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隐形正畸国产化势不可挡,市占率下滑的隐适美何以适从?

最近的中国隐形正畸市场,风向有些不寻常。

在种植牙“暴利”已被集采和医保限价开始联合阉割的大背景下,牙科另一位被舆论日常谴责“暴利”的隐形正畸,应该已经有了唇亡齿寒之感。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近两年“种植牙暴利”的舆论集中炮轰风暴后,集采和医保打破外界预期适时从天而降,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看牙贵”大克星和政策大砍刀。

一刀砍下去,牙科种植产业链上的人开始觉醒:种牙平民化惠民化已是政治正确大势所趋。光脚不怕穿鞋的中低端种植材料供应商,已主动加入内卷。宁波医保局一刀切规定的国产种植体售价1000块,进口种植体售价1500元,全包种牙国产3000元,进口3500元,这等近乎白菜价,竟也吸引了多达14家种植体厂商的加入。

那些高冷的国外高端种植体厂商,在这种大趋势下,又还能拒绝集采和纳入医保支付、保持淡定多久呢?

同样势不可挡的,还有近期舆论对隐形正畸的大(带)讨(风)论(向)。

央视财经频道专题节目就报道称,近些年成人正畸需求高速增长,而正畸需求大爆发的同时供给端也乱象丛生,专业正畸医生的关键性作用被忽视,上游供应商鱼龙混杂。

央媒中国新闻社旗下《中国新闻周刊》以“疯狂的牙齿”为本周杂志封面,连发《两亿人都要整牙?但中国只有6000多名正畸医生》《疯狂的牙齿:“畸形”的正畸》《三岁孩子戴牙套,谁在贩卖焦虑》等三篇万字雄文,阐述和分析中国隐形正畸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隐形正畸国产化势不可挡,市占率下滑的隐适美何以适从?

和你猜测的那样,报道中一如既往地对老生常谈的隐形正畸高售价和暴利化问题进行了差评。

如何解决隐形正畸服务价格高昂?和口腔种植一样,这已成为官媒和群众都开始高度关注的民生痛点。在服务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提升国产化水平自然是可行的途径。

据灼识资讯日前发布的2022年《全球及中国隐形矫治行业蓝皮书》,过去几年中国隐形矫治市场获得快速发展,以终端价计由2015年的17亿元爆发式增长至2021年的131亿元(约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未来该市场增长将逐步稳定,但仍将以相对较高的20.6%的年复合增长率于2030年达到706亿元(约109亿美元)。

而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以达成案例数计,2021年中国隐形矫治市场规模约为45万例,2015-20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45.1%,相较2020年行业增速约为30%。根据中国大陆隐形矫治市场2021年的达成案例数计,时代天使市场份额达到第一,为41.1%;隐适美名列第二,市场份额为35.9%。而据正雅齿科创始人姚俊峰透露,2021年正雅收治案例数达到约8万例,中国区市场份额接近20%。

这也是中国隐形正畸市场的三大主流供应商。此外,本土隐形正畸品牌还有缔佳医疗旗下的美立刻、牙领科技旗下的适美乐、正丽科技旗下的魔丽齐等等,他们都已获得资本市场青睐多次融资且摩拳擦掌,准备在中国隐形正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中国市场竞争加剧、隐形正畸暴利论政治正确的大背景下,身为行业龙头的跨国品牌隐适美,其中国市场份额在2021年已经明显下滑。

还是灼识资讯的数据:2020年,隐适美在中国区的市占率为41%,和时代天使形成双寡头格局,而在过去一年,时代天使市占率保持稳定,隐适美的市场份额则降到了35.9%。

少的那部分哪去了?显然是被国产品牌替代了。

隐适美2011年正式进入中国后,发展迅速。2013年到2017年间,隐适美母公司爱齐科技在中国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2%。但在以时代天使为代表的国产品牌群起而攻之后,如今他们的市场份额开始下滑。

这也就不能理解近期隐适美所属公司爱齐科技的一系列动作:

2月28日,爱齐科技携手合作10年之久的老朋友赛德阳光口腔,启动“万城微笑计划”健康项目,锚定中国最为广阔的县域市场,誓将高端隐形正畸服务下沉到底;

4月28日,爱齐科技宣布推出两款全新隐适美产品 (隐适美标准套装和隐适美成年套装),以扩展其隐适美产品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隐形矫治市场尚待开发的巨大市场机会。

隐形正畸国产化势不可挡,市占率下滑的隐适美何以适从?

爱齐科技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许立表示:“随着中国居民对口腔健康和牙齿矫正益处认知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数字技术、3D 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动之下,隐形矫治呈现出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机会。我很高兴我们能够扩展隐适美产品组合,增加更多治疗选择来支持中国医生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患者需求,推出更可负担的、适用于中等到复杂成年患者的隐适美矫治器。”

显然,中国区市场份额下滑的爱齐科技已经意识到,其一枝独秀的高价已影响了抢占市场。此时无论是搞“正畸下乡”,还是推陈出新,都是为了在维持高端品牌形象和高昂售价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虽然放眼全球,隐适美依然是绝对的老大,但在中国市场,他们已经遭到严峻挑战。

中国市场最初是老大,后被国产品牌围攻而落寞的跨国巨头,我们最熟知的是三星手机。这家韩国智能手机制造商2021年全球出货2.75台,市场份额达20%,继续力压苹果位居全球手机市场头名;但在2021年销量达3.14亿台的中国手机市场,三星的市场份额不到1%!在华为、小米、Vivo和Oppo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围攻下,曾经在中国市场威名赫赫份额第一的三星手机,如今早已消失在中国消费者视野中。

这是跨国巨头败走中国市场的缩影:在中国本土廉价品牌雄起后,习惯走高端路线的外资品牌进退失据。继续走高端路线难免不接地气,又不甘心自降身段降低价格和产品档次,从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中国市场打下的江山,被中国本土品牌一点点蚕食。

不夸张的说,在中国本土隐形正畸品牌大爆发的当下,一直以高端品质和高价示人的“外来户”隐适美,如今已有了这样的苗头和隐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