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系列之⑧:16世紀戰争武器(上)

作者:輕兵器
走進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系列之⑧:16世紀戰争武器(上)

專門介紹輕武器的權威軍事刊物!

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在16世紀戰争展區中,以實物、圖檔的形式展現了意大利戰争和英西武裝沖突中使用的盔甲與武器——

走進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系列之⑧:16世紀戰争武器(上)

16世紀步兵長矛,長5846mm,這樣的長兵器在這裡垂直展示。居中位置為16世紀重騎兵

16世紀,歐洲最大的軍事沖突是意大利戰争。意大利戰争是發生在1494~1559年間一系列戰争的總稱,也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與法國瓦盧瓦王朝為争奪歐洲霸權而爆發的大規模戰争。在長達60多年的時間裡,意大利成為歐洲的大戰場,羅馬、威尼斯、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米蘭等意大利城邦國均被卷入其中,參與戰争的還有衆多歐洲列強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意大利戰争結束後,不同規模的局部戰争依然時有發生,其中對英國影響最大的是16世紀中後期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的沖突,在1588年的海戰中,英國海軍一舉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這些戰争,都促成了軍事政策的變化和武器裝備的飛躍式提升。

在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這一展區可以看到16世紀戰争的幾個顯著特征:火槍兵的突起改變了傳統的長矛步兵的作戰方式;新的戰術陣形“西班牙方陣”在實戰中顯示了強大威力;重騎兵逐漸被中型騎兵和輕騎兵取代;冷熱兵器混合使用及各兵種協同作戰成為克敵制勝的關鍵因素。

走進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系列之⑧:16世紀戰争武器(上)

16世紀長矛步兵,其身着的“corslet式”半身盔甲産自意大利北部,約1570~1580年,這種半身盔甲被大量出口到除德國之外的歐洲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長矛兵

16世紀早期,人數衆多、排列成緊密方陣的長矛步兵依然是歐洲大陸戰場上的主力。其中最著名的長矛步兵來自瑞士和德國,他們裝備精良、骁勇善戰,并作為雇傭兵出現在不同的陣營中。

這一時期步兵的防護裝備明顯提高,一種被稱為“corslet式”的半身盔甲在歐洲大陸被廣泛采用。這種盔甲主要産自意大利北部的米蘭和布雷西亞,這兩座城市從中世紀開始就成為了歐洲盔甲的制造中心。在16世紀,這裡的盔甲工匠設計制造了許多相同風格、不同款式的盔甲配件,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組合成步兵使用的半身盔甲。這種被稱為“corslet式”的半身盔甲被大量出口到除德國之外的歐洲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半身盔甲的各個部件,更加側重于要害部位的防護和實戰需要。步兵佩戴的頭盔均為輕型頭盔,一種西班牙風格的梳子型高頂輕盔,得到廣泛認可,成為十分流行的款式。由德國工匠發明的頸圈護甲不僅提供了有效的頸部防護,而且可以使胸甲和背甲穿着更為舒适,這種設計自1500年起傳入意大利後便被廣泛采用。

盔甲制作益發精益求精,一個展櫃裡展出的7組不完整的盔甲部件,大部分都帶有時髦的蝕刻、浮雕等裝飾元素。其中,一組勃艮第盔甲元件,上面帶有“勃艮第十字”和金羊毛騎士團的火石标志以及制作者标記“AG”,表明它出自德國慕尼黑最著名的蝕刻工匠安布羅希奧斯·金裡奇之手;一組産于1500~1510年的德國盔甲部件,上面帶有紐倫堡産品品質管理标記,表明産品通過了嚴格的品質檢驗;一個産于北意大利的胸甲,銘刻了所有者的标志,表明它是盔甲工匠為客戶量身定制的。

走進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系列之⑧:16世紀戰争武器(上)

16世紀長矛步兵的盔甲武器

步兵盔甲元件:分别來自勃艮第、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弗蘭德等地

長柄兵器:意大利劍刃戟1、2;東歐月牙戰斧3;德國戟4、5;矛尖錘6;英國長矛7;英國都铎王室慶典戰戟8;意大利長矛9;意大利鈎鐮槍10;英國鈎鐮槍11;德國戟12;瑞士戟13;德國步兵劍14;德國步兵短劍15;德國步兵匕首16;英國圓盾17;意大利/西班牙圓盾18;威爾士圓盾19

走進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系列之⑧:16世紀戰争武器(上)

西班牙風格梳子型高頂頭盔,約1520~1530年

展品中有3個16世紀早期的圓盾,分别來自于英國、意大利和威爾士。圓盾是步兵的防禦裝備,使用鐵、木、帆布、皮革制作,通常配備給沒穿盔甲的步兵使用。展品中有一件帶有凸浮雕和蝕刻裝飾的圓盾,制作于意大利,約1520年,表現了當時西班牙流行的裝飾風格,它屬于一套相同裝飾風格的步兵盔甲的套件,與之比對的那套步兵盔甲現存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巴傑羅博物館。不難看出,這種高度裝飾的盔甲和盾牌主要是用來展示的,很少會出現在戰場上。

步兵使用的武器仍以長兵器為主:步兵長矛,全長5846mm,從15世紀中期一直流行至16世紀并延續使用到17世紀初,主要用于大規模的步兵方陣,以對抗騎兵和試圖近戰的步兵,博物館将這種超長的長柄武器放置在中央大廳與人物模型一起展示;意大利劍刃戟,一種“劈砍型”單刃兵器,刀身很長,彎成凸型,上面有一個小的鈎狀,起防禦作用,這種兵器最早記載于13世紀;德國戟、瑞士戟,從16世紀開始在整個歐洲廣泛使用,同時也更多地用于皇室衛隊和皇家部隊的慶典儀式;鈎鐮槍,最早發源于英國,它的“孿生兄弟”是意大利鈎鐮槍,15世紀,意大利制造的鈎鐮槍在武器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進入16世紀後英國開始大批量生産英式鈎鐮槍,并出口到整個歐洲,英式鈎鐮槍也與德國/瑞士戟一樣,被各國的皇室衛隊采用;“月牙戰斧”(Halberd),據介紹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武器”,主要流行于俄國、波蘭等東歐國家;一種帶有矛尖、形似“羊角錘”的兵器較為罕見,博物館對這件展品未做具體介紹,據說仍在考證之中。展出的步兵武器中還有闊劍、長劍、短劍、匕首,這些通常為騎兵使用的武器是德國雇傭兵的裝備,當時德國雇傭兵會同時配備一把雙手重劍和一把相同款式的短劍或匕首。

火槍兵

從15世紀中後期開始,步兵配備火槍逐漸成為歐洲戰場常見的現象。火槍作為一種新型武器,與弩相比造價更低,可以大規模配置;與長弓相比,具有操作簡單易于掌握的優點,無須經年累月地訓練。是以到了16世紀以後,火槍的應用愈加廣泛,火槍兵的突起改變了單一的長矛步兵作戰方式。博物館的一個展櫃展出了4件具有代表性的早期火槍實物樣本。

走進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系列之⑧:16世紀戰争武器(上)

早期手炮和火繩槍

鐵質手炮20,産于低地國家,15世紀末,全長1305mm,槍管長720mm

銅質手炮21(木質槍托為複制品),産于德國,16世紀早期,全長1565mm,槍管長975mm

鐵質手炮22(木質槍托為複制品),産于德國,16世紀中期,全長1575mm,槍管長990mm

火繩槍23,産于德國,約1510年,全長1055mm,槍管長750mm

第一件展品英文名稱“handgun”,中文通常譯為“手炮”,制作于15世紀末,産于低地國家(指佛蘭德地區,位于現今的荷蘭、盧森堡、比利時)。這是一種結構極其簡單的最早期的手持火器,它隻有一根鐵質的槍管和槍管後面延伸出來的一段鐵條,全長1305mm,槍管長720mm,槍管下面有一個鈎子,用來抵住架杆以吸收發射時産生的後坐力,射擊前須從

槍口處裝填彈丸和火藥,另外還要在槍管上端的一個傳火孔處撒上一些火藥,射擊時由射手或其他人使用火繩将其點燃,對準目标的大緻方向發射。這種火器最先出現在低地國家,并被大批制造。

第二件展品是一支銅管“手炮”,産地德國,16世紀早期,全槍長1565mm,槍管長975mm,與前一支手炮相比體積增大,槍管下面的鈎子增大,鈎子前方呈波浪形,槍管後面延伸的金屬長條被木質槍托取代。

第三件展品是一支鐵質槍管的大型手炮,産于德國,16世紀中期,槍托為複制品,全槍長1575mm,槍管長990mm,口徑0.90英寸(約22.9mm),非常笨重,總品質約為23kg,開火時需要倚靠牆或托架支撐。

第四件展品英文名稱為“Matchlock”(火繩槍),産于德國,約1510年,這種型号的火繩槍出現在16世紀早期,輕型槍管配有木質全托,全槍長1055mm,槍管長750mm,口徑0.595英寸(約15.1mm),帶有槍機(已遺失),并設有照門和準星,看起來頗具現代感,它是在手炮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第一種帶有槍機系統的輕型火器。(待續)

(本文發表于《輕兵器》2018年12期,公衆号文有删改)

編輯:曾振宇 李博聞

校對:魏開功

輕兵器官方微網誌:@輕兵器

輕兵器頭條号:輕兵器

輕兵器快手号:QBQ_208

輕兵器抖音号:qingbingqi

有專業有态度的公衆号,歡迎關注,領取你的最權威輕武器攻略

訂閱數字版,将《輕兵器》随身攜帶👆

小輕優選圖書、

官方文創打包帶走~

走進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系列之⑧:16世紀戰争武器(上)

你點的每個好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