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張“複方氨基酸+10%氯化鉀”醫囑,退還是不退?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兩者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近日,看到有往複方氨基酸注射液裡加氯化鉀注射液的醫囑,咨詢醫生原因是患者有補鉀需要,且有補液量限制,是以就将氯化鉀注射液加入複方氨基酸注射液中進行滴注。

我們知道,氯化鉀注射液常與氯化鈉或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而複方氨基酸注射液可經外周靜脈單獨輸注或與其他藥品(葡萄糖、脂肪乳等)混合後經中心靜脈途徑使用,那麼氨基酸與氯化鉀注射液是否有配伍禁忌,這種補鉀方式是否可行呢?

之前臨床藥學頻道的文章《複方氨基酸注射液的5大謎團,5張表格一次性解答!》已清楚解析了各種氨基酸注射液的差別,其中有部分氨基酸品種本就添加了無機鹽成分,如複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圖1)。這是否意味着複方氨基酸與氯化鉀注射液配伍的合理性呢?

需留意其中的無機鹽含量極低,其目的僅是維持滲透壓和水、電解質平衡,并不在于補鉀。

這張“複方氨基酸+10%氯化鉀”醫囑,退還是不退?

圖1

關于這個問題有哪些證據?

徐麗華等人為考察電解質在氨基酸注射液中的穩定性,分别将電解質10%氯化鉀注射液(pH均值6.36)、10%氯化鈉注射液(pH均值7.39)加入不同種類的複方氨基酸注射液(pH均值5.50~6.70)中,最終混合液中無變色、混濁、沉澱,pH均值5.97~7.03,這是由于氨基酸注射液為兩性分子,具有緩沖和調節pH值作用。這為兩者的配伍相容性及穩定性提供了參考依據[1]。

即便如此,複方氨基酸能否與氯化鉀單獨配伍使用,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議。在全腸外營養液中,合理嚴格的配伍順序使得各成分的理化性質是相對穩定的,這時加入氯化鉀注射液後混合液在短時間内不會出現藥物成分和理化性質破壞。張偉等人指出單純在複方氨基酸中加入10%氯化鉀注射液會破壞氨基酸成分穩定性,故一般不推薦在其溶液中加入諸如氯化鉀、氯化鈣、硫酸鎂、門冬氨酸鉀鎂等鹽類注射液,但具體原因并沒詳述[2]。

靜注複方氨基酸或氯化鉀,

還需注意什麼問題?

另外,複方氨基酸注射液易繁殖微生物,如将氨基酸打點滴制劑與其它打點滴制劑或藥物混合,有增加理化性不相容和微生物污染的危險性,是以,不主張與其他制劑混合使用[3]。

而氯化鉀與其他藥物配伍時,要考慮可能存在同離子效應、濃度大、二藥輸入速度不比對等等問題。複方氨基酸與氯化鉀同屬于高滲藥物,輸注時需注意滴速的調節及打點滴反應的預防,尤其在輸注速度快、兩組高滲藥物配伍的情況下打點滴反應更易發生[4]。兩者滴速要求如下:

複方氨基酸注射液:周圍靜脈給藥時,通常為成人一次200-400ml,緩慢靜脈滴注,每瓶輸注時間不應少于120min(25d/min)。用量可根據年齡、症狀、體重适當增減。小兒、老人、危重病人應減慢。最好與糖類同時輸注以降低滲透壓和提高人體對氨基酸的使用率。

10%氯化鉀注射液:鉀濃度不超過3.4g/L,補鉀速度不超過0.75g/小時(10mmol/小時),每日補鉀量為3-4.5g(40-60mmol)。

用靜脈泵能避免這個問題嗎?

既然要在控制液體量的前提下補鉀,氯化鉀與氨基酸配伍合理性尚存争議,且易引發打點滴反應,是否考慮由中心靜脈泵入的形式補鉀,這種補鉀方式在某些重症患者中很常見。劉恒選取了70例低血鉀症患者将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采取一般打點滴方式補鉀,而研究組則經中心靜脈微量泵方式補鉀[5]。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血鉀明顯高于對照組,補鉀時長和補鉀液體總量均少于對照組;另外,對照組局部疼痛、靜脈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1.42%,比研究組的8.57%明顯升高。

可見與一般的靜脈打點滴相比,通過中心靜脈微量泵進行補鉀優勢更為顯著,對于提高治療的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優勢更為顯著。

總結:

綜上所述,氯化鉀注射液與複方氨基酸的配伍相容性與穩定性尚缺乏更多、更具體的試驗證據支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兩者同瓶混合靜滴,可能增加血管刺激。臨床需要兩者混合使用時,注意增強無菌操作、關注滴速的調節和做好打點滴反應處置預案。需要限制液體量的低血鉀患者可考慮中心靜脈泵入的形式補鉀,不必要非得兩者混合後滴注。

更多科裡熱門藥,哪裡學?

剛入科的你,想掌握科裡常用藥物哪裡看?哪些情況需要調整劑量?首次使用要不要加倍?溶媒到底用鹽配還是糖配......

作為科裡的老手,注射劑、片劑用藥有何不同?國外用法有哪些可以借鑒?藥物過量如何從容應對?面對入科新人,如何優雅地甩一個連結讓小白去學習用藥知識?

你想要的用藥幹貨

醫生站“循證用藥”專欄都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