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帶着羞澀,微笑地向着盛美娟喊了一聲“奶奶”。
她的心瞬間軟化。
從未出過遠門的盛美娟,對非洲甚是陌生。
她沒想到兒子盛曉陽帶回來的竟然是一個小黑人,着實令她驚訝。
但看到小孩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聽見那一聲的呼喚。
她打心底接納了這個孩子。
非親非故的隔輩人,究竟是什麼原因令他們有了緣份?
這個男孩之後的生活會面臨怎樣的困境?

小黑人巴比
01
小黑人叫巴比,他的生父叫阿裡。
阿裡來自非洲多哥共和國。
早年在廣州做生意,結識了巴比媽媽。
兩人你未婚我嫁,漸生情愫。
濃情蜜意沖破國界和膚色的障礙,結下連理,生下一個中非混血兒。
男嬰雖然皮膚黝黑,但小卷發和漂亮的眼睛,活像一個黑色芭比娃娃。
顧名思義,父母給他取名為“巴比”。
但這份中非愛情并不長久。
巴比不到一歲時,父母感情出現問題。
母親一走了之,消失在巴比的生活中。
不久,阿裡帶着巴比輾轉到浙江義烏做起藥材生意。
地域一轉,阿裡像幸運之神降世,生意越做越紅火,成為當地有名的小老闆。
生活品質随之水漲船高。
由于忙于應酬,經常燈紅酒綠至深夜,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小巴比。
他專門請了三個保姆照料自己的兒子。
巴比的生活變得優渥起來。
穿名牌衣服,吃昂貴的奶粉和零食。
保姆們悉心的照顧,讓巴比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俨然像一個養尊處優的小太子。
黑人阿裡,巴比的生父
為了出入友善,阿裡要聘請一個私人司機。
給正在找工作的盛曉陽剛好碰上。
盛曉陽的老實巴交,工作認真負責,随傳随到,讓阿裡十分安心和欣賞。
他在盛曉陽面前,從不擺架子,熱情大方,如兄弟一樣的親。
看到對自己如此器重的老闆,盛曉陽在心裡交了底:他願意跟這個好老闆混一輩子。
但幸福總是短暫的。
有些事,隻有你想不到,卻沒有人做不出。
02
2008年,巴比四歲。
一天,阿裡告訴盛曉陽,他必須親自押送一批藥材回國。
但路途遙遠,工作事情繁瑣,巴比年幼,不便帶上兒子舟車勞頓。
他交給盛曉陽一個重要的任務:幫他照顧巴比。
把老闆當哥們的盛曉陽,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他認定這是作為員工的責任,自己本來就是一個私人司機,以處理老闆的私人事務為主。
因而,照顧巴比,不可拒絕,也沒有理由拒絕。
他把巴比帶回家,與自己兒子同吃同住。
阿裡離開後的一個月,會經常給盛曉陽打電話,詢問兒子的情況,還會定時彙上生活費用。
巴比每次聽到阿裡的聲音都異常興奮,父親一下子離開這個長時間,巴比盼望着阿裡早點回來。
然而,盼望越濃,失望越大。
阿裡的電話越來越少。
司機盛曉陽和巴比
兩個月後,盛曉陽再沒有收到老闆給自己發的工資和生活費。
一直信守承諾的阿裡,從來沒失信過。
盛曉陽擔心阿裡出了什麼情況。
加之小巴比經常會向他詢問:
爸爸為什麼沒有給我打電話?
爸爸什麼時候回來?
忐忑不安的情緒,讓盛曉陽主動地撥起阿裡的号碼。
電話的另一端卻異常地傳出:
你所撥打的電話不在服務區内。
不論重複撥打多少遍,機械式的回答千篇一律。
盛曉陽感覺大事不妙,他轉向給阿裡發郵件,依舊沒人回應。
阿裡突然人間蒸發一樣,完全失聯了。
詭異的是,電話和郵件找不着阿裡,但阿裡在中國的所有生意卻被人有條不紊地快速撤走。
這不明擺着是一場早有預備的計謀:
阿裡要把兒子抛棄,但他要為巴比找一個憨厚的老實人,盛曉陽正是他“囊中之物”。
03
棄子風波,不僅讓盛曉陽丢了工作,沒了生活費,還多出一個黑人小孩子要照顧。
盛曉陽一家三口隻是一個普通家庭,靠着小夫妻兩人打工賺錢,才能免強糊口供兒子讀書。
現在要多養一個小孩,小兩口确實力不從心。
與妻子商量後,他們決定将巴比送到福利院,希望在那裡,巴比能得到社會的關注,有條件不錯的家庭可以收養他。
可是福利院的回複讓盛曉陽再次愁壞腦筋:
巴比不屬于孤兒,也不屬于棄嬰,不符合福利院接收的條件。
一番話把所有希望捏滅。
盛曉陽隻得将巴比帶回家。
巴比在盛曉陽家中
04
一晃眼,兩年過去,阿裡依然了無音訊。
巴比的存在,讓這個小家庭雪上加霜。
生活費入不敷出,妻子經常為錢大發雷霆,小兩口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平靜的生活變得一地雞毛。
看着巴比閃亮的大眼睛,已為人父的盛曉陽覺得巴比是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兩次遭父母的抛棄,自己不能再像他父母一樣,第三次抛棄他,他覺得這是豬狗不如的行為。
同樣他也不能因為巴比,與妻子的感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惆怅之際,他突然想起農村老家的父母。
如果将巴比放到父母身邊,也許費用會節省不少。
他迫不及待地給父母打電話,告訴他們周末會帶上禮物回老家看望。
盛曉陽
05
第一眼看到兒子,老兩口歡喜若狂。
但當巴比從盛曉陽身後探出腦袋後,父母的眼睛瞪得比銅鈴還大。
這是他們第一次直面中非混血兒。
看到盛美娟(盛曉陽的母親)慈祥的眼神,小巴比羞羞地喊了一聲“奶奶”。
盛美娟的心頓時被融化了。
盡管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老伴埋怨自己的兒子接手這種沒腦子的舉動,隻能用一個字形容:笨。
盛美娟立即替盛曉陽說好話:
曉陽憨厚老實,也不知道老闆棄子逃走,最可憐還是小巴比!
盛美娟的話說到重點。
最可貴的是,他從心裡接受了這個孩子,決定讓巴比留在自己的身邊。
那是2010年,巴比6歲。
06
巴比的到來,讓這個傳統思想濃郁的小村莊沸騰起來。
三姑六婆七嘴八舌地讨論,篡猜着這個黑人小孩的來曆。
有人說巴比是盛曉陽的私生子;
有人說巴比是逃難來中國......
閑言碎語鋪天蓋地,席卷着盛曉陽的老家。
盛美娟像練就千年靜心功一樣,充耳不聞。
她隻想用心照顧小巴比,讓他盡快适應農村生活。
剛到農村的巴比對飲食不習慣,從小的富裕生活養成他嚴重挑食的毛病。
新鮮青菜,稀飯入不了他的法眼,倒是喜歡吃外面的泡面等香口的垃圾食品。
盛美娟考慮到這些零售不但沒有營養價值,還得花不少的銀兩。
她想方設法變換着花式,結合巴比的口味,給他做新鮮可口的菜色。
一些日子後,巴比愛上盛美娟做的飯菜,一日三餐吃得津津有味。
隻是水土不服,巴比經常不分晝夜地拉肚子發高燒。
好幾次慌得盛美娟連夜背上巴比跑到村裡的醫院,像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日夜守護在床前。
之後盛美娟發現,每次巴比長出小卷發時,就會鬧肚子。
她索性在巴比的發頭開卷時,立即給他睇掉。
嘗試好幾次,巴比拉肚子的現象果然消失了。
雖然這個說法沒什麼科學依據,但盛美娟對巴比的觀察入微和悉心照料,确實使巴比的身體逐漸得到恢複,适應了鄉村的生活。
巴比做家務
中國一句諺語說得好:人心長在肉上。
巴比看到盛美娟對自己的關懷,全勝所有人,小小心靈長出感恩的種子。
他學會主動打水,幫奶奶掃地做家務。
奶奶腰酸背痛時,給她捶捶背。
盛美娟心裡樂開了花,對巴比更加疼愛有加。
這種愛的深入程度,連自己的親孫子羨慕又妒忌,他對盛美娟說:
“奶奶,你不疼我,你隻疼巴比一個人!”
盛美娟安撫孫子:
“巴比是一個沒有爸爸媽媽的孩子,他比你小,你是哥哥,應該愛護他。”
盛美娟的話發自内心,她除了憐憫巴比,更多地想給他一個真正的家。
07
7歲的巴比到了上學的年齡。
看到小夥伴們都背上書包,手拉着手,高興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唱着“上學歌”。
他跑回家,哭着對盛美娟說:
“奶奶,我想上學。”
巴比很希望能上學讀書
盛美娟的心瞬間繃着地痛,他何嘗不知讀書的重要性。
隻是連續一段時間,問了好幾間附近的學校,均以巴比“來曆不明”“沒有戶口”而拒絕。
盛美娟苦惱萬分,此時的她不知如何回答黑人孫子的話,隻有把他擁進懷裡以示安慰,内心的煎熬,無人能感受到。
正當全家人都為巴比上學之事着急的時候。
一間離家十幾公裡的下陳中心國小給巴比投來橄榄枝。
校長了解情況後認為:
即使沒有國籍,沒有戶口,但到了上學的年齡,必須給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
巴比知道自己可以上學讀書,高興得手舞足蹈,盛美娟總算松了一口氣。
但接下來,她必須為巴比的學費做好準備。
學校離家遠,巴比必須住校,要籌備1800元的費用。
58歲的她,不想給兒子添麻煩,來到一家棉被加工廠做縫紉工。
工資是計件結算,盛美娟一忙起來,直到深夜兩三點都不舍得收工。
她想着多做一些,能持續維持巴比上學的費用,讓他過得舒心快樂一點。
巴比未上學時總希望和小朋友一起讀書,但過上校園生活後,時刻思念奶奶。
獨立的生活讓他知道奶奶為他做了多少事情,操了多少心。
他總盼望着每個星期五的到來,一下課就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向奶奶家飛奔而來。
每一次回家,都能看到奶奶為他準備最愛吃的肉菜和餃子。
他放下書包後,立即給奶奶打下手,歡天喜地地跟着盛美娟的手勢,步伐,幹了起來。
知道自己的讀書機會得來不易,周六日還跟着奶奶到廠裡剪線頭,助力奶奶快速完成工作。
巴比幫奶奶剪線頭
慢慢地,工友,村裡人對沒有血緣的祖孫二人組合改變了看法,多的是羨慕和贊揚,畢竟自己的兒子和孫子都沒巴比這等貼心溫暖。
一股自豪感從盛美娟心底湧出,她要的就是這樣的溫馨和祥。
她還驚喜地發現,巴比很喜歡和自己分享學校的生活,告訴她和小同學之間發生的每一件趣事。
他會主動拿出作業給盛美娟檢查,邀請她一起朗讀。
每一次看到巴比滿分的考試成績,老師表揚巴比勤奮好學,國文課上是領讀者,數學課上是積極回答問題的佼佼者,體育課上更是跑步全年級摘冠者。
盛美娟心裡美滋滋的。
巴比在下陳國小快樂的校園生活,是盛美娟最大的安慰。
08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五年。
巴比即将迎來初考,面臨一個具大的問題:
沒有戶口的巴比不能參加小升初考試。
為讓巴比落戶,盛曉陽一家沒少跑腿。
但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要落戶,必須找到巴比的親生父母。
讓他們來決定巴比的戶籍,以及放棄撫養權。
家裡人心如明鏡,如果能找到巴比的父母,巴比根本不會成為一個棄嬰似的小孩。
顯然這是一個比登天取月還難以解決的問題。
每次盛曉陽詢問相關部門,都是抱着希望乘興而去,最後敗興而歸 。
直至2016年,浙江省出台關于無戶口人員落戶的有關政策,巴比的戶口再一次被提上議程。
經過蘭溪市派出所民警多次往返義烏金華,對巴比父母工作及暫住地的走訪調查與核實,結合具體的情況,終于趕在巴比中考前的半年完成落戶。
那天,正在讀六年級的巴比,收到民警姐姐交在自己手上的戶口簿,激動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巴比和爺爺
他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叫盛天一,是爺爺給他起的。
看到自己的戶口資料白紙黑字,赫然地印在上面,前面還有爺爺和奶奶的資料,說不盡的喜悅洋溢面上。
當記者問他:
現在終于有戶口了,怎樣的感覺?
巴比驕傲地對鏡頭說:
很開心,因為我已經有家了。
中國就是我的祖國!
孩子的心很簡單,由始至終,家就是巴比的第一夢想和追求。
當這一刻到來之時,幸福流露在唇齒笑意間,就如他初見到盛奶奶的一刹那,害羞又驚喜,更帶着對未來美好的向往。
09
2018年,巴比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蘭溪柏鄉中學。
一如既往地努力,使他的成績保持全班前三名。
但陌生的環境,同學不知緣故地對他的膚色的異議,讓處于青春期的巴比極度敏感,心理倍感壓抑。
他何嘗不想有一個完整的家,有媽媽的關愛,爸爸的呵護,而他,隻有爺爺和奶奶。
這份跨越膚色的愛,讓他從國小會珍惜,卻時不時想到自己的父母為何如此決絕。
巴比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不喜歡與人交往,常常一個人靜靜地待着,昔日那個活蹦亂跳的巴比消失了。
盛美娟看出巴比的異樣,知道孩子内心的脆弱。
左思右想後,決定在學校的附近給他報一個“街舞”興趣班。
這波操作,讓巴比重燃對生活和未來的熱情,同時激發起巴比的運動細胞。
能歌善舞的非洲基因,讓他愛上街舞,腦門瓜子靈活,一點即通。
在衆多的學員中,脫穎而出,進步神速。
他把街舞帶到校園,大受同學們的贊賞,結識了不少新朋友。
每次回家,他要向奶奶展現自己新學的舞姿。
那一陣子,就是祖孫倆的開心時刻。
巴比因找回自信快樂地跳着,盛美娟則感受到孫子健康的成長,欣慰而笑。
為了感謝奶奶這麼多年的付出,在中考前夕的母親節,巴比給盛美娟做了一張别出心裁的賀卡,上面醒目地寫着:感恩奶奶。
對他來說,奶奶的愛超越父母的生育之情。
17歲的巴比在再次面對媒體采訪時說:
我是一個幸運的人,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我很幸福。
我以後賺到錢,一定會好好報答奶奶。
盛美娟坦言自己不需要回報,巴比健康成長就是她唯一的願望。
巴比似乎明白盛美娟話中之意,他立即面向鏡頭補充:
如果奶奶不需要我回報,我以後一直陪着她!
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在盛美娟的心裡重如千斤,在巴比的思想裡卻是一輩子的承諾。
如今的巴比是一名高一的學生,他給自己确認第一個人生目标:
我的願望是考上浙江大學,這是離家最近的大學,可以每周回家照顧奶奶。
祖孫兩人的默契,因愛而生。
這段不同血緣,不同膚色,原本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卻因兒子的工作,讓跨輩人續了親情之緣。
奶奶之愛,勝于父母。
盛美娟用她柔弱的肩膀,托起巴比遠大的夢想。
在她博愛的思想裡,沒有任何國際,種族,膚色等差異的雜質,有的隻是女人深入骨子裡的母愛,郁金香似的濃郁。
希望巴比永遠記住自己的承諾,即使以後的人生之路可以走得更遠,也不要忘記:常回家看看,那裡有最愛你的奶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