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頭暈像坐過山車…試試這招,簡單效果好!

點 擊 邵 逸 夫 醫 院 星 标 我 們

你坐過過山車嗎?還記得上次坐過山車的感受嗎?

剛過50歲的鄭阿姨(化名)最近陷入“坐過山車”的痛苦中。

3天前鄭阿姨起床穿衣服的時候突然覺得天旋地轉,像是在坐過山車,持續了幾秒鐘就消失了,但還是會有昏昏沉沉、頭重腳輕的感覺,大概1小時後才慢慢好起來。

後來,鄭阿姨又陸陸續續坐了幾次“過山車”,大多發生在起床、翻身的時候,實在有些吃不消了。

于是,鄭阿姨來到浙大邵逸夫醫院,做了頭顱磁共振等都沒有發現什麼大問題,但眼震電圖卻提示,搖頭試驗看到快速向左的水準眼震。

經過進一步檢查,最終,鄭阿姨被診斷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醫生為鄭阿姨做了手法複位,加上一些藥物治療後,鄭阿姨終于舒服多了。

手法複位,這是什麼神奇操作?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俗稱“耳石症”,是眩暈最常見的原因。

雖然它能自己恢複治愈,但容易複發。

它和頭在垂直重力方向上的位置改變有關,比如突然站立、仰頭、躺下、蹲下、翻身。常常會突然出現短暫性的眩暈(通常持續數秒鐘至1分鐘),可能還會有惡心、嘔吐等不舒服的表現。

注意:耳石不是耳屎,它是位于内耳前庭内的一種碳酸鈣結晶(小石頭),維系着人體的平衡。

頭暈、眩暈分不清楚?

1

頭暈:是指空間定向能力受損或障礙的感覺,不包括運動的錯覺。

2

眩暈:是指自身或外界環境的運動錯覺,包括了旋轉和其他錯覺,如搖擺、傾倒、浮動、彈跳或滑動。

3

暈厥前狀态:指眼前發黑、快要失去意識、馬上就要暈倒的感覺。常伴有頭昏沉、胸悶、心慌、沒有力氣等症狀。

哪些疾病會出現頭暈?

01

前庭周圍系統(内耳)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梅尼埃病、迷路瘘管、上半規管裂綜合征、前庭神經炎、中耳炎、迷路炎、突發性耳聾、耳惡性良性腫瘤等。

02

前庭中樞系統(腦)

卒中、前庭性偏頭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脫髓鞘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變性、後顱窩占位等。

03

其他

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壓)、頸椎病、精神心理疾病(驚恐發作、焦慮)、眼源性疾病(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變)、藥物副作用等。

怎樣診斷耳石症?

· 1 ·

相對于重力方向改變頭位後出現反複發作的、短暫的眩暈或頭暈(通常持續不超過1分鐘),如站立、仰頭、躺下、蹲下、翻身等。

· 2 ·

位置試驗(如Dix-Hallpike試驗)中出現眩暈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眼球向某方向震顫)。

· 3 ·

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頭痛、前庭陣發症、中樞性位置性眩暈、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迷路炎、上半規管裂綜合征、後循環缺血、體位性低血壓、心理精神源性眩暈等。

為此需要再做一些檢查,比如:前庭功能檢查(包括視訊眼震電圖等)、聽力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包括CT和核磁共振MRI等)、平衡功能檢查、病因學檢查(抽血化驗)等。

怎麼治療耳石症?

目前,耳石症的治療方法包括耳石複位、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前庭康複訓練等。

耳石複位

耳石複位是目前治療耳石症的主要方法,操作簡便,效果良好。複位的時候應該根據出問題的半規管而選擇相應的方法。一般首先會嘗試手法複位(如Epley法等),如果手法複位操作不友善可以選擇耳石複位儀輔助複位。

藥物治療

藥物隻做輔助治療,并不能使耳石複位。

●當病人同時患有其他疾病時,應同時治療該類疾病。

● 當病人複位後有頭暈、不平衡等不舒服的情況時,可使用一些改善内耳微循環的藥物,如倍他司汀、銀杏葉提取物等。

手術治療

如果哪個半規管出問題已經明确,而且經過1年以上規範的耳石複位等綜合治療後仍然沒有效果或活動受到嚴重影響的難以治好的病人,可考慮做半規管阻塞等手術治療。

前庭康複訓練

這是一種實體訓練方法,可提高病人前庭(平衡)功能,減輕前庭損傷導緻的後遺症。它可作為耳石症病人耳石複位的輔助治療,用于複位後仍有頭暈等症狀的病人。部分病人可能會在複位治療中感到難受,而前庭康複訓練能增強病人對耳石複位的承受能力。或者當病人不想多耳石複位時,可以用這個方法代替治療。

總結

耳石複位是治療耳石症的主要辦法,大多數病人經過1~2次複位後可以恢複健康,少數病人需要多次複位。部分病人治愈後仍然會複發,需要再次治療。

有些病人多次耳石複位治療後效果不好,仍然會有頭暈等不舒服的時候,可以去醫院進一步治療,比如前庭康複訓練、手術治療等。

耳石複位後不可以劇烈活動,要小心頭部外傷(包括拍打頭部)。此外,還需要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和情緒波動。

病人耳石複位後應該聽從醫生,按時再次就診、複查,進一步治療和療效評估。

參考文獻:

1.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52(3):173-177.

2.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 頭暈/眩暈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9(3):201-216.

3.Evangelos A , Ioanna K , Konstantinos S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nterior-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2015, 11(3):262-.-267.

來源:邵逸夫醫院 全科醫學科

作者:潘斌韬 指導老師:張佳

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及出處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