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外婆是曹雪芹偏愛的一個老村婦,她是普通的莊稼人,但是,她又跟普通的農婦不一樣,因為劉外婆是智慧的老農婦。
原著中,劉外婆三進榮國府,每一次出場,劉外婆的表現都讓人連連稱贊,在她身上,永遠有你想不到的驚喜,讓人覺得又愛又喜。
一、有勇有謀
這個詞語用在一位老婦身上,聽起來不太合适,但是,劉外婆配得上這4個字,她真的是膽大又心細。
劉外婆跟着女婿一起生活,平時幫忙照顧着一對外孫,因為是住在女婿家,她很知趣,盡心盡力幫襯着。那一年冬天将至,家裡過冬的一應物件還沒置辦,女婿心急喝悶酒。劉外婆也知道他的難處,想好好勸慰一番。
沒想到女婿狗兒滿腹牢騷,認為劉外婆是在說空話,隻會動嘴,也沒有好辦法。
“這倒不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看菩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隻要有一絲機會,劉外婆覺得就應該試一試。
劉外婆靈機一動,她想到了金陵王家,現在二小姐已經成了榮國府賈政的夫人,可以從王夫人這裡想點法子。狗兒想讓劉外婆先去一趟,試試風頭。劉外婆不肯,覺得自己這副窮酸樣子,根本登不得那侯府大門。于是,狗兒給她出了主意,讓劉外婆帶着闆兒,找王夫人的陪嫁周瑞家的,讓她引薦進府。
劉外婆想了一下,覺得這個方法可行,于是就答應了,她說:“果然有些好處,大家都有益,便是沒銀子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女兒女婿鼓動了幾句,劉外婆就下定決心去賈府走一趟,說明她根本就不害怕去。賈府是什麼規格,放到現在,那就是一線城市中的四大首富之一,豪宅大院,下人都算得上是有錢人,劉外婆隻是見過一次王夫人,她就敢去試,不得不服。
劉外婆隻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農村婦女,有時候家裡還吃不上飯,為了家裡日子好過一些,劉外婆壯了膽子去了賈府。
是以,我說劉外婆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她先是想到了有這門遠房親戚,又跟女兒女婿商議之後,從王夫人的陪嫁入手,并不是莽撞地上門求王夫人。先去找周瑞家的,可以探探口風,如果可以就可以進行下一步,如果沒門,那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二、本分
周瑞家的還挺靠譜,雖然她也是為了在劉外婆這個窮人面前裝點面子,自己臉上能光彩些,她給劉外婆引薦到了王熙鳳那裡,王熙鳳給了劉外婆二十兩銀子讓他置辦點物品,還給了點零錢雇車回家。
劉外婆确實不是一般人,從王熙鳳那裡出來,她的做法太聰明了,原著中是這樣寫的:
“劉外婆便要留下一塊銀子與周瑞家孩子們買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裡,執意不肯。”
因為是周瑞家的幫忙,她才能見到了王熙鳳。她原先找的是王夫人,以為是王夫人當家,說明她對賈府一點都不了解,王夫人早就不管這些家事了,如果沒有周瑞家的,劉外婆進了賈府,也會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撞,還得被人趕出來。劉外婆給周瑞家的一塊銀子,一是表示謝意,二是說明她本分,知道自己是借着周瑞家的光了。
為什麼說她本分?看她第二次進榮國府就知道了。
很多人見了一次“大上司”,就認為自己攀上了“大上司”,下次可以直接找頭兒,不用通過其他人,這樣的做法是很不規矩的。劉外婆不一樣,她第二次來賈府表示謝意時,還是通過周瑞家的。
“忽見上回來打抽豐的那劉外婆和闆兒又來了,坐在那邊屋裡,還有張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
劉外婆上次也見了王熙鳳,也認識了平兒,她完全可以跟看門的人說是來找平兒的,但是她沒有這樣做,她還是先去找了周瑞家的。這一點就能證明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做事有規矩,是個本分人。
三、自嘲
劉外婆進大觀園,真是開了眼了,在參觀大觀園的過程中,劉外婆在賈府那些人的眼裡,就是一個跳梁小醜。劉外婆心知肚明,衆人嘲笑取樂她,她也不生氣,還故意自嘲逗樂大家。
王熙鳳用花插滿劉外婆頭上,劉外婆卻笑說:“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
劉外婆後來把巧姐贖出來的時候,她一把抓下了巧姐頭上戴着的粉色花朵,這個細節就證明劉外婆知道戴花就是取樂别人的,自己就像隻猴子一樣被人耍玩。
在大觀園裡,劉外婆明知道别人是看她笑話,她還盡力配合演出。她故意把“省親别墅”讀成“玉皇寶殿”,還誇惜春是仙女下凡,把大觀園說成比年畫還要美,在試吃茄子時,一個勁地說不是茄子味,劉外婆一直在向賈府的人展示自己沒見過世面,以此來奉承擡高賈府,讓他們高興,真是不得不佩服。
劉外婆窮,她承認自己窮,不像有些人,明明窮,還善妒,看到有錢的親戚,表面奉承,背地裡說些嘲諷的話。劉外婆一直承認别人的好,是真心地贊美,她也不覺得自己窮有多麼丢人,因為這是事實,别人笑話自己幾聲,也沒什麼大不了。
四、察言觀色
在跟賈母見面時,劉外婆的察言觀色能力真是一流,到了賈母屋裡,在那麼多夫人丫鬟小姐中,劉外婆先找賈母。
“隻見一張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後坐着一個紗羅裹的美人一般的一個丫鬟在那裡捶腿,鳳姐兒站着正說笑。劉外婆便知是賈母了,忙上來陪着笑,福了幾福,口裡說:‘請老壽星安。’”
劉外婆一點都不怯場,頭腦很清晰。王熙鳳讓她講一講村野趣事,劉外婆先是推脫一番,又觀察了一會,她決定編幾個:
“那劉外婆雖是個村野人,卻生來的有些見識,況且年紀老了,世情上經曆過的,見頭一個賈母高興,第二見這些哥兒姐兒們都愛聽,便沒了說的也編出些話來講。”
劉外婆先是編了一個關于下雪天柴堆的故事,沒想到,馬棚突然走水了,賈母膽小,最忌諱着火、發水這樣的事,于是派人去拜拜“水神”。
“賈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燒香。”賈母随口一句,劉外婆記住了。
劉外婆聽到了這句話,她就猜到賈母信這些,于是又編了一個九十多歲老奶奶信佛得孫的事,讨賈母歡心。賈母一聽,高興極了,這個故事也甚合王夫人的心意。
不愧是劉外婆,九十歲得孫子這個故事,奉承了賈母3次:一來是說賈母信那些東西是很有用的,賈母信得好;二是寓意賈母會長壽,也能活到九十多;三是說賈母會有兒孫福,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劉外婆這察言觀色能力,真非一般人能比,她會揣摩别人的心理,一猜一個準,好像在深宅大院待過的婆子一樣。
五、說話
會說話的人,說出來的話,就是讓人心裡舒坦。劉外婆雖然不識幾個字,但是,她說話的技巧,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
在大觀園中,鳳姐和鴛鴦讓她讨好賈母,事後也覺得有些過頭了,她倆說讓劉外婆别生氣,是鬧着玩的。
劉外婆說:“姑娘說那裡話,咱們哄着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裡惱,也就不說了。”
劉外婆這話一說,鳳姐和鴛鴦心裡就沒了負擔,她自己也給自己找回了面子,剛才扮醜、被捉弄的事,都是鬧着玩的,自己隻是在和你們玩兒。
窮人家沒有什麼好東西,劉外婆第二次來賈府,是想表示謝意的,她帶了很多自己家種的瓜果蔬菜,也想讓别人覺得這些東西也是稀罕物。
原著中,劉外婆是這樣說的:“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并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這個吃個野意兒,也算是我們的窮心。”
劉外婆是示意這些東西都是家裡最好的,是頭茬,也就是說是剛成熟的瓜果,很新鮮。這些好東西原本該是拿去賣的,但她沒有賣,先拿來給各位姑奶奶嘗嘗鮮,說明重視賈府。這樣一說,這些東西倒是有錢也難買的,是自家種的,挑最好的送來的,劉外婆這就是在換個方法誇自己的東西好,帶這些東西是心意。
在大觀園吃點心時,各式各樣的點心,劉外婆根本沒見過,如果是一般人誇獎,會說“真漂亮”、“太好看”了,劉外婆不是,她說:
“我們那裡最巧的姐兒們,也不能鉸出這麼個紙的來。我又愛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給他們做花樣子去倒好。”
她家那邊手最巧的女人,用紙剪都剪不成這麼漂亮,更别提是做成面果子了,意思也就是說,這些點心太精緻了,手藝是最好的了。
劉外婆會說話,為她自己也帶來了好處,這一次回家時,帶走了這些東西:108兩銀子,青紗、綢子數匹,各樣内造點心,兩鬥禦田粳米,各樣幹果,老太太的幾件新衣服,一些藥材,等等。這些好東西,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劉外婆這次真是滿載而歸。
一說就說到别人心坎裡去,沒有人聽着不舒服,劉外婆真是把所有的人都誇了一遍。俗話說得好,會說話的人,走到哪都餓不着肚子。
六、感恩
劉外婆第一次進賈府,王熙鳳給了她20兩銀子,這就夠劉外婆家花一年的了。劉外婆一直記着賈府的恩情,第二次去賈府,她隻是想送些東西,表達謝意,沒想到回去的時候,又帶走了那麼多好東西,這也是因為她感恩帶給她的福分。如果她拿了20兩銀子,不知足,不知道感恩,第二次空手去,還是去要錢,恐怕她連一個子也要不到。
這些瓜果蔬菜隻是劉外婆懂得感恩的展現之一,在巧姐的事情上,劉外婆真的诠釋了什麼叫知恩圖報。
“我們若不仗着姑奶奶,他的老子娘都要餓死了。如今雖說是莊家人苦,家裡也掙了好幾畝地,又打了一眼井,種些菜蔬瓜果,一年賣的錢也不少,盡夠他們嚼吃的了。這兩年姑奶奶還時常給些衣服布匹,在我們村裡算過得的了。”
通過王熙鳳的幫襯,劉外婆一家人現在過得不錯,在他們村裡都算是好的了,她記着這份恩情。王熙鳳出事以後,劉外婆一聽說,馬上就進府看望。
在原著中,賈環想把巧姐賣給外藩做妾,賈琏不在家,王熙鳳病危,沒有人能幫助王熙鳳。劉外婆出了主意,讓狗兒偷偷把巧姐接到她們那邊,她當媒人,嫁給當地大财主,日子也會過得不錯。王熙鳳說聽劉外婆的,也就是把巧姐的後半生都托付給劉外婆了。
在電視劇中,這裡和原著不同,王熙鳳入獄,劉外婆過來探監,得知巧姐被賣到了南省瓜州,她說一定要把巧姐找回來,王熙鳳這個時候把劉外婆當成了恩人,還給她跪下了。沒想到,王熙鳳風光一世,最後能幫她的竟是劉外婆,這一跪,為了她唯一的孩子巧姐,是應該的,劉外婆也承受得起。
劉外婆不負所托,找到巧姐,可是老媽子不放人,劉外婆回家賣房賣地湊夠了銀子,才把巧姐贖了回來,最後嫁給了闆兒,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劉外婆當初得了王熙鳳的恩惠,王熙鳳出事後,她沒有躲遠,還想着去幫忙,這樣的劉外婆很重情重義。
最後:
劉外婆在《紅樓夢》中的形象,最接近普通大衆,但是,她身上又多了一層智慧的光環,很多人達不到她那種境界。
她說的話裡透着智慧,處世之道讓人稱贊,懂得感恩,用裝傻賣呆去博賈母一笑,劉外婆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作者: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