一經采用,均有稿酬及贈刊。我們期待讀者鮮活、中肯、豐富多元的短評。

讀者:劉傑

我推薦長篇小說《鏡中》為本期冠軍作品。一場突如其來的慘烈車禍,開啟了《鏡中》人性救贖的跋涉。作品沒有止步于感性層面對悲劇的扼腕痛惜和對厄運的仰天長歎,而是着力發掘更寬幅的情感博弈和更深層的救贖選擇。在男女主人公人生恩怨糾葛中,讀者真切感受到的,是人性中善的照耀和義的托舉,有效阻斷了惡的孳生和恨的蔓延。跌宕起伏的情節,引領讀者在破解迷局的過程中辨析信念方向;呼之欲出的人物,啟迪人們從締造命運的心路裡探求靈魂支撐。正可謂:天下諸事皆心迹,世間何人不鏡中。

讀者:謝華萍

推薦艾偉的長篇小說《鏡中》。這是一部關于生與死、愛與恨、靈與肉、美與醜、神與佛的充滿哲理思辨色彩的長篇力作。作家思謀很深、用力很猛,我一直揪着心讀完這部小說,主人公莊潤生、甘世平、易蓉被精心安排在杭州、麗江與緬甸、紐約、長崎等各類生活場景,遭遇了車禍、戰争、地震、火災等無妄之災,體驗了人世間種種悲歡離合、愛恨情仇。作家并不滿足于離奇曲折的故事,還借助螞蟻、巢穴、鏡子、道場等富含隐喻的“道具”,試圖打開中國人的心靈世界,《鏡中》就是一面鏡子,照見生命的卑微、命運的無常和人性的善惡、世間的冷暖。

讀者:胡雲

我選《鏡中》。故事寫四個犯了“不道德罪”之人的自我救贖之路。人物挖得深,不止于表面或者骨子裡,直抵靈魂。佩服作者處,叙述視角的順暢轉換,對人物的内心獨白時間的任意穿插,叙事空間上的打亂重組,可謂恰到好處,最後是博學,比如建築學、昆曲、地理、宗教、地理、國外生活史等等。

讀者:黨奧

《鏡中》一如既往地延續了艾偉緻力于勘探人性的現實主義風格,講述了一位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望的建築設計師在經曆妻兒死難的人生變故後,重新思索生命意義并尋求自身救贖的故事,平靜的筆觸下是極端的克制,給人一種久久不能忘懷的深深悸動。

讀者:李淩

本期我閱讀了鐘二毛的作品《晚安》。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得以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之而來罹患癌症的人口也是越來越多。對于生命長度和品質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言權。作為兒女,我們的期盼承歡膝下永遠陪伴在父母身旁。可是當病痛來襲,無法言說的痛苦襲擊了肉體乃至心靈,我想更應該傾聽父母的心聲。願天下父母順心安康,遂願而行!

讀者:黃甯

《晚安》談的是一個太過沉重的話題。近些年不斷有人呼籲通過法律允許實行“安樂死”,但有更多的人反對這一建議,理由顯而易見,擔憂不孝兒女或者别有用心者是以害人性命。“安樂死”不僅牽連着患者的生死尊嚴與存者的良心情感,經過的人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在病床上忍受折磨的無奈,在床前伺候得精疲力竭以緻心生怨怼。小說《晚安》的心理描寫細膩深刻,通過平常對話和細節展示出來,十分耐看。“本事”是小說家創作的源泉和藍本,不一定事實相符,但有些情感一定是相通的,這也是好小說的契機和運氣,也是了解文本的基礎。我有這樣的經曆,是以格外容易被觸動。

讀者:袁昕

讀罷《晚安》,窗外清風都柔軟了一瞬,“晚安”與“死亡”相連接配接,讓令人避之不及的話題變得易于接受許多,我也忍不住思考死亡來臨時,人們要怎麼面對才算是留有餘裕?文中“母親”的幾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孩子,也告訴文外的讀者,讓小說帶上了些“一千零一夜”的味道,更多了電影畫面般的蒙太奇效果,不失為一部内外兼修的佳作。

讀者:胡岚

小說《最高樓》中最高樓原指高家祖上的舊宅,是高家莊最高樓也是其地地标性建築,為高家興盛時期所建,不幸毀于曆史風雲。父親的執念是在有生之日,能看到兒子高啟雲在舊基石上建起新的高樓,重振家業。高啟雲果不負厚望,在高家莊建起了最高樓。樓雖然建起了,但往日人丁興旺的場景卻一去不返。劉慶邦的小說,在短小的篇幅内寫出了歲月滄桑變幻,寫出了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和人物命運。小說結尾令人深思,酒席擺好了,卻無一個客人赴宴。反諷地寫出了雖是最高樓,但并不代表威望和地位高。

讀者:施建石

劉慶邦的《最高樓》的确“最高”,“高”處值得談。首先是高在立意上,從“高啟雲一心要在高家樓蓋一座全村最高的樓房”起筆,看起來寫的是高家蓋樓的“志向”,其實房與家、與村、與社會緊密相連,作家由此生發寫出了家族史、村莊史,甚至濃縮了鄉村史。其次是高在語言上,繼續了劉氏樸實、自然、準确的個性化語言風格,語言背後還有語言、話背後還有話,語言的張力發揮得好。再有就是高在境界上,通篇有打上了劉慶邦自己烙印的個性化的味道,一波三折,最後人物形象鮮明地同時展現,升華了作品新的高境界。

讀者:阿廢

通讀本期《當代》雜志,最令我感動和心緒難平的文章當屬小說《姐姐》,作者以飽含深情和真誠的文字,“記錄”和“還原”了自己的童年及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場景,細膩傳神又十分逼真地描寫了人間的至情至愛。姐姐雖沒上過幾天學,不大懂得社會人生的大道理,但她天生善良勇敢、大膽潑辣,積極樂觀地面對和應付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頗具愛心、孝心和責任感,讀來令人感動不已。

讀者:劉蘇

我心中的冠軍作品是阮潔和邢小利的《陳忠實在八十年代》。這篇文章展示了一位偉大的作家在八十年代這個節點,精神和思想層面的蛻變和成熟。身處充滿激情和活力的八十年代,寫作《白鹿原》之前的陳忠實是怎樣的,他是怎樣找尋屬于自己内心的文學樓宇的,在時代和藝術的感召下,屬于陳忠實的藝術世界覺醒了,他開始不止為時代而寫作,還為藝術而寫作、為自己的藝術理想而寫作,在生活和藝術之間均衡搖擺,屹立不倒。讀此文章,猶感在時代和理想之間掙紮出世的藝術靈感,來源于作家本身的偉大。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訂閱新刊

《當代》微店

訂閱《當代》:

1.《當代》郵發代号/2-161

2.《當代長篇小說選刊》郵發代号/80-194

點選“閱讀原文”即可訂閱新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