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搨本"和"拓本"的差別

“搨本”和“拓本”都是名迹的複制本,但它們的擷取途徑和方法又有所差別。

“搨”即“摹揭”,是将紙或絹等材料覆在真品上進行複制,它分為直接摹寫和先雙鈎後填實兩種。用前一種方法得到的複制品被稱為“摹寫本”,用後一種方法得到的複制品被稱為“雙鈎填廓本”。

進行摹搨的重要條件是透明,古人在暗室中依窗映日鈎摹,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摹本被稱為“響搨本”;還有用塗過黃蠟的紙覆在真品上進行摹取,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摹本被稱為“硬黃本”。

"搨本"和"拓本"的差別

由于摹搨是直接覆在真迹上進行複制,其效果與真品最為接近,幾可亂真,有“下真迹一等”的贊譽。唐人的摹搨最精,有許多名家,如馮承素、趙模、諸葛貞、韓道政等人。神龍本《蘭亭序》就是由馮承素摹搨的。

"搨本"和"拓本"的差別

“拓本”是用紙和墨在金石或其他刻物上進行椎拓所擷取的書法或圖像。因為它是從實物上蟬蛻下來的,又稱為“蛻本”或“脫本”。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椎拓”。其過程是先用水蠟或白芨(一種中藥)水塗在刻物上,再上紙并用椎打平,使紙能平服地緊貼在刻物上,然後用拓包蘸墨在紙上拓取。用椎直接打紙容易破,在打紙時要墊上毛氈。拓片完成後,為了防止黴蛀,又需在其表面再塗上一層蠟,是以椎拓又被稱為“氈蠟”。

據《隋書·經籍志》記載,大陸在梁時期已經使用椎拓的方法,或者更早,但沒有實物可見。

而今存世最早的拓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溫泉銘》,這件拓本是清末在敦煌石室中發現的,其後有“永徽六年”的唐人墨迹,可以斷定為唐朝初年的拓本。

"搨本"和"拓本"的差別

椎拓的技法主要有撲拓和擦拓兩種。

撲拓就是用拓包蘸墨直接在拓紙上撲打,擦拓就是将拓包蘸墨在拓紙上一擦而過,速度較快。由于撲拓多在垂直方向用力,比較适合椎拓表面凹凸不平或者小的器物,而擦拓适宜椎拓一些表面比較平坦的器物。

"搨本"和"拓本"的差別
"搨本"和"拓本"的差別

拓本本身也是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因刻物有毀傷風化等變化,是以早期或石刻原物已佚的拓本也就非常珍貴。黃庭堅就曾有“孔廟虞書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之語。

史書記載,宋人趙子固攜《蘭亭序》拓本和其他書畫乘船過升山,中途遇上大風,船翻沒了,人也差點喪了命,所攜書畫僅有《蘭亭序》從水中撈出。他慶幸地說:“《蘭亭》在矣!餘不足論。性命可輕,此寶是寶!”這就是《定武蘭亭》。

在曆史上,宋元以前所謂的“搨本”是專指“摹搨”而言,即“摹寫本”和“雙鈎填廓本”。在宋元以後,“搨”、“拓”二字常常混同,是以就将“摹寫本”和“雙鈎填廓本”統稱為“摹本”,以與“拓本”有所差別。由于“椎拓”比“摹搨”簡便易行,加之宋元以後刻帖盛行,世人是以多用“椎拓”,而“摹搨”就少用了。

"搨本"和"拓本"的差別

拓本的名目很多,按其藝術和學術價值而論有:

原石已佚且存世僅一本的拓本被稱為“孤本”,

僅存世數本的拓本被稱為“珍本”,

損泐較少的早期拓本被稱為“初拓本”,

某某字未損的拓本被稱為“某某字未損本”,

出土時初拓的拓本被稱為“出土初拓本”。

這些均被稱為“善本”。

按其所用的紙墨等材料及拓法的不同又有多種:

如宋代拓帖多用麻布紋紙,為防止木版皲裂又在上面膠上一層麻布,這樣的拓本被稱為“隔麻拓本”;

康、乾年間常用桃花紙,以烏黑光亮的油煙墨拓帖,這樣的拓本被稱為“烏金拓”;清初用白連史紙,用墨極淡,這樣的拓本被稱為“災紗拓本”;

用墨極淡如蟬的羽翼,這樣的拓本被稱為“蟬翼拓”;

用墨黝黑濃重的拓本被稱為“濃墨本”;

用淡墨擦拓得到的拓本被稱為“淡墨本”;

另外,還有用退筆仿造的拓本被稱為“穎拓本”,

用色蠟塗擦而成的拓本被稱為“蠟拓本”。

按其出處及來曆又有:像《淳化閣帖》、《大觀帖》、《三希堂帖》這些宮内所刻并且拓賜給大臣的拓本被稱為“賜本”;在宋代曾設立榷場與金進行貿易往來,此時流行的比較粗率的拓本被稱為“榷場本”;等等。

由于拓本所具有的文化及經濟價值,曆來作僞者也很多。比如:原物已毀壞或已失傳而進行重刻的叫做“重刻本”;原物尚在,但因為年代久遠而模糊或者缺損,後人依舊拓重刻的叫做“翻刻本”:作僞者為了騙取人們的信任,根據資料杜撰成文,妄自書刻的叫做“僞刻本”;此外還有嵌蠟填補、染色充舊、題跋作僞等多種手法。

"搨本"和"拓本"的差別

另外,按時代分則有“唐拓”、“宋拓”、“元拓”、“明拓”、“清拓”等,按地域分則有“陝拓”、“蜀拓”、“閩拓”、“滇拓”等。

“摹搨”的複制對象多為墨迹,而“椎拓”的複制對象多是石刻及其他材質,加之其制作的方式也不相同,是以“拓本”和“搨本”的再現效果也有所差別。但在影印技術尚未發明之前,它們都不失為保留和傳播書畫藝術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今天我們在欣賞和學習前人藝術的同時,也應感謝古人所創造的複制方法。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系背景删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号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