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本芬芳,奈何你卻不懂欣賞——《我本芬芳》03

我本芬芳,奈何你卻不懂欣賞——《我本芬芳》03

這個月的主題都被疫情所霸占,以至于忽略了《我本芬芳》這本書的介紹。封控伊始,我便開始閱讀楊本芬寫的三部曲:《秋園》、《浮木》和《我本芬芳》。一個是作者寫她的母親,一個寫她身邊人,一個則是以自己的婚姻為藍本記錄自己的一生。

當時還挺應景,和書中人物的經曆一樣,都是吃不上喝不上。然後隻能在閱讀中獲得一種對世俗生活的超越,以及培養自己對未來的向往。

4月将盡,也該收尾了。

和大多數人的閱讀體驗并不一樣,《我本芬芳》中真正觸動我的不是惠才,而是她的丈夫——呂。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對外人很好,近乎于谄媚。對孫子們也很疼愛,甚至慈祥可愛。唯獨對自己的妻子冷漠無情,甚至殘忍。他不做家務,不對妻子表現出任何柔情,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堅硬如鐵。

是不是有些熟悉?像是誰家的父親,或是爺爺、外公……是的,呂就像是某一特定時期制造出來的特定男人。

此外,呂身上還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他不喝酒,不抽煙,不打老婆和孩子,更不和其他女人搞暧昧。就是對家人缺少體貼和愛護。夫妻二人每次争吵都毫無結果,而當惠才哭着說“想不到你會對我不好”的時候,呂二話不說拔腿就走。就算惠才哭死,他也不會回頭多看她一眼。

惠才生下第一個女兒後,因身體虛弱,希望丈夫可以睡在自己身邊,這樣夜間好幫忙照顧女兒。可就是這樣的要求也被呂直接拒絕,理由是:“我怕血腥味。不睡在你身邊。再說也不能搞得你嬌生慣養”。

《我本芬芳》這個書名,在我看來就是惠才對自己所謂的60年鑽石婚的一次赤裸裸地揭露和控訴。我本芬芳,奈何你卻不懂欣賞。她要用文字去對抗這個荒誕的世界和荒誕的人生。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作者在書中隐隐給出了些線索。

呂在兩歲多的時候,被送給了有些田産的養父母。解放以後,因打土豪分田地鬥地主,養父母被整,直至雙雙跳進村裡的池塘自殺。而此時在同村的窮親身父母因為害怕受牽連,拒絕接納呂,隻給了呂一缸子的米。

我以前不太懂這些個曆史,但親身經曆孟買疫情以及防控後,開始明白社會運作過程中為何會産生悲劇,以及這些悲劇究竟是如何敗壞人、扭曲人、重塑人。尤其當一些悲劇是人禍引起時,你就愈感到惡心和反胃。

而呂就是在這一特殊曆史時期被鍛造出來的一批人類。《我本芬芳》這本書并沒有繼續往下深挖,作者隻停留在記錄上面。

很顯然,呂早年的成長經曆,使得他過早地關閉了情感通道。以至于他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去過家庭生活,如何向他人去表達感情。雖然人活着,可是心卻是封閉的,扭曲的。

書中有一處細節,我讀來甚覺震撼。

惠才後來結紮,母親趕過來照顧她。一日,惠才請呂幫忙把雞給殺了。沒想到呂當即發作,将衣袖往上一捋,指着聞聲趕來的母親大聲說道:“你不會做人,你不會做大人!前兩天她已吃了一隻雞,你都沒叫我吃一點,假心假意都沒有,你就是這麼偏心!”

之是以被這段對話給沖擊到了,是因為在呂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被生活蹂躏的體無完膚後,是一種什麼樣的表現。你會覺得這樣一個男人好可憐,同時看着他你又會覺得非常無助。既不能罵,又不能怪,還不能說,隻想徹底逃離,逃離這個肮髒的世界。

人生悲劇,以此為甚。

當然,《我本芬芳》這本書讀起來還是充滿希望的,因為你會在惠才身上看到一種救贖,看到希望。

起初我認為那是她身上的一股靈氣。後來發現不是,而是她對生活始終抱有的期待和憧憬,以及為此而不斷做出的種種嘗試。可能越是在困頓時,就越是需要細心呵護心中的火苗。書本和知識,在此時此地就是個好東西。就像晚年,她還在文字中尋找某種希望,甚至在用文字對抗世界的荒誕與虛無。

希望那些芬芳的人,能被這個世界欣賞。

好了,今天就到這吧~

Ps:請相信,我所說的都是錯的。

往期文章:

1、《團長收尾 | 疫情中的私人生活記錄與反思13》

2、《分寸感 | 疫情中的私人生活記錄與反思12》

3、《回報 | 疫情中的私人生活記錄與反思11》

4、《觀念的圍城 | 婚姻中困住我們的究竟是什麼——《我本芬芳》02》

5、《無題 | 疫情中的私人生活記錄》

6、《蝶戀花 | 醒來的女性——《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番外12》

7、《清明随筆 | 一個人何以芬芳?——《我本芬芳》01》

8、《一波三折的三月——3月總結【2022】》

9、《觀念的力量 | 性、愛情與婚姻的前世今生——《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45》(完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