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越來越好,但也越來越忙。
積極固然是好事,但隻顧着忙,卻容易忽略内心的感受。
人常說“忙裡偷閑”,就是圖一個“慢”字。
生活隻有慢下來,才叫“過日子”,日子越慢,越有福。

1.慢生活,才有滋味
一位時間管理專家說:
“我們正處于一個把健康賣給時間和壓力的時代。忙,特别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帶來的傷害,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那種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一種自殺式的生活。”
深以為然。
太多人為事業變得忙碌,在忙碌中變麻木。
忙碌能賺到更多的錢,但卻容易忽略内心的感受。
正如現在太多人忙着低頭工作,反而忘了仰望星空。
人不是隻懂得幹活的機器人,适當慢下來,給自己的情感放個假,才不負辛苦的歲月。
藝術家豐子恺就是一位過着慢生活的人,他過去往返于杭州、石門之間,隻要兩三小時的旅程,他卻選擇坐船,花上兩三天的時間。
坐船會經過福嚴寺、崇福、大麻、博陸、五杭等地,他白天在船上欣賞風景,夜晚上岸閑逛,興緻好還可以玩上一天。
“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真正的生活不是疲于奔命,而是懂得休息。
慢下來,便是休息。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人生就是從此到彼的一條長路,過去我們走得慢,靈魂與身體同行,如今腳步變快,反而把靈魂落下。
慢生活也許賺得少點,但能讓自己内心與身體同步,感受大好河山,歲月情長,感受慢悠悠的日子。
人生,唯有慢下來才有滋味;人,慢下來才算活着。
2.有錢慢慢花
鄒文國中畢業後就去了廣州打工,二十多歲就開了一家電子廠,成了村裡的首富。
可是他三十多歲的時候,愛上了賭博,常常混迹一些賭場,不可自拔。
短短的兩年時間,他輸光了所有的錢,還把電子廠輸給了别人。
從百萬富翁,到負債累累,鄒文才恍然大悟,人生一輩子,沒有了錢,就寸步難行,苦不堪言。
這幾年,因為鄒文負債累累,他的妻子也離開了他,孩子也不認他了。
過年的時候,他的父母也罵他“敗家子”。
他也不敢去親戚朋友家裡拜年了,自己也沒有臉見人。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夠東山再起,鄒文心裡沒有底,一點信心都沒有。
聰明的人,賺錢很努力,花錢很忙。
省吃儉用的生活,看起來不夠幸福,實際上很幸福。粗茶淡飯也是美味的,粗布衣穿着也是溫暖的。當你賺錢的速度比花錢的速度慢一些,你就會有更多的存款。這年頭,有存款就是做人的底氣。
3.有話慢慢說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個人,說話不動腦筋,總是心直口快,那麼很容易得罪人。有些話,本來是幫助别人,但是不見得别人會領情,反而會責怪你亂說話。因為說話得罪了人,也是一件煩惱的事情,也會讓自己不幸福。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朋友就因為自己說話得罪了人後悔不已。
那天朋友去上班,路上碰到有人從三樓往下倒水,他的袖子都被潑濕了。
他一肚子的火氣,上班之後也靜不下心來處理工作。
旁邊同僚跑過來跟他分享昨天的趣事,朋友卻越聽越煩,脫口而出一句話:“吵死了,你怎麼這麼多廢話啊!”
朋友告訴我,其實說完那句話之後他就後悔了,但是後悔有什麼用呢,嫌隙已經存在了。
學會對自己的話負責,才不會讓情緒支配大腦。誰都有遇上壞情緒的時候,理智的人,懂得壓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不讓自己的情緒變成嘴刀子傷人,才是我們對别人最大的尊重。
4.有事慢慢做
我們做事的時候,慌亂之中,總是容易出錯。
雖然說“急中生智”,但是這樣的情況,總是少一些,大部分的人,都是越急越亂,甚至導緻事業滿盤皆輸。
真正成熟的人,都是穩重的人,不慌不忙,把事情做得很有條理。
我的朋友李恒,他做事總是“慢半拍”,很多人都笑話他“磨洋工”,以後也沒有出息。
可是李恒卻始終沒有改變慢慢來的性格。
他大學畢業後,辦起來了農家樂。因為價格實惠,他的農家樂生意一直不錯,但是随着人們對旅遊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生意就下滑了。
李恒去了很多地方考察,還認真思考,到底應該如何吸引顧客。
現在,李恒把農家樂改成了民宿,他自己設計了很多“慢生活”的元素,很注重裝修的細節。
有時候,一些花花草草的擺放,都要考慮老半天。到了夏天,人們心浮氣躁的時候,突然走進一個慢生活的地方,感覺是一種享受。
李恒的“慢慢來”,為他帶來了更多的收入。
慢,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成功。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匆匆忙忙上班,急急忙忙下班,每一天還熬夜加班,而是從從容容上班,準時準點下班,極少去加班。那些加班加點的人,并不見得就賺了更多錢,并且一點幸福感都沒有。
5.有情慢慢過
前不久曾看到一則視訊
74歲的徐大爺,帶着滿滿一箱絲巾和飾品,隻為給自己70歲的妻子拍照。
在視訊中,大媽一會兒站着擺POSE,一會兒又小跑起來,不停地轉變體态。大爺則緊緊跟随,一直彎腰舉着照相機,給妻子拍照。
一旁打開的行李箱中,可以看到滿滿一箱子的各式絲巾和飾品。
而這些,都是大媽拍照要用到的道具。
大爺說:“年輕的時候工作比較忙,現在退休有時間了。她喜歡在外面走走,那我也隻好陪她了。
說這話時,大爺一臉寵溺的笑,大媽也一臉幸福。
視訊中的徐大爺和妻子,仿佛是現實版的“她在鬧,他在笑”。
盡管你我都白發蒼蒼,你在我眼中依然是最美的模樣。
歲月無情,愛情永恒。
不是老了老了才有情,而是有情人慢慢地老了。
我們常常說“回眸一笑百媚生”,事實上,夫妻相處,回頭的那一瞬間,代表了“千言萬語”。
有福氣的人,和夫妻在一起,慢慢享福,不會把日子過得一塌糊塗。兩個人都老了,生活就更慢了。一起看夕陽西下,一起并肩回家,一起買菜做飯,動作很慢,但很貼心,令人暖心。
6.日子越慢,越有福
最好的後半生是什麼?大概就是享福。
但享福有一個前提,就是要閑下來,慢下來。
如果永遠都在忙碌中、奔波中、工作中,就不可能享受福氣。
隻有敢于慢下來的人,才有機會享福。
《生活的藝術》裡,林語堂寫到:
“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
這種與草木、土壤為友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向往的慢生活嗎?
同樣的草木與土壤,當生活節奏變快,草木就是裝飾,土壤會弄髒鞋子;但生活節奏變慢時,草木就是自然,土壤則是生機。
一個人的享福,不取決于财富地位,而是取悅于對待生活的看法。
當日子漸慢,草木有顔色,土壤有氣息,鳥獸有情緒,縱然是乞人,也能在自然中,感受美好。
古人雲:“欲速則不達”。
生活不是一味追求速度,而是懂得放慢,在一飲一啄中,品味人生的滋味。
如果畢生疲于奔命,隻為了抵達終點,卻忽略心靈的感受,也無視身周的風景,那他的一生,還有什麼意義?
人,終究還是要慢下來。
快餐式的戀愛、飲食,乃至快餐一般的生活,都變成了一個任務,那就是生存。
隻有慢下來,才能讓靈魂跟上,才能體會到一飲一啄間的變化。
隻有慢下來,才叫“過日子”。
往後餘生,推掉不必要的應酬,給自己放個假,從快節奏的生活中抽離出來,去體會慢節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