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带着羞涩,微笑地向着盛美娟喊了一声“奶奶”。
她的心瞬间软化。
从未出过远门的盛美娟,对非洲甚是陌生。
她没想到儿子盛晓阳带回来的竟然是一个小黑人,着实令她惊讶。
但看到小孩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听见那一声的呼唤。
她打心底接纳了这个孩子。
非亲非故的隔辈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们有了缘份?
这个男孩之后的生活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小黑人巴比
01
小黑人叫巴比,他的生父叫阿里。
阿里来自非洲多哥共和国。
早年在广州做生意,结识了巴比妈妈。
两人你未婚我嫁,渐生情愫。
浓情蜜意冲破国界和肤色的障碍,结下连理,生下一个中非混血儿。
男婴虽然皮肤黝黑,但小卷发和漂亮的眼睛,活像一个黑色芭比娃娃。
顾名思义,父母给他取名为“巴比”。
但这份中非爱情并不长久。
巴比不到一岁时,父母感情出现问题。
母亲一走了之,消失在巴比的生活中。
不久,阿里带着巴比辗转到浙江义乌做起药材生意。
地域一转,阿里像幸运之神降世,生意越做越红火,成为当地有名的小老板。
生活质量随之水涨船高。
由于忙于应酬,经常灯红酒绿至深夜,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小巴比。
他专门请了三个保姆照料自己的儿子。
巴比的生活变得优渥起来。
穿名牌衣服,吃昂贵的奶粉和零食。
保姆们悉心的照顾,让巴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俨然像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太子。
黑人阿里,巴比的生父
为了出入方便,阿里要聘请一个私人司机。
给正在找工作的盛晓阳刚好碰上。
盛晓阳的老实巴交,工作认真负责,随传随到,让阿里十分安心和欣赏。
他在盛晓阳面前,从不摆架子,热情大方,如兄弟一样的亲。
看到对自己如此器重的老板,盛晓阳在心里交了底:他愿意跟这个好老板混一辈子。
但幸福总是短暂的。
有些事,只有你想不到,却没有人做不出。
02
2008年,巴比四岁。
一天,阿里告诉盛晓阳,他必须亲自押送一批药材回国。
但路途遥远,工作事情繁琐,巴比年幼,不便带上儿子舟车劳顿。
他交给盛晓阳一个重要的任务:帮他照顾巴比。
把老板当哥们的盛晓阳,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他认定这是作为员工的责任,自己本来就是一个私人司机,以处理老板的私人事务为主。
因而,照顾巴比,不可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
他把巴比带回家,与自己儿子同吃同住。
阿里离开后的一个月,会经常给盛晓阳打电话,询问儿子的情况,还会定时汇上生活费用。
巴比每次听到阿里的声音都异常兴奋,父亲一下子离开这个长时间,巴比盼望着阿里早点回来。
然而,盼望越浓,失望越大。
阿里的电话越来越少。
司机盛晓阳和巴比
两个月后,盛晓阳再没有收到老板给自己发的工资和生活费。
一直信守承诺的阿里,从来没失信过。
盛晓阳担心阿里出了什么情况。
加之小巴比经常会向他询问:
爸爸为什么没有给我打电话?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忐忑不安的情绪,让盛晓阳主动地拨起阿里的号码。
电话的另一端却异常地传出:
你所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内。
不论重复拨打多少遍,机械式的回答千篇一律。
盛晓阳感觉大事不妙,他转向给阿里发邮件,依旧没人回应。
阿里突然人间蒸发一样,完全失联了。
诡异的是,电话和邮件找不着阿里,但阿里在中国的所有生意却被人有条不紊地快速撤走。
这不明摆着是一场早有预备的计谋:
阿里要把儿子抛弃,但他要为巴比找一个憨厚的老实人,盛晓阳正是他“囊中之物”。
03
弃子风波,不仅让盛晓阳丢了工作,没了生活费,还多出一个黑人小孩子要照顾。
盛晓阳一家三口只是一个普通家庭,靠着小夫妻两人打工赚钱,才能免强糊口供儿子读书。
现在要多养一个小孩,小两口确实力不从心。
与妻子商量后,他们决定将巴比送到福利院,希望在那里,巴比能得到社会的关注,有条件不错的家庭可以收养他。
可是福利院的回复让盛晓阳再次愁坏脑筋:
巴比不属于孤儿,也不属于弃婴,不符合福利院接收的条件。
一番话把所有希望捏灭。
盛晓阳只得将巴比带回家。
巴比在盛晓阳家中
04
一晃眼,两年过去,阿里依然了无音讯。
巴比的存在,让这个小家庭雪上加霜。
生活费入不敷出,妻子经常为钱大发雷霆,小两口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平静的生活变得一地鸡毛。
看着巴比闪亮的大眼睛,已为人父的盛晓阳觉得巴比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两次遭父母的抛弃,自己不能再像他父母一样,第三次抛弃他,他觉得这是猪狗不如的行为。
同样他也不能因为巴比,与妻子的感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惆怅之际,他突然想起农村老家的父母。
如果将巴比放到父母身边,也许费用会节省不少。
他迫不及待地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周末会带上礼物回老家看望。
盛晓阳
05
第一眼看到儿子,老两口欢喜若狂。
但当巴比从盛晓阳身后探出脑袋后,父母的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这是他们第一次直面中非混血儿。
看到盛美娟(盛晓阳的母亲)慈祥的眼神,小巴比羞羞地喊了一声“奶奶”。
盛美娟的心顿时被融化了。
尽管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老伴埋怨自己的儿子接手这种没脑子的举动,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笨。
盛美娟立即替盛晓阳说好话:
晓阳憨厚老实,也不知道老板弃子逃走,最可怜还是小巴比!
盛美娟的话说到重点。
最可贵的是,他从心里接受了这个孩子,决定让巴比留在自己的身边。
那是2010年,巴比6岁。
06
巴比的到来,让这个传统思想浓郁的小村庄沸腾起来。
三姑六婆七嘴八舌地讨论,篡猜着这个黑人小孩的来历。
有人说巴比是盛晓阳的私生子;
有人说巴比是逃难来中国......
闲言碎语铺天盖地,席卷着盛晓阳的老家。
盛美娟像练就千年静心功一样,充耳不闻。
她只想用心照顾小巴比,让他尽快适应农村生活。
刚到农村的巴比对饮食不习惯,从小的富裕生活养成他严重挑食的毛病。
新鲜青菜,稀饭入不了他的法眼,倒是喜欢吃外面的泡面等香口的垃圾食品。
盛美娟考虑到这些零售不但没有营养价值,还得花不少的银两。
她想方设法变换着花式,结合巴比的口味,给他做新鲜可口的菜色。
一些日子后,巴比爱上盛美娟做的饭菜,一日三餐吃得津津有味。
只是水土不服,巴比经常不分昼夜地拉肚子发高烧。
好几次慌得盛美娟连夜背上巴比跑到村里的医院,像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日夜守护在床前。
之后盛美娟发现,每次巴比长出小卷发时,就会闹肚子。
她索性在巴比的发头开卷时,立即给他睇掉。
尝试好几次,巴比拉肚子的现象果然消失了。
虽然这个说法没什么科学依据,但盛美娟对巴比的观察入微和悉心照料,确实使巴比的身体逐渐得到恢复,适应了乡村的生活。
巴比做家务
中国一句谚语说得好:人心长在肉上。
巴比看到盛美娟对自己的关怀,全胜所有人,小小心灵长出感恩的种子。
他学会主动打水,帮奶奶扫地做家务。
奶奶腰酸背痛时,给她捶捶背。
盛美娟心里乐开了花,对巴比更加疼爱有加。
这种爱的深入程度,连自己的亲孙子羡慕又妒忌,他对盛美娟说:
“奶奶,你不疼我,你只疼巴比一个人!”
盛美娟安抚孙子:
“巴比是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他比你小,你是哥哥,应该爱护他。”
盛美娟的话发自内心,她除了怜悯巴比,更多地想给他一个真正的家。
07
7岁的巴比到了上学的年龄。
看到小伙伴们都背上书包,手拉着手,高兴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唱着“上学歌”。
他跑回家,哭着对盛美娟说:
“奶奶,我想上学。”
巴比很希望能上学读书
盛美娟的心瞬间绷着地痛,他何尝不知读书的重要性。
只是连续一段时间,问了好几间附近的学校,均以巴比“来历不明”“没有户口”而拒绝。
盛美娟苦恼万分,此时的她不知如何回答黑人孙子的话,只有把他拥进怀里以示安慰,内心的煎熬,无人能感受到。
正当全家人都为巴比上学之事着急的时候。
一间离家十几公里的下陈中心小学给巴比投来橄榄枝。
校长了解情况后认为:
即使没有国籍,没有户口,但到了上学的年龄,必须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
巴比知道自己可以上学读书,高兴得手舞足蹈,盛美娟总算松了一口气。
但接下来,她必须为巴比的学费做好准备。
学校离家远,巴比必须住校,要筹备1800元的费用。
58岁的她,不想给儿子添麻烦,来到一家棉被加工厂做缝纫工。
工资是计件结算,盛美娟一忙起来,直到深夜两三点都不舍得收工。
她想着多做一些,能持续维持巴比上学的费用,让他过得舒心快乐一点。
巴比未上学时总希望和小朋友一起读书,但过上校园生活后,时刻思念奶奶。
独立的生活让他知道奶奶为他做了多少事情,操了多少心。
他总盼望着每个星期五的到来,一下课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奶奶家飞奔而来。
每一次回家,都能看到奶奶为他准备最爱吃的肉菜和饺子。
他放下书包后,立即给奶奶打下手,欢天喜地地跟着盛美娟的手势,步伐,干了起来。
知道自己的读书机会得来不易,周六日还跟着奶奶到厂里剪线头,助力奶奶快速完成工作。
巴比帮奶奶剪线头
慢慢地,工友,村里人对没有血缘的祖孙二人组合改变了看法,多的是羡慕和赞扬,毕竟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都没巴比这等贴心温暖。
一股自豪感从盛美娟心底涌出,她要的就是这样的温馨和祥。
她还惊喜地发现,巴比很喜欢和自己分享学校的生活,告诉她和小同学之间发生的每一件趣事。
他会主动拿出作业给盛美娟检查,邀请她一起朗读。
每一次看到巴比满分的考试成绩,老师表扬巴比勤奋好学,语文课上是领读者,数学课上是积极回答问题的佼佼者,体育课上更是跑步全年级摘冠者。
盛美娟心里美滋滋的。
巴比在下陈小学快乐的校园生活,是盛美娟最大的安慰。
08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五年。
巴比即将迎来初考,面临一个具大的问题:
没有户口的巴比不能参加小升初考试。
为让巴比落户,盛晓阳一家没少跑腿。
但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要落户,必须找到巴比的亲生父母。
让他们来决定巴比的户籍,以及放弃抚养权。
家里人心如明镜,如果能找到巴比的父母,巴比根本不会成为一个弃婴似的小孩。
显然这是一个比登天取月还难以解决的问题。
每次盛晓阳询问相关部门,都是抱着希望乘兴而去,最后败兴而归 。
直至2016年,浙江省出台关于无户口人员落户的有关政策,巴比的户口再一次被提上议程。
经过兰溪市派出所民警多次往返义乌金华,对巴比父母工作及暂住地的走访调查与核实,结合具体的情况,终于赶在巴比中考前的半年完成落户。
那天,正在读六年级的巴比,收到民警姐姐交在自己手上的户口簿,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巴比和爷爷
他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叫盛天一,是爷爷给他起的。
看到自己的户口资料白纸黑字,赫然地印在上面,前面还有爷爷和奶奶的资料,说不尽的喜悦洋溢面上。
当记者问他:
现在终于有户口了,怎样的感觉?
巴比骄傲地对镜头说:
很开心,因为我已经有家了。
中国就是我的祖国!
孩子的心很简单,由始至终,家就是巴比的第一梦想和追求。
当这一刻到来之时,幸福流露在唇齿笑意间,就如他初见到盛奶奶的一刹那,害羞又惊喜,更带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09
2018年,巴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兰溪柏乡中学。
一如既往地努力,使他的成绩保持全班前三名。
但陌生的环境,同学不知缘故地对他的肤色的异议,让处于青春期的巴比极度敏感,心理倍感压抑。
他何尝不想有一个完整的家,有妈妈的关爱,爸爸的呵护,而他,只有爷爷和奶奶。
这份跨越肤色的爱,让他从小学会珍惜,却时不时想到自己的父母为何如此决绝。
巴比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往,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待着,昔日那个活蹦乱跳的巴比消失了。
盛美娟看出巴比的异样,知道孩子内心的脆弱。
左思右想后,决定在学校的附近给他报一个“街舞”兴趣班。
这波操作,让巴比重燃对生活和未来的热情,同时激发起巴比的运动细胞。
能歌善舞的非洲基因,让他爱上街舞,脑门瓜子灵活,一点即通。
在众多的学员中,脱颖而出,进步神速。
他把街舞带到校园,大受同学们的赞赏,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每次回家,他要向奶奶展现自己新学的舞姿。
那一阵子,就是祖孙俩的开心时刻。
巴比因找回自信快乐地跳着,盛美娟则感受到孙子健康的成长,欣慰而笑。
为了感谢奶奶这么多年的付出,在中考前夕的母亲节,巴比给盛美娟做了一张别出心裁的贺卡,上面醒目地写着:感恩奶奶。
对他来说,奶奶的爱超越父母的生育之情。
17岁的巴比在再次面对媒体采访时说: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我很幸福。
我以后赚到钱,一定会好好报答奶奶。
盛美娟坦言自己不需要回报,巴比健康成长就是她唯一的愿望。
巴比似乎明白盛美娟话中之意,他立即面向镜头补充:
如果奶奶不需要我回报,我以后一直陪着她!
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在盛美娟的心里重如千斤,在巴比的思想里却是一辈子的承诺。
如今的巴比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他给自己确认第一个人生目标:
我的愿望是考上浙江大学,这是离家最近的大学,可以每周回家照顾奶奶。
祖孙两人的默契,因爱而生。
这段不同血缘,不同肤色,原本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却因儿子的工作,让跨辈人续了亲情之缘。
奶奶之爱,胜于父母。
盛美娟用她柔弱的肩膀,托起巴比远大的梦想。
在她博爱的思想里,没有任何国际,种族,肤色等差异的杂质,有的只是女人深入骨子里的母爱,郁金香似的浓郁。
希望巴比永远记住自己的承诺,即使以后的人生之路可以走得更远,也不要忘记:常回家看看,那里有最爱你的奶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