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從下面的第5張圖檔下開始)

————————————————————————————————

主張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裡娃唐國明說:尤其為利祿等死,不如為千古留名而生。

唐國明半途哲學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唐國明2019年6月出版開創半途主義文學的《 鵝毛詩 》集。就如唐國明在《半途先生》詩中表達的那樣——

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不在将來,隻在途上

不在别處,不在遠方,隻在路上

不在故鄉,不在他鄉,此刻隻在半途之上

願是高山,願是流水,願是清風明月的模樣

不願貧窮,不願奢華,隻願思危奮發圖強

————————————————————————————

2022年出版,奠定唐國明文人詩人哲人地位、具有飛詩流意、鵝毛飛揚結構、讀後能燒得你飛起來的“詩意流”長篇小說《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集22年心血企圖以文學方式闡釋半途主義哲學、開創“詩意流”文學的跨文體式長篇小說,是一部集詩、文 、史、數、哲于一體的百科全書式史詩與交響曲;是與唐國明的鵝毛詩、《零鄉》構成半途主義系統的三部曲之一。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

《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複原”根據與資料來源于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

再現曹雪芹文筆就是将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續寫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國明說: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唐國明介紹他的書《零鄉》時,如此說——

《零鄉》就是一個展示在無歸的現實路上,表現不停進取乘風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鄉》表達的半途主義,既是哲學思想,又是文學觀念。

《零鄉》寫出了一千萬個理由不能成為作家的唐國明卻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寫了唐國明如何從仰望星空到成為被仰望的星空曆程。

《零鄉》是一本你讀起來沒有負擔,讀後餘音繞梁萬年不絕的書。你可以随時讀幾分鐘或十幾分鐘或一個小時,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讀幾節,就可以随時放下來,忙完你該忙的事,又可以看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的書;你從任何一個入口都可以進入我的生活,但又覺得永遠沒有結束,永遠在繼續,永遠在循環;也就是說你可以從這本書的任何一節開始循環讀下去。

《零鄉》更像是與你面對面親切交談一樣的以非虛構、跨文體、自傳、百科全書的多種方式;以“為讓你認識我自己,我在如此反複地言說給你聽”的架勢,寫出了一個具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閑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之人,在時世推移中,在各種交響與交織土壤下,時有無鄉之感、時有“無用之王”之歎的曆程——通過這種狀态的描寫,反映出那種遠離故鄉沒有歸宿感,折回故鄉卻發現故鄉已不是故裡的場景,在似夢似遊,無所追尋,無處追尋的漂泊中,一邊是對我在時代程序中失去了消失了的鄉村故土用記憶性的文字修複還原、一邊在現有文字古迹中對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邊是在精神遊走中去尋找自己心靈歸屬故土的心路曆程,及我在這種曆程中的徘徊、遊走、尋根、回憶裡,道出了作為進入以網絡式漂泊生存的人類一種無根無确定性無依靠感、與對這個世界迅變的陌生感的‘零鄉’現實,向世界追問我們到底是為夢想而在?還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這個無答案的難題面前,我們隻有在無歸似歸中繼續流浪,不得不又繼續漂泊的“零鄉”現實。使每個有同樣經曆的自我永遠成了一部被“零鄉”化了的“零鄉”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将來,我們隻是在途中,我們隻是在此刻,我們成了途中的我們,我們成了被“零鄉”的我們。——同時此書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文字,寫出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與3x+1猜想,又是如何成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寫出了我如何從一個看牛山山頂上如何到了嶽麓山山腳下,與幾百個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認為不可能成就的夢想的。這其中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在支撐着我?若想詳知,請讀我的80萬字《零鄉》一書。

若說21世紀是流行我唐國明提出的半途主義哲學的世紀,那麼《零鄉》注定是一本以小說、百科全書、自傳,傳達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夢中人、明月清風中人唐國明提出領悟的半途主義哲學最易懂的好書與扛鼎之作。

《零鄉》更是一個展示在無歸的現實路上,表現不停進取乘風破浪精神的文本。《零鄉》雖然有些重複但表達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這些“來回拉抽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樣重複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曆程将此書更好地結成了一個叫“零鄉”的體系;突出了人類重複此刻、此刻重複的重大哲學主題。同時《零鄉》文本中用一種年月日期時間的方式,表達了速變時代,我們被置于一種在途上、無歸、老在此刻的“零鄉”狀态。

我們來到世上,是來成為人才的,不是來成為奴才的。我們已經沒有遠方,沒有别處;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将來,隻有一條讓我們去為夢想乘風破浪、無路可逃之路,隻有此刻與“零鄉”。

唐國明寫《讀項羽》詩說: 甯學項羽做自我,不學古人成皇奴;了卻天下紛争事,隻給虞姬當丈夫。

唐國明說: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萬物永在途上。——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不在将來,隻在途上; 不在别處,也不在遠方,隻在路上。在途上的我們,除了隻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唐國明說: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将來,我們隻是在途上;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别處,我們隻是生活在途上;學生問死,道聽途說,閑言碎語;為菜米油鹽醬醋茶或錢權名利詩酒花,奔波不停,勞作不息;在n是整數前提下,要麼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内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轉圈,将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于“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将自己無限永恒。

唐國明說:我有長風情懷與鵝毛風範;我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閑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

唐國明說:我說的“長風情懷”就是流傳千古的抱負”;我說的“鵝毛風範”就是不記功利得失對一件造福萬世之事的堅持。

————————————————————————————————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

唐國明定理:

1、宇宙星系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于“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随n資料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的形式生成。我們也與這些有形式規定的數字一樣,有的永遠落入圈套難以自拔,有的獲得超越,卻不知所蹤。

2、“任一偶數除以2”加減同一個正整數,能得出等于這個偶數的兩個素數;且兩不對等素數都分布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并與之數差相等。

3、1是2的半途——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或當你到達1時,你想抵達2;當你到達2時,你想抵達4,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将來,隻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處,你隻是生活在途中;你永遠就這樣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于一個未知的“零鄉”。

————————————————————————————————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紅樓中人、自由古體詩人、清風明月中人唐國明作品

————————————————————————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

1、面對“口水、垃圾、下半身、屎尿”詩的飛揚跋扈

………………………………………………

由于寫不出理想的“真詩”,我感到空無,與活着的無意義,那時“死亡”的意識時刻沖擊着我,是以1992年還是一個高二學生不想寫“假詩”的我放棄了寫詩。并且,當自己讀到一些發表在刊物上的詩歌時,我驚訝這就是詩嗎?這也能發表出來嗎?我開始質疑自己,進而開始質疑起那些刊物上的“詩歌”,并且厭惡那些“假詩”,發誓不再寫詩,做一個詩人。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凡沾上“詩”的東西就覺得沾上“屎”一樣。

直到2008年的某一天,通過媒體結識了一個16歲的女孩,一進入她詩花草情的世界,我當時感覺到她就是詩骨詞肌。我們每個星期隻能說一次話,每次在媒體上給她留言。等待她的回話,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她喜歡寫一些她那個年齡詩氣橫溢的散文。她有一天跟我說,她有一個遺憾,她還從來沒有讀到過自己想讀的詩,她讀到一些書上的、發表出來的,她很懷疑那是不是詩。她的那番話,幾乎說出了我的痛感。從1992年起到2008年,我幾乎沒寫過詩了,隻偶爾保留了1994年寫的自己還認為是詩的詩,有點徐志摩《再别康橋》味道的《别離的管箫》。我當時不敢把這詩發給她看,而是另外寫了一首。經過一個星期的反複閱讀,确認之後,才發給了她。她在媒體上回複我說,她讀到真正的詩了。于是後來我每有“詩感”就試着寫一首發給她。即使她喜歡,我并不認為我寫了好詩,寫出了自己理想的詩,其時,我仍遨遊在寫長篇小說的激情裡,沉醉在貝多芬、莫紮特一批人的古典音樂裡。

直到2009年4月10日、11日、12日、13日、15日一個星期裡,一抓着筆,往紙上寫字,就是一首首詩歌。第一天我寫了16首,第二天寫了30多首,幾乎每天寫20多首以上。寫好以後,我幾乎放了一個月,才用電腦打出來,發給她,後來越看那些詩越感覺到自己是一個作家,是一個詩人了。于是放到2010年9月份後,我開始感到我可以将這些投稿了。于是2010年12月在《星星》詩刊上第一次發表了我寫的這些詩作中的三首。我沉醉在第一次發表了自己寫出的理想“真詩”中而快樂不已。

2010年9月,女孩來到長沙念大學,她已經18歲,我們見了面,從靈魂與容貌上、才華上,我們都有想在一起的沖動;但從物質與現實上,我們隻能望而卻步。她當時跟我說,我如果想娶她,我必須得掙很多錢。我當時很沒底氣的說,當她大學畢業時,我應該成名了。沒想到,到2013年6月因我的紅學作品問世引起媒體關注,數不清的網絡報刊、電視媒體紛紛傳播着我隐居麓山10多年,隻為再現《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的事。同時我的清貧也幾乎被衆人所知,文化圈裡的還有人把我當作一個段子流傳,說我在嶽麓山裡打了個茅棚,餓了就喝點山泉水充饑,然後執筆寫作。

女孩在2013年秋已經大四,2014年夏天就要畢業。她與我上了一期節目。因這期節目挂到網上,我在自己的微網誌上轉播時,其題目在她看來有利用她炒作我自己的味道。另外,她覺得我的清貧處境幾乎影響到她什麼,是以從此兩人在觀念上産生了分歧,而斷了聯系。我也歸于甯靜,繼續着從2009年4月後開始的詩歌寫作,将2009年4月那一星期寫的詩歌不斷修正,直到隻剩自己認為是“真詩”的100多首。

到2015年情人節前,《詩刊》第二次發出我的詩作《雪白的鵝毛雪白的牆》。在一位朋友的鼓動下,我開始在媒體上貼出自己的鵝毛詩。在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報》就報道了我的鵝毛詩歌走紅新媒體的事。當晚深夜淩晨1點左右,寫這篇報道的記者來電話告訴我,這篇報道被當時在西安視察的最高上司人看到了,吃飯時不斷跟随行大員提到我的“鵝毛詩”與我“再現《紅樓夢》八十回後曹雪芹文筆”的事,他說他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告知我所在地的上司層,會不會給我帶來好運氣。我們結束通話後,我隻覺得空茫,又覺得這事真實又不真實。雖然我的“鵝毛詩”在網上持續着它的熱度,但無人來投資出版投入市場,鵝毛詩就這樣在口水、垃圾、下半身、屎尿詩飛揚跋扈的時代高貴地存在。我隻能這麼在山搖地動的浪潮沖擊下,坐懷不亂地做寫作的“托爾斯泰”與“薩特” 式的貴族。

………………………………………………

2、貴族樣本

………………………………………………

“文化複興”!中國的“文化複興”的标志在哪裡?我們的“文化複興”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文化複興”的目的是為我們找到文化自信?還是為我們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民族提供證明?

《紅樓夢》在文學方面,至今為止,在中國上下5000年,它無疑是還沒有任何中國文學作品能超越,但它不是殘缺的卻殘缺在我們面前,我花了31年尋殘覓缺,考古複原再現了曹雪芹百回《紅樓夢》。有朋友閱後說,文化複興的标志應當以殘缺的《紅樓夢》得到了完整的再現,以曹雪芹書寫的原貌呈現于世為文藝複興的标志,同時我的“似神仙下凡,火燒不死,尋殘覓缺,考古《石頭記》,不失長風情懷;如曹公在世,雷劈不倒,食風餐月,複原《紅樓夢》,已具鵝毛風範”的精神與我的“死心塌地,刳肝為紙,丢得起,閑雲流水,是非任他衆生論;居高臨下,瀝血書辭,看已透,朗月清風,功過自留後人評”敢于擔當淡然處世的無畏氣概,不愧為中國文化精神的榜樣。另外,我的“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認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與時俱進改造現實命運”之胸懷更是天下人文情懷與貴族風範的樣本。

若在此号稱的太平盛世下,是我有愧于天下?還是天下人有愧于我?我于2017年10月14日早晨7點半至8點半在湖南師範大學附中1608班以題為《曹雪芹的“紅樓夢”到哪兒去了》的講座中講到:“我們現在讀到的《紅樓夢》已經不再是曹雪芹寫的真正《紅樓夢》原版。我們讀到的《紅樓夢》就是說前80回,也是一代又一代學人用其民間發現的零零散散的抄錄本彙校而成。就是程高本120回《紅樓夢》前80回也是從民間搜羅到的抄錄本彙校而成的。而各個時期的抄錄本中有漏字漏句,有的在這個本子上有半句,有的在那個本子上有半句,甚至把語句抄錄颠倒的其他各種現象。是以學者們都按照自己的學問與修養造詣選取。使得各種彙校的本子,雖然整體内容上沒有什麼大的差别,但語句字詞上卻時有出錯甚至有不妥之處,我在研讀中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是以在前八十回以俞平伯先生校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的《紅樓夢》前八十回作底本,以河南鄭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彙校的八十回《紅樓夢》與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彙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校對的本子以考古複原的方式彙校而成文本後,再與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第3版通行本《紅樓夢》彙校一次成文後,加上我在程高本後四十回基礎上去僞存真、考古複原的八十回後的二十回,而編成了一個前後語言風格統一、脈絡貫通,回歸于曹雪芹原意原筆的百回版本。這才算是真正最貼近曹雪芹百回《紅樓夢》最好的文本。”而我在紅學上做出的成就——

(一)、從“索引、考證派”突破到開創“考古複原曹文”紅學

“索引、考證派”紅學的研究者,以嚴謹治學态度,解密的姿态,苦心搜集文獻史料,企圖探尋《紅樓夢》真事隐去的究竟,找到最終解開《紅樓夢》之謎的鑰匙。

“考古複原再現曹文”紅學的創始與集大成者唐國明,開創以考古的方式複原再現《紅樓夢》80回後文本及前80回中的第67回。以文本形式執行個體确切證明了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藏着《石頭記》脂批中提到的百回大文《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曹文20回,鐵證《紅樓夢》程高本後40回作者不是高鹗,也不是所謂的“無名氏”,而是程偉元與高鹗組團根據當時政治文化意識形态的需要進行了搜羅整理添補,其代表作是《唐國明考古複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二)、鐵證了曹雪芹的《紅樓夢》是完成了的,而且他隻寫了100回。其理由在其他文中已有交待,在這不再啰嗦。

(三)、自從唐國明考古出的《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2013年發表問世以來,紅學界的聲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大的變化是,紅學界突然出現了由程高本後40回是續作,到某會長說後40回沒一個是曹雪芹的文字,突然花盡力氣說後40回全是曹雪芹的文筆了。幸好廣大讀者的眼睛是明亮的,那些是謊言,那些是事實,他們自然明白。總之唐國明再現曹雪芹文筆的成功是曹雪芹《紅樓夢》由殘缺到完整呈現的分水嶺。

紅學界:

【1】、由以前否定程偉元高鹗,變為現在肯定程偉元高鹗的功勞。

【2】、由以前說曹雪芹沒完成《紅樓夢》占主流的聲音,現在已經變為曹雪芹完成了《紅樓夢》的聲音占了主流。這些可以由一份政府文化機關于2019年3月22日的“推薦理由材料”可以看出:

推薦唐國明長篇小說《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參評茅盾文學獎的理由——

竟如唐國明在本書的自序中所說“倘若他年雪芹在,國明何須苦十年”,唐國明以從3.5元至9元一天夥食的堅韌“工匠”精神,隐居嶽麓山,十年如一日的對《紅樓夢》八十回後曹雪芹文筆的發現,再以考古的方式複原,再現了《紅樓夢》八十回後曹雪芹文筆的風貌,努力再現了《紅樓夢》曹雪芹文筆的真面目, 這可以說不管在文學上還是在紅學上都是開天辟地的,是以推薦此作品參評。

推薦理由支撐材料——

(1)、從社會反響來看

其書自從在美國與秘魯《國際日報》連載發表問世以來,自2013年起,其追夢事迹已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甯衛視、湖北衛視、安徽衛視、南方衛視等電視台通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無數報刊網絡新媒體報道至今。

(2)、從專家學者讀後的反應來看:

著有《正序紅樓夢》的山東青島紅學家張師定,還在唐國明的書沒出版之前,花了100元買了他的列印本,讀完唐國明《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感歎道:“……書中考古,似浪裡淘沙;揀選真言,如雪芹、玉卿再世。非精心研究紅樓夢者不能為,非有龍象之力者不可達。今睹紅樓曹文複原,滿紙生香、意味深長、天衣無縫、靈巧之至……”

主編魏建國說:“他作品中飛起來的才情,讓人一連欣喜了好幾天”。“尤其是在文字上的曹公風骨和氣度。可以說,唐國明了解《紅樓夢》,了解到了骨髓。”

畫家房企助說:脈絡貫通,一氣哈成,自然成章。

一個網名叫“明天”的讀者讀完他的書後,寫道:此書在還原曹雪芹原著人物命運方面,很好的參考了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文字方面,以對原著進行删改、調整為主,完全另行創作的文字較少。總體而言,這本書很值得一讀。

一個網名叫“野生的年華”的讀者讀完他的作品後在一篇網文裡說他的作品:忠于程高本,高于程高本,情節合理,語言非常貼切。

柳葉青寫詩雲:“四十回裡覓真文,解味紅樓夢中人。俗人皆雲作者癡,先生原來是雪芹。”“十年辛苦不尋常,再把荒唐演大荒,字字皆貼曹公意,頑石補天複華章。”“十年辛苦不尋常,再把荒唐演大荒,百年殘夢誰人補,曹公再世出邵陽。”

就職于中國廣電總局的北京姚多君先生2019年3月23日讀到《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與《唐國明考古複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作詩道:“石破天驚唐國明,解開紅樓立功勳;雪芹脂硯字字血,三百年後有知音。”

2020年5月23日,陳保進上傳百度文庫的“安徽省示範高中培優聯盟2019—2020學年高一春季聯賽國文試卷及答案”中,第21題,請用一句話對下面兩則新聞進行壓縮……材料一《唐國明考古複原的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出版》:2016年,唐國明《<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的問世出版,給這個世界帶來了驚喜,填沒了《紅樓夢》殘缺的遺憾,使我們讀到了曹雪芹筆下《紅樓夢》真正的原貌。是以,肯定的說:因為作家唐國明對《紅樓夢》八十回後曹雪芹文筆的發現,《紅樓夢》從此不再殘缺,《紅樓夢》從此原模原樣地站立在世界文化面前。

2020年7月27日,一個網名叫“康康重組紅樓夢”的在《不要接受不了作家唐國明将發現的“曹雪芹文筆考古複原出來”的事實》一文後回複道:……就是紅樓夢的原貌,和前八十回嚴絲合縫……

一位老者寫詩雲:“嶽麓山下安清貧,書案紅樓聽雨聲。回看紅塵人間事,低歎潇湘又煙雲。”

(3)、從其發表問世曆程來看

2011年先以梗概的方式發表二萬多字于陝西《延安文學》第二期上。

2013年6月在浙江《浮玉》雜志第2期全文發表。

2013年7月31日在美國發行全球的報紙《國際日報》開始連載。

2014年2月在南美洲秘魯《國際日報》連載結束。

湖南邵陽市文化交流對外協會網“文化交流”欄從2014年5月29日到2015年4月5日全文連載完畢。

2015年5月9日全文發表于屬貴州“紅學”權威名刊《紅樓研究》雜志的紅樓夢研究網。

2016年9月《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2017年4月21日《紅樓夢學刊》各官方平台釋出由胡聯浩整理的《2014——2016年紅學書目》,入選2016年書目第二名。2019年被列入《紅樓夢學刊》各官方平台釋出的,由胡聯浩整理的紅學書目“圓夢篇”中。

2017年12月9日,由湖南省湘西州鳳凰縣作家協會主辦的唐國明新書釋出會。

寫其為實作讀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的夢想,從2001年始深居在長沙嶽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閱讀鑽研《紅樓夢》與其“考古複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的工匠精神故事《還有一個這樣的讀書人》于2018年4月獲得河北省第八屆“我的讀書故事”征文一等獎。

(4)、從唐國明如此從程高本後四十回考古複原再現曹雪芹文筆的舉例來看

a、《紅樓夢》文本中一些字詞的用法

《紅樓夢》文本中的語氣助詞“的、地、得”在那時是統統用作“的”,“他、她、它”在那時統統用作“他”,“那”“哪”在那時統統用作“那”,“像”統統用“象”。在此書中凡是關于《紅樓夢》文本的文字,都遵守那時的用法,不要以為是錯字别字。另外,比如“讓坐”“糟蹋”“遭踏”“ 伏侍”“頑”“已後”“抱怨”“捱”“奈煩”等等……這些詞在《紅樓夢》當時的語境中用是對的,如今看像是錯的,但你仔細體會整句話,就會體悟到如此用的妙處。這不是我個人想這麼用,我是遵循《紅樓夢》原來的用詞習慣。

b、在程高本原文第120回最後二段以考古複原方式複活曹文過程的展示:

注意:下文“<>”内的是删除的字句,“()”内的是還原的字句,“【】”内的是還原式添加的字句。

這一日空空道人又從青埂峰前經過,見那補天未用之石仍在那裡,上面字迹依然如舊,又從頭的細細看了一遍,見後面偈文後又曆叙了多少收緣結果的話頭,【在話頭後面便俨然多出了一個《警幻情榜》,一路閱去,隻見開頭是:賈寶玉——情不情。接下去是:金陵十二钗正冊到金陵十二钗各副冊,從“林黛玉——情情”始至四副冊芍官止,餘者女子名字皆不能識别。】便<點>(搖)頭歎道:“我從前見石兄這段奇文,原說可以聞世傳奇,是以曾經抄錄,但未見返本還原。不知何時複有此一佳話,方知石兄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圓覺,也可謂無複遺憾了。隻怕年深日久,字迹模糊,反有舛錯,不如我再抄錄一番,尋個世上無事的人,托他傳遍<,知道奇而不奇,俗而不俗,真而不真,假而不假。或者塵夢勞人,聊倩鳥呼歸去,山靈好客, 更從石化飛來,亦未可知>。”想畢,便又抄了,仍袖至那繁華昌盛的地方,遍尋了一番,不是建功立業之人,即系饒口謀衣之輩,那有閑情更去和石頭饒舌。直尋到急流津覺迷度口, 草庵中睡着一個人,因想他必是閑人,便要将這抄錄的《石頭記》給他看看。那知那人再叫不醒。空空道人複又使勁拉他,才慢慢的開眼坐起,<便>草草一看,仍舊擲下道:“這事我早已親見盡知。你這抄錄的尚無舛錯,我隻指與你一個人,托他傳去,<便>可歸結這一公案了。”空空道人忙問何人,那人道:“你須待某年某月某日到一個悼紅軒中,有個曹雪芹先生,隻說賈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說畢,仍舊睡下了。

那空空道人牢牢記着此言, 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果然有個悼紅軒,見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裡翻閱曆來的古史。 空空道人<便>将賈雨村言了,方把這《石頭記》示看。那雪芹先生笑道:“果然是‘賈雨村言’了!”空空道人便問:“先生何以認得此人,<便>肯替他傳述? ”曹雪芹先生笑道:“說你空,原來你肚裡果然空空。既是假語村言,<但>【有】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沖突之處【亦未可知】,【但知道奇而不奇,俗而不俗,真而不真,假而不假。】樂得與二三同志,【或者聊倩鳥呼歸去之塵夢勞人,更從石化飛來之山靈好客;】酒餘飯飽,雨夕燈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題傳世; 似你這樣尋根問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那空空道人聽了,仰天大笑,擲下抄本,飄然而去。一面走着,口中說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閱者也不知。不過遊戲筆墨,陶情适性而已!"後人見了這本奇傳,亦曾題過四句為作者緣起之言更轉一竿頭雲: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c、從程高本原文第120回最後二段複活出來的曹文正文:

這一日空空道人又從青埂峰前經過,見那補天未用之石仍在那裡,上面字迹依然如舊,又從頭的細細看了一遍,見後面偈文後又曆叙了多少收緣結果的話頭,在話頭後面便俨然多出了一個《警幻情榜》,一路閱去,隻見開頭是:賈寶玉——情不情。接下去是:金陵十二钗正冊到金陵十二钗各副冊,從“林黛玉——情情”始至四副冊芍官止,餘者女子名字皆不能識别。便搖頭歎道:“我從前見石兄這段奇文,原說可以聞世傳奇,是以曾經抄錄,但未見返本還原。不知何時複有此一佳話,方知石兄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圓覺,也可謂無複遺憾了。隻怕年深日久,字迹更模糊,反有舛錯,不如我再抄錄一番,尋個世上無事的人,托他傳遍。”想畢,便又抄了,仍袖至那繁華昌盛的地方,遍尋了一番,不是建功立業之人,即系饒口謀衣之輩,那有閑情去和石頭饒舌。直尋到急流津覺迷度口,草庵中睡着一個人,想他必是閑人,便要将這抄錄的《石頭記》給他看看。那知那人再叫不醒。空空道人複又使勁拉他,才慢慢的開眼坐起,草草一看,仍舊擲下道:“這事我早已親見盡知。你這抄錄的尚無舛錯,我隻指與你一個人,托他傳去,可歸結這一公案了。”空空道人忙問何人,那人道:“你須待某年某月某日到一個悼紅軒中,有個曹雪芹先生,隻說賈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說畢,仍舊睡下了。

那空空道人牢牢記着此言,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果然有個悼紅軒,見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裡翻閱曆來的古史。空空道人将賈雨村言了,方把這《石頭記》示看。那雪芹先生笑道:“果然是‘賈雨村言’了!”空空道人問:“先生何以認得此人,肯替他傳述?”曹雪芹先生笑道:“說你空,原來你肚裡果然空空。既是假語村言,有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沖突之處亦未可知,但知道奇而不奇,俗而不俗,真而不真,假而不假。樂得與二三同志,或者聊倩鳥呼歸去之塵夢勞人,更從石化飛來之山靈好客;酒餘飯飽,雨夕燈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題傳世;似你這樣尋根問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那空空道人聽了,仰天大笑,擲下抄本,飄然而去。一面走着,口中說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閱者也不知。不過遊戲筆墨,陶情适性而已!”後人見了這本奇傳,亦曾題過四句為作者緣起之言更轉一竿頭雲: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我唐國明就是這樣每天在8平方米與從每天3.5元到每天8元的夥食追尋曹雪芹的《紅樓夢》的。各位看官,這是不是貴族的樣本呢?

——————————————————————

作者簡介: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唐國明遵循自己的“ 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名言:

1、1是2的半途,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種飄着永遠抵達不了盡頭的無歸的零鄉狀态。

3、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将來,我們隻是在途中、在此刻。

4、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5、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寫,我在改寫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萬有在增減變化,而不在生滅。宇宙始于似遞增遞減的奇偶造化中,太陽永不會熄滅。

7、人類的文化父親與母親就是文學與數學。

8、在途上的我們,除了隻擁有此刻,我們一無所有。

9、人隻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種可能。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唐國明從《紅樓夢》程高本後40回中将發現的曹雪芹文筆,如同尋找一個被人分屍後的屍骨,将找到的點點滴滴曹文骨肉組織起來,然後以考古複原的方式再現出了《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曹雪芹文筆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紅樓夢》,名為《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複原方式再現《紅樓夢》第67回曹文的基礎上,與對前79回的再次校對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紅樓夢》前八十回、

河南鄭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彙校的八十回《紅樓夢》

與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彙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

以考古複原的方式互相彙校而成,再與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紅樓夢》互校一次成文後,

加上我在程高本後四十回基礎上去僞存真考古複原的八十回後的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這個前後語言風格統一、脈絡貫通,回歸于曹雪芹原意原筆的百回版本——

《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原名《唐國明考古複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

唐國明是誰——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風中人;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有鵝毛風範骨、清風明月肉、閑雲流水血、長風情懷心的文人;

一個胸懷惠澤天下、造福萬代;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着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哲人、半途主義青年;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紅樓夢中人;

一個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傳千古的無用之王的鵝毛詩人;

一個主張去除架構束縛,把古詩寫得天然上口、自然成聲,水到成流、清水出塵的自由古體詩人。

………………………………………………………………………………

展現在唐國明身上的半途主義人文精神,如唐國明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日食随時,起住随所,執筆随心,如閑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 居安甯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 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行萬裡路,窮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

………………………………………………………………………………………………………………………………………………………………

唐國明,男,漢族,半途哲人、鵝毛詩人、紅樓夢中人、自由古體詩人、明月清風中人,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一個現居長沙,集文人、詩人、哲人于一身,開創考古複原再現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開創半途主義、開創詩意流文學的著名作家、學者。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内外書報刊發表文學、紅學、數學方面文章數篇。

2012年在《鴨綠江》雜志發表來源于茨威格10萬多字的非虛構長篇作品《麥哲倫傳》、匹敵海明威《老人與海》的1萬多字的短篇小說《我是麥哲倫》。這小說從2008年初稿,到2012年發表,到如今2021年發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斷修改,現剩1萬5千多字,可以說是唐國明第一篇帶半途主義色彩的小說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迹“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複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将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于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半途主義文學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複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迹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甯衛視、湖北衛視、安徽衛視、南方衛視等電視台通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内外無數報刊網絡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别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并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通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于一個未知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再現曹雪芹百回紅樓夢》(原名《唐國明考古複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志雙月刊發表唐國明半途主義文學探索“鵝毛小說”原創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義文學探索小說扛鼎之作“鵝毛小說”《零鄉》。

2020年10月29日與10月30日,唐國明因微網誌新聞話題#男子蝸居20年想複原紅樓夢#連續兩天上熱搜,成為網絡 “億萬流量”的熱門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國明因新聞話題#男子蝸居出租屋21年複原紅樓夢#上全網熱搜。

2022年4月唐國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圖以文學方式闡釋半途主義哲學的跨文體式長篇小說,集詩、文 、史、數、哲于一體的、開創“詩意流”文學的百科全書式史詩《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觀新聞全網釋出關于唐國明的新聞《湖南一男子蝸居22年複原紅樓夢》,報道唐國明開創半途主義和鵝毛詩。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聞釋出關于唐國明的#男子蝸居22年再現紅樓夢80回後曹雪芹文筆#新聞上長沙同城熱搜。

…………………………………………………………………………………………………………………………………………………

………………………………………

租住在8平米内再現曹雪芹文筆、開創詩意流的著名作家唐國明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除以2”加減同一個正整數,能得出等于這個偶數的兩個素數;且兩不對等素數都分布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并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隻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是以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為:

t﹦[(t÷2)﹣q]+[(t÷2)+q]

(偶數t>2時,q是兩素數與“這個偶數除以2”的數差;除素數2與5外,其素數個位數取數範圍隻能在1、3、7、9中循環取。)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遞增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遞增為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遞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數,通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抵達4、2、1數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回歸無窮資料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流的彙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點上。是以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經過2的n次方合4+6n數的彙聚點,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數x合1+2n或合2+3n的數群,順着這些數群回流,會回流出通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作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循環往複如此存在于宇宙創造着天生着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的表述,是以此萬有通變規律公式為:

……2x ↔ x ↔ 3x+1 ↔ (3x+1)÷2 ↔ ……2的n次方 ↔ …… ↔ 4、2、1……

……2+4n ↔ 1+2n ↔ 4+6n ↔ 2+3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于“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随n資料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作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将來遵循“3x+1”猜想“奇變遞增”“偶變遞減”原則,以大資料形式進入4、2、1循環有序的運轉後,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于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将誕生于這個世界的數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時”發生遞減回到“奇數時”,回到“奇數時”又會遞增回到“偶數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變遞增”“偶變遞減”原則在讓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時這公式也哲學的解釋了循環有序運轉的世界生活系統,就如循環有序運轉的4、2、1形式,是由無數未知數遵循着“3x+1”猜想“奇變遞增”“偶變遞減”原則演變而來與我們照面的——也就是說它是哲學家們一直在追問的“世界為何變得如此”的最好數學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曆史時期都隻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資料流中某個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運作形式的資料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于一個未知的“零鄉”……

…………………………………………………………………………………………………………………………………………………………

3、“半途”哲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在n是整數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無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無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1是2的半途——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處在4的半途中或當你到達1時,你想抵達2;當你到達2時,你想抵達4。但你抵達1時也是在此刻,你抵達2時也是在此刻,你抵達4時也是在此刻;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将來,隻是在途上,隻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數前提下,要麼永遠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無内的流動時空途中永存而在地為生存轉圈,将自己消解耗盡;要不就是處于2的n次方那個至大無外能自由而行的時空途中,将自己無限永恒。你永遠就這樣處在另一個未知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于一個未知的“零鄉”。

我們既不在過去,也不在現在,更不在将來,我們隻是在途中、在此刻,我們都是途中人。我們的生活不是在别處,我們隻是生活在途上。我們都是半途上的産物。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