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吉利第一款PHEV了,卻是第一款有機會走量的PHEV。
4月26日,搭載雷神Hi·X超級電混系統的帝豪L雷神Hi·X正式上市,補貼後售價12.98-14.58萬元。是個明眼人都清楚,這個價格就是瞄着秦PLUS DM-i去的。

隻不過,熟悉吉利的人應該了解,這家中國車企的志向絕非内戰第一。
姑且不提過去,單從去年推出“中國星”系列,并且相當直白地提出颠覆口号以來,就知道其目标直指合資品牌,志在全球市場。
是以,表面上帝豪L雷神Hi·X與秦PLUS DM-i是争鋒相對的宿命對決,本質上卻是志同道合的對手兼隊友。
畢竟,宿命對決不一定就要決生死,也可能是攜手共進。
反超合資轎車的機會來了
别看自2014年以來,自主品牌吃盡了SUV紅利,如今已是占據了SUV市場的近半壁江山,并且幫助自主品牌在2021年将乘用車市場佔有率提升至48.1%,為曆史最高水準。可正如網友吐槽的一樣,自主品牌難道隻會做SUV?
這一疑問放在2021年之前的确如此。以乘聯會2018年到2020年資料為例,自主品牌一直擁有近半的SUV市場佔有率,分别為24.9%、23.3%、22.2%,但同年轎車份額卻僅為10%、9.5%、9.6%,遠低于德系、日系,是以網友吐槽自主品牌隻會做SUV并不為過。
可是到了2021年,形勢發生變化。在SUV市場佔有率基本保持不變的狀态下,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佔有率激增5.5個百分點,達到15.1%,超越了德系和日系。增速更是達到了可觀的66.8%,位列所有國别細分市場第一。要知道,2020年自主品牌轎車的這一名額還是負增長8%。
形成這一結果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秦PLUS DM-i自去年8月開始發力之後一發不可收拾,不僅大有成為新一代國民家轎的潛質,也開始蠶食同級主流合資轎車的市場佔有率。
這一市場現象更是成功說明,自主品牌憑借發展在成本上可以做到油電同價的PHEV轎車,是有機會通過新能源賽道在轎車市場上反超合資品牌的。
基于這些原因,吉利沒有在“中國星”系列上首發雷神Hi·X超級電混系統,而是選擇帝豪L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于公于私,首發車型都必須也隻能是帝豪L。
帝豪L隻是超級電混的第一步
經過數十年發展,自主品牌來到了品牌向上的發展階段,且随着中國車市由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過去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泾渭分明的價格陣地,如今已是模糊不堪,互相試探之後,更是“大打出手”,坊間甚至喊出了“自主和合資必有一戰”的激進口号。
隻是如何戰,一直是自主品牌在思考的問題。
過去,自主品牌可以依靠成本效益以空間換時間,但随着合資品牌價格下探,消費市場更新,這條路已是越走越窄。低端市場萎縮,五菱積極轉型就是證據。
現在,比亞迪率先通過DHE+DHT的技術疊代,通過推出長續航PHEV車型,将這個原本被吐槽為政策産物,過渡技術的細分市場一舉托起成為市場新寵,使用者體驗完畢也直喊真香之後,包括吉利在内,各大自主品牌紛沓而至,主攻方向瞬間清晰。
此時此刻,合資品牌正在大舉發力純電動市場。PHEV和純電動,這兩條本是通向碳中和、碳達标的新能源互補路線,就這樣機緣巧合地成為了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在現階段的主要陣線。
目前來看,雖然介入PHEV市場的自主品牌較多,但在短時間内有能力,也有魄力,像比亞迪一樣快速在旗下主力産品上,全面普及PHEV的自主品牌卻并不多,吉利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官方早些時候釋出的資訊,吉利将在今年推出8款以上的雷神Hi·X混動車型,其中5款将搭載雷神Hi·X超級電混系統。比亞迪DM-i系統釋出一年左右也就推出6款DM-i車型,可見吉利追趕速度之快,決心之堅定。
未來5年,搶先站位很重要
随着比亞迪DM-i在市場上得到了消費者的一緻好評之後,PHEV已經向市場展示了它的強大潛力。從經濟性、補能體系、駕駛質感、駕駛習慣等多個次元來看,PHEV有可能在未來5年成為新能源市場的主角。
我們給出如此判斷的技術理由很充分。
一來是現在PHEV的電池容量更大,純電續航裡程有了顯著提高,可以輕松應付市内日常通勤的需求。比如帝豪L雷神Hi·X,純電續航100km,可以覆寫絕大多數人的日常通勤範圍,市場通勤的體驗上和純電動車無二。
二來是在虧電狀态下,現在的PHEV油耗同樣經濟,比如帝豪L Hi·X的虧電油耗僅為3.8L,即使不充電,也不用擔心油耗暴增,而且其綜合續航可達1300km,相比純電動車沒有補能焦慮,就更談不上裡程焦慮。
三來是普遍動力不弱。比如帝豪L雷神Hi·X,搭載全新1.5TD渦輪增壓缸内直噴發動機,最大功率133kW,最大扭矩290N·m,百公裡加速能跑進7秒,和大多數同級别的單電機電動車性能一緻。
可以這樣說,燃油經濟性極佳,駕駛體驗不輸純電動車,駕駛習慣和燃油車一緻,能上綠牌,可享受新能源政策,且沒有補能焦慮,保值焦慮的PHEV,已經逐漸在市場層面上有了超越純電動車的趨勢,因為它更符合和滿足消費者的真實用車需求。
乘聯會的資料也能證明這一點。以3月份為例,無論是産量、銷量還是批發資料,PHEV的增幅均大幅度高于BEV(純電動車)。而這一現象從去年10月份就已經開始了,兩者的增幅差距正在快速擴大。
雖然目前PHEV在規模上尚不及純電動車,但可以預見,随着吉利、比亞迪、長安、長城、奇瑞、廣汽、東風、上汽、一汽等自主品牌全面入局之後,PHEV的市場保有量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如果說,傳統燃油車會在5年内被新能源車代替,那麼絕大多數份額極有可能被PHEV占去。
是以對于吉利而言,借助自己架構造車4.0時代的技術優勢,快速入局PHEV就可以搶先站位,取得先機。這無論是對于實作今年165萬輛銷量目标,還是實作2025年保持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第一,趕超主流合資品牌,銷量達到300萬輛這一2025戰略目标,都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