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和吉利合力打造的smart精靈#1如約而至。
4月25日,smart精靈#1率先在國内開啟預售,推出Pro+和Premium兩款車型,新車補貼後預售價格分别為19萬元和23萬元。
比起十多年前剛進入中國市場那會兒,記憶中的smart此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門變四門,微型Coupe長成了緊湊型SUV,新的十分徹底。“長大”的smart其空間表現在同級中有着很強的競争力,尤其是軸距,連車身寬度都比現款奔馳C級還寬了2毫米。得益于純電平台架構以及後驅車的特性,smart精靈#1與特斯拉一樣多出了一個前備廂的儲物空間,第二排的座椅在四六放倒後,後備廂的空間可以拓展至986升,配合3.3千瓦反向供電功能,smart精靈#1已經足以在趕露營潮流的年輕人心中掀起些波瀾了。

如果從設計的角度去解釋這種新,便是smart首席設計師所說的,“(它)酷炫一些,更成熟了”。在smart精靈#1上使用的無框車門、搭載的12.8英寸的中控屏、64色氛圍燈、啞光金屬漆的闆面、帶十三個揚聲器的beats音響系統……為了吸引Z世代的年輕人,smart使出了渾身魅力。
煥新之後,smart将以一個新奢純電科技品牌的身份,征戰大衆市場。一切正按着三年前吉利與奔馳合作時定下的計劃穩步推進着。雖然它與人們記憶中smart的形象已經大為不同,但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告訴記者,“它(smart)隻是像個孩子一樣長大了,更優秀了,别的都沒變。”
在他看來, “(smart對)探索未來都市交通最佳解決方案的追求是從來沒有變的”。 smart的名字其實是一個組合詞,來源于 “Swatch-Mercedes-ART”,彼時,對小車滿腔熱情的Swatch在曆經波折之後遇到了奔馳,因為懷着同樣的夢想,smart就這樣在1994年橫空出世,在微型車非常稀少的年代,借由smart,奔馳和Swatch共同為城市出行打開了一種全新的可能。
“不受限”、“不被定義”就這樣成為了品牌的一種精神,而新世代的smart,正如佟湘北所說的那般,仍在探尋着屬于未來出行的最佳解決方案。
比如“比肩行業最高技術水準的ADAS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和“高通骁龍8155智能座艙晶片加持的智能座艙”,以及在搭載了碳化矽功率子產品的電機後實作的“裡程無憂”……
不管改變後的smart帶來的是驚喜還是失望,smart精靈#1依然受到了“在預期内”的熱情關注。據品牌方透露,在開啟小訂之後的二十四個小時,smart精靈#1收到的訂單數量已經超過了一萬份。佟湘北說對銷量非常有信心,但,比起銷量數字,他們更看中的是一個品牌的細水長流,“確定可持續性盈利的商業模式”是成長之後的smart的目标。
事實上,作為兩門小車而存在的smart,雖然風頭十足但并沒有能夠在其有限的生命裡為奔馳賺到一分錢。遇到吉利之前的二十年,smart一直都在虧損,有媒體報道稱,“直到2019年宣布停産燃油車,戴姆勒在smart公司上的累計虧損總計達到40億歐元”。
這可能是smart“變大”最重要的原因。為了實作可持續的長期發展戰略,這一次品牌思考得十分透徹。簡單來看就是産品端要始終保持對Z世代人群的吸引力,佟湘北說:“他們要去到哪個細分市場,需要什麼樣的産品市場服務,我們就去哪裡,與他們共創未來”。
同時,煥新之後的smart,“要建立自己的多矩陣産品家族系列,絕對不是以前隻有一款smart fortwo的小車時代”。除此之外,在管道端,smart在中國和歐洲這兩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都将采用“D2C直銷代理商業模式”,有了吉利和奔馳現有的強大網絡撐腰或意味着smart在歐洲、中國乃至東南亞的商業版圖能夠比想象中更快地拓展。
如果一切順利,smart精靈#1會在今年第四季度向首批使用者傳遞。“我們對smart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非常有信心,并且堅信全新smart精靈#1,能夠在新能源市場中快速打開局面,獲得市場與使用者的認可。”佟湘北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