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一部劇露出“原形”的,果然隻有時間。
開局的慢熱不打緊,目前《風起隴西》已逆勢而上,展現出了央視大劇的真正實力。
不僅收視率躍升至第一,在貓眼全網電視劇熱度榜上,《風起隴西》也連續2天排名第一。

其實這種轉變,就發生在糜沖死後。
本以為王骁飾演的糜沖,會和潛伏曹魏的主角陳恭纏鬥幾百回合,畢竟兩人旗鼓相當,幾番暗戰可謂有來有回。
結果剛第六集,糜沖就挂了。
糜沖一死,皮哥之前預設給自己的“上帝視角”頓時失效,劇情開始變得不可捉摸。
但這也說明,真正的諜戰還在後邊,真正的好戲才剛剛開始。
皮哥有種預感,中國諜戰劇的天花闆或已被改寫。
為什麼這麼說,皮哥認為,從目前已放出的劇集來說,至少從以下三點,可以看出其中端倪:
一、創造了主要角色“領便當”的紀錄,主要人物“說死就死”,一個比一個意外。
《風起隴西》開場後的主要角色不少,但死亡也來得很快,谷正、糜沖、李邈、翟悅……
這些角色一個接一個地突然下線,不僅讓整部劇懸念疊起,而且吊足了觀衆胃口。
糜沖無疑是“反派”陣營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的死,皮哥猜不透,也怎麼都想不明白。
糜沖是天水郡間軍司的負責人,是郡守郭剛的手下,也是整個天水,在智謀和戰力上,唯一能和白帝掰一掰手腕的曹魏小Boss。
雖然陳恭是郭剛的好朋友,也得到了郭剛的信任,但從種種細節發現陳恭不簡單的糜沖,一直就咬着“白帝”這條線,死死不放。
他至少給白帝陳恭制造了三次危機。
第一次,開始蜀諜死在酒肆,糜沖就懷疑是陳恭給他通風報信。
随後,通過街亭一戰都督行轅附近的馬掌印,确定了送情報的是一匹民馬。
因為懷疑這匹馬的來曆,糜沖再次上門拜訪陳恭,不僅差點發現破綻,還幾乎引得荀诩暴露。
第二次,糜沖發現了白帝運送情報的下線谷正,并派人一直跟蹤。
他得知荀诩來到了天水,将天水城封得嚴嚴實實,也差點看破了陳恭和谷正的關系。
憑借敏銳的偵探嗅覺,糜沖間接逼迫谷正自殺,拔掉了白帝的下線。
他還聯合魏軍圍剿了小隴山的蜀軍精銳小分隊,并抓住了一個活着的俘虜,對白帝構成了巨大威脅。
第三次,糜沖和白帝同時上路,猜到了白帝會用自己不識水性這一點做文章,于是臨時改變主意,走了旱路。
這給白帝造成了不少困難,完全打亂了他借屍還魂的計劃,同時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自己的安全。
不誇張地說,前6集基本是陳恭和糜沖的“二人轉”,大多數的智鬥戲份和劍拔弩張的張力瞬間,都是他們二人提供的。
這樣一個重要角色,Boss級人物,隻是過了個關卡,說沒就沒了。
得知陳恭是白帝的那個瞬間,糜沖甚至笑了一下,那笑容既讓人辛酸又有點無奈。
糜沖下線出乎很多觀衆意料之外,這也從側面說明《風起隴西》自帶的懸疑魅力。
第二位讓人想不到便當角色,是李邈。
李邈接管了司聞曹,正是意氣風發之時,雖然構陷陰謀不成,但征伐五仙道,他至少還是司聞曹的一把手。
如果說陳恭的障礙都是糜沖制造的,那荀诩的艱難,很多都出自李邈。
他先是陽奉陰違,在整個司聞曹裡分裂荀诩和老上司馮膺的關系。
之後又設計陷害,害死了荀诩的兩個手下廖會和馬盛。
最後借密語雕版,扳倒了馮膺,自己坐上了一把手的位子。
李邈雖不出外勤,但在内鬥中,他是搞陰謀的一把好手,是荀诩在司裡最大的對頭。
可就這樣突然被一箭爆了頭,也讓觀衆一瞬間愣在原地。
第三位突然下線的,是翟悅。
孫怡飾演的翟悅,是陳恭和荀诩之間的情感聯系,她是荀诩的妹妹,是陳恭的妻子。
因為司聞曹安排,翟悅在五仙道卧底,身份是聖姑。當陳恭冒充糜沖身份前來時,這對真夫妻就撞上了。
夫妻二人雖然配合默契,經過了第一道考驗,但詭計多端的黃預,早就察覺到了陳恭和翟悅之間的不對勁。
之後,他再次設計“關門捉賊”之計,揭穿了翟悅的身份,并意圖用翟悅,引誘陳恭暴露。
夫妻二人的感情,此刻經受着家與國的考驗,而被黃預喂了神仙丹的翟悅,也在之後迅速下線了。
翟悅是荀诩安插在五仙道多年的暗樁,是司聞曹剿滅五仙道的利器,也是對陳恭最好的支援。
翟悅的突然下線,意味着陳恭之後的任務将更加艱難,作為主要角色之一,觀衆也無論如何無法猜到,她會在劇集中期就早早離開視線。
敢于卸掉主角光環,讓主要人物随時下線,是《風起隴西》劇目主創的魄力。
這至少意味着兩點:
其一,劇中還有很多豐富立體翔實的人物,足夠支撐着整部劇往更刺激,更撲朔迷離的方向發展。
其二,劇的故事和走向,人物的最終命運以及劇情反轉的底牌,很難被觀衆猜透,在一個又一個死亡突然到來的同時,劇的魅力才開始顯現。
整部劇節奏飛快,猜不透劇情的同時,故事也在快速發展,一天一變,這才是看諜戰劇該有的爽感。
在糜沖、李邈、翟悅等主要角色下線後,陳恭和荀诩真的就有編劇的免死金牌嗎?說不好。
二、全員人物複雜度,創造了一個“極端”,每一個角色都“黑白”難分,正反難辨,善惡不清
《風起隴西》還有一個極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劇中的黑白并不分明。
與其說正義還是邪惡,不如說大多數角色,都遊走在觀衆無法明辨身份的灰色地帶。
這種灰色,鑲嵌在曆史的真實和人性的極端裡,觀衆無法用單純的善惡二進制對立評價,因為如果将自己代入,就能感到一種陷入兩難的擰巴。
随便看幾個重要的人物,我們就能發現這種模糊,隐藏在廟堂鬥争裡,已經成為了觀劇快感的一部分。
■丞相府長史楊儀
楊儀是曆史中的真實人物,諸葛亮曾評價他“性情急躁,心胸狹隘”。
當諸葛亮在世時,他的優點被善用,負責北伐規劃及後勤;諸葛亮死後,楊儀居功自傲,令馬岱斬殺魏延,後被廢為平民,最後自殺而終。
劇中大多數場景裡,楊儀對諸葛亮都是唯唯諾諾,卑躬屈膝,看起來是絕對老實和忠心的。
但其實開始的時候,楊儀就做了兩件并不道地的事。
第一件,在中軍大帳,他親手将錯誤的情報交到了諸葛亮手上,并保證萬無一失。
這直接導緻了北伐失敗。
第二件,是在李邈還在為馬谡求情的時候,他已經下令将馬谡斬首,并親自把人頭端了進來。
當諸葛亮還在和下屬周旋時,楊儀迅速替他做了決定。
這兩件事是有内在因果關系的。
楊儀是司聞曹的主管上司,情報失誤,他負有主要責任,但戰後,楊儀對自己的責任閉口不提。
着急殺馬谡,是因為馬谡能為他背第一口鍋。
而第二口鍋,他直接就甩給了拿命在魏國做外勤的間諜白帝。
裡外裡,把自己洗得幹幹淨淨。
這也說明,楊儀這個人不道地,為了自保,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之後諸葛亮被彈劾,李嚴獲得勝利,就是因為楊儀對五仙道态度暧昧,似乎在有意隐藏身份。
他隐瞞五仙道和王平的交往,到底是因為在乎諸葛亮的名聲,還是他和王平有什麼私下交易?
我們不得而知。
■司聞曹曹掾馮膺
再看司聞曹一把手馮膺。
作為楊儀最得力的幹将,馮膺一手創辦了司聞曹,是陳恭和荀诩的老上級。
在自己嘴裡,馮膺一直是諸葛亮最忠實的信徒,他認為司聞曹是蜀國的一柄利劍,絕不能卷入政治鬥争的漩渦中。
可這是真心話嗎?看他怎麼做。
被李邈構陷後,馮膺被抓入大牢,借着荀诩的智謀脫困,他連夜帶着自己被誣陷的證據來到成都。
找諸葛亮嗎?不是。找楊儀嗎?也不是。
他直接去了諸葛亮的死對頭李嚴府中,毛遂自薦,并拿出了一舉能打倒楊儀、震懾諸葛亮的證據。
馮膺對李嚴說,要展現自己的價值。
轉頭又對下屬說,這是他們這些老部下,對丞相盡的一份心。
打擊丞相陣營,是為了丞相;斬斷丞相的臂膀,是為了以後丞相能更好。
這邏輯怎麼聽怎麼不順。
看馮膺對李嚴叩首的樣子,絲毫看不出是為了諸葛亮。
到底是為了大局,還是在夾縫中找乘涼的大樹,看諸葛亮将要失勢,做了左右搖擺的牆頭草。
我們看不透。
背後真正的目的,恐怕隻有老辣的馮膺自己知道。
■樂坊女子柳瑩
柳瑩最開始出場,是以樂坊女子的身份出現,荀诩在回蜀途中救了她一命。
随後柳瑩曹魏間諜的真實背景暴露出來,衆多情節顯示,她的級别可能并不低。
之後,她又被高堂秉介紹給馮膺認識,馮膺又将她以擅長音律之名,送到了李嚴身邊。
她潛伏至李嚴的将軍府,自然目的不一般。
不過最讓人疑惑的是,她被荀诩解救,是否也是有意設計的一場戲?
荀诩對她念念不忘,兩人是否會萌生出情愫,柳瑩在關鍵時刻是否又會臨陣倒戈?
■陳恭和荀诩會不會心懷鬼胎?
當然,無論是馮膺還是楊儀,似乎都是無關緊要的角色,我們最關心的,是陳恭和荀诩。
他們就不可能心懷鬼胎嗎?當然不是,其實劇剛開始,主創就為我們抛出了陳恭的複雜。
在馮膺的酷刑下,荀诩曾透露過關于陳恭很重要的一個資訊:年輕時,陳恭曾是李嚴的門生,他還喜好奇門遁甲之術。
李嚴是誰?諸葛亮最大的對頭。
這個細節很多人都忽視了,直到荀诩去天水見到陳恭的時候,皮哥又發現一個細節。
荀诩對陳恭說,我從不認為你會叛變,并遞給了陳恭一個熾熱的眼神。
可陳恭的反應,卻相當冷淡,甚至連看都沒有看一眼荀诩。
荀诩為了他,自己豁出了性命,又違反司裡的規定,沒有直接鋤奸。
按道理,陳恭不應該對他有怨氣,一個合理的解釋,是陳恭的身份也很複雜。
甚至有沒有可能,他既是蜀漢的間諜白帝,又是曹魏的“諜中諜”赤帝,還是李嚴安插進司聞曹的線人?
我們下不了定論,但這些細節,絕不是空穴來風。
海報中,兩人單手執劍,怒目而視,陳恭和荀诩難道最後真的會反目?
劇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細節,人物複雜,真假難辨,細思極恐,甚是燒腦。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人物設定,《風起隴西》才給了大家一直追下去的理由。
三、不止是一部“諜戰劇”,司聞曹隐藏的“辦公室戲碼”
不像其他的年代劇,動辄皇帝宰相,都是國家之間的對立。
《風起隴西》的主要戰場,在小小的南鄭,而智鬥的大背景,更是放在了極為具體的司聞曹内。
司聞曹是個什麼機關?從配置看,大概就相當于一個科級的小事務局。
司裡有兩個主要上司,馮膺是一把手,主管外勤,李邈是二把手,主管内勤。
總共三個小科室,司聞司、軍謀司、靖安司,荀诩是主管靖安司的小上司,手下總共就三個人,稱為從事。
這是真正的小人物,小人物在生存的時候,往往更需要智慧。
荀诩,就是辦公室哲學的反面例子。
大老遠出外勤,拎着腦袋完成了任務回來,本應該是大功一件,卻生生被他自毀前途。
為什麼?因為司裡來了新上司李邈。
他先去見了老上司,但說線索的時候有所保留。
之後見新上司,卻将所有的事和盤托出。
本以為李邈會幫助自己找到間諜。
結果後腳的機關會議上,李邈就将所有的事,當着衆人的面全提了出來。
可想而知,老上司聽到這些事,會怎麼看荀诩。
一番操作,既得罪了老上司,也跟新上司鬧翻了,本來歡歡喜喜論功行賞的事,搞得大家都很尴尬,簡直一團糟。
而真正值得職場小白學習的,是軍謀司的司尉高堂秉。
抛開他曹魏間諜身份不說,雖然隻是司聞曹的一個小幹部,但高堂秉有很多職場人必備的技巧。
首先,他業務能力過硬,軍謀司是情報分析、歸納和整理部門,高堂秉在這方面就很出色,而且他有過人的格鬥技巧,素質很強。
其次,高堂秉人緣好,關系活絡,他與荀诩稱兄道弟,在荀诩前往曹魏執行秘密任務的時候,就專門等在邊界迎接他。
司聞司的陰輯遇到難事,也會找高堂秉出謀劃策。
就連一把手馮膺,在權鬥中想到拉攏的第一個人,也是高堂秉。
即便在人背後,高堂秉也不說老上司的壞話,大家都選邊站的時候,他保持着中立,還維護着老上司,其圓滑可見一斑。
最後,高堂秉為人處世也非常精明。
荀诩就一眼看透了高堂秉,他對高堂秉的評價,是這個善于審時度勢,隻會站在勝利的一方。
當然,所有事過猶不及,高堂秉壞也就壞在,他太過精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劇中,高堂秉已經跳反,曝光了自己“燭龍”的身份。
但皮哥認為,這是編劇放的煙霧彈。
真正的懸念,隻有到最後才會被揭曉。而高堂秉,無論是從官階還是從人物設定上,都不大可能是燭龍。
因為這個人功利心重,容易被人利用,是以他很可能是燭龍用來迷惑衆人的一顆棋子而已。
皮哥也相信,真正的燭龍,我們都猜不到。
目前來看,《風起隴西》可謂已漸入佳境,從整個劇的方方面面,都看得出這是一部難得的好劇。
皮哥敢斷言,《風起隴西》結束之日,就是中國諜戰劇的天花闆被改寫之時。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