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隐形正畸國産化勢不可擋,市占率下滑的隐适美何以适從?

最近的中國隐形正畸市場,風向有些不尋常。

在種植牙“暴利”已被集采和醫保限價開始聯合閹割的大背景下,牙科另一位被輿論日常譴責“暴利”的隐形正畸,應該已經有了唇亡齒寒之感。

這不是危言聳聽。在近兩年“種植牙暴利”的輿論集中炮轟風暴後,集采和醫保打破外界預期适時從天而降,成為人民群衆心中的“看牙貴”大克星和政策大砍刀。

一刀砍下去,牙科種植産業鍊上的人開始覺醒:種牙平民化惠民化已是政治正确大勢所趨。光腳不怕穿鞋的中低端種植材料供應商,已主動加入内卷。甯波醫保局一刀切規定的國産種植體售價1000塊,進口種植體售價1500元,全包種牙國産3000元,進口3500元,這等近乎白菜價,竟也吸引了多達14家種植體廠商的加入。

那些高冷的國外高端種植體廠商,在這種大趨勢下,又還能拒絕集采和納入醫保支付、保持淡定多久呢?

同樣勢不可擋的,還有近期輿論對隐形正畸的大(帶)讨(風)論(向)。

央視财經頻道專題節目就報道稱,近些年成人正畸需求高速增長,而正畸需求大爆發的同時供給端也亂象叢生,專業正畸醫生的關鍵性作用被忽視,上遊供應商魚龍混雜。

央媒中國新聞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以“瘋狂的牙齒”為本周雜志封面,連發《兩億人都要整牙?但中國隻有6000多名正畸醫生》《瘋狂的牙齒:“畸形”的正畸》《三歲孩子戴牙套,誰在販賣焦慮》等三篇萬字雄文,闡述和分析中國隐形正畸市場的現狀與問題。

隐形正畸國産化勢不可擋,市占率下滑的隐适美何以适從?

和你猜測的那樣,報道中一如既往地對老生常談的隐形正畸高售價和暴利化問題進行了差評。

如何解決隐形正畸服務價格高昂?和口腔種植一樣,這已成為官媒和群衆都開始高度關注的民生痛點。在服務品質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提升國産化水準自然是可行的途徑。

據灼識資訊日前釋出的2022年《全球及中國隐形矯治行業藍皮書》,過去幾年中國隐形矯治市場獲得快速發展,以終端價計由2015年的17億元爆發式增長至2021年的131億元(約2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1%;未來該市場增長将逐漸穩定,但仍将以相對較高的20.6%的年複合增長率于2030年達到706億元(約109億美元)。

而從市場競争格局來看,以達成案例數計,2021年中國隐形矯治市場規模約為45萬例,2015-20年間複合增長率達到45.1%,相較2020年行業增速約為30%。根據中國大陸隐形矯治市場2021年的達成案例數計,時代天使市場佔有率達到第一,為41.1%;隐适美名列第二,市場佔有率為35.9%。而據正雅齒科創始人姚俊峰透露,2021年正雅收治案例數達到約8萬例,中國區市場佔有率接近20%。

這也是中國隐形正畸市場的三大主流供應商。此外,本土隐形正畸品牌還有締佳醫療旗下的美立刻、牙領科技旗下的适美樂、正麗科技旗下的魔麗齊等等,他們都已獲得資本市場青睐多次融資且摩拳擦掌,準備在中國隐形正畸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在中國市場競争加劇、隐形正畸暴利論政治正确的大背景下,身為行業龍頭的跨國品牌隐适美,其中國市場佔有率在2021年已經明顯下滑。

還是灼識資訊的資料:2020年,隐适美在中國區的市占率為41%,和時代天使形成雙寡頭格局,而在過去一年,時代天使市占率保持穩定,隐适美的市場佔有率則降到了35.9%。

少的那部分哪去了?顯然是被國産品牌替代了。

隐适美2011年正式進入中國後,發展迅速。2013年到2017年間,隐适美母公司愛齊科技在中國的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2%。但在以時代天使為代表的國産品牌群起而攻之後,如今他們的市場佔有率開始下滑。

這也就不能了解近期隐适美所屬公司愛齊科技的一系列動作:

2月28日,愛齊科技攜手合作10年之久的老朋友賽德陽光口腔,啟動“萬城微笑計劃”健康項目,錨定中國最為廣闊的縣域市場,誓将高端隐形正畸服務下沉到底;

4月28日,愛齊科技宣布推出兩款全新隐适美産品 (隐适美标準套裝和隐适美成年套裝),以擴充其隐适美産品線,更好地服務于中國隐形矯治市場尚待開發的巨大市場機會。

隐形正畸國産化勢不可擋,市占率下滑的隐适美何以适從?

愛齊科技中國區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許立表示:“随着中國居民對口腔健康和牙齒矯正益處認知的不斷提高,以及在數字技術、3D 列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推動之下,隐形矯治呈現出巨大的、有待開發的市場機會。我很高興我們能夠擴充隐适美産品組合,增加更多治療選擇來支援中國醫生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患者需求,推出更可負擔的、适用于中等到複雜成年患者的隐适美矯治器。”

顯然,中國區市場佔有率下滑的愛齊科技已經意識到,其一枝獨秀的高價已影響了搶占市場。此時無論是搞“正畸下鄉”,還是推陳出新,都是為了在維持高端品牌形象和高昂售價的前提下,繼續保持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雖然放眼全球,隐适美依然是絕對的老大,但在中國市場,他們已經遭到嚴峻挑戰。

中國市場最初是老大,後被國産品牌圍攻而落寞的跨國巨頭,我們最熟知的是三星手機。這家南韓智能手機制造商2021年全球出貨2.75台,市場佔有率達20%,繼續力壓蘋果位居全球手機市場頭名;但在2021年銷量達3.14億台的中國手機市場,三星的市場佔有率不到1%!在華為、小米、Vivo和Oppo等國産手機品牌的圍攻下,曾經在中國市場威名赫赫份額第一的三星手機,如今早已消失在中國消費者視野中。

這是跨國巨頭敗走中國市場的縮影:在中國本土廉價品牌雄起後,習慣走高端路線的外資品牌進退失據。繼續走高端路線難免不接地氣,又不甘心自降身段降低價格和産品檔次,進而眼睜睜地看着自己在中國市場打下的江山,被中國本土品牌一點點蠶食。

不誇張的說,在中國本土隐形正畸品牌大爆發的當下,一直以高端品質和高價示人的“外來戶”隐适美,如今已有了這樣的苗頭和隐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