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隸書為什麼會在漢代取代了篆書的官方地位

謝謝你的邀請和提問。“隸書成為漢代主流書體,展現在哪裡”?我們書法曆史概念的“漢隸”,嚴格說,還不能認為漢代就已經成為主流書法了。因為整個漢代有400年曆史。這個400年,隸書有一個發展和普及的過程。起碼西漢還不是隸書的天下,也不完全是官方的書法。篆書的官方地位,在漢代一直沒有動搖過,但是,東漢以後,隸書确實官方和民間都大量使用隸書了。

而隸書的出現,在戰國晚期已經顯露端倪。

隸書是建立在六國文字廣泛基礎上的下層書法。隸書之是以出現,是因為書法需要一個速寫漢字的方法。事實上,我們從西周時代的《散氏盤》就已經看得出來,有一些隸書的書寫基因了。因為《散氏盤》這個書法作品,與西周著名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盤》這些書法有很大不同,就是看起來寫的比較快。

隸書為什麼會在漢代取代了篆書的官方地位

東漢非常罕見的篆書墓碑《袁安碑》

而春秋時代的《侯馬盟書》明顯看得出來,已經不像《散氏盤》和《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盤》那樣的大篆書法了。

到了戰國中晚期,篆書的筆意,明顯具有隸書的傾向了。例如這個楚簡,就是戰國中晚期的書法。

隸書為什麼會在漢代取代了篆書的官方地位

是以,在篆書時代的,漢字型系中,出現隸書,是有曆史的必然性的。因為文字需要标準字,也需要快速書寫的方法。

由于西周以前文字還不是很普及,大衆書寫問題不是很突出。是以,在篆書體系裡,就沒有“行書”和“草書”。隸書的出現,就有了文字的“行書”和“草書”了。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實行了“書同文”的文字政策,由李斯負責主持篆書的統一改造工作。李斯作《倉颉篇》,趙高作《爰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這些兒童啟蒙讀物,相當于後來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也确實起到了文字統一的作用。因為,教材是從娃娃抓起的,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和連續性。

隸書為什麼會在漢代取代了篆書的官方地位

漢代建立以後,繼續繼承秦始皇文字改革的遺産和成果,西漢官方文字仍然是篆書,隻不過是秦始皇推行的小篆。

但是,從戰國就已經在基層流行的隸書,秦代就流行在下層,考古發現的裡耶秦簡,就是用秦代的隸書寫成的文書。是以,隸書在漢代也越來越流行了。以至于除非是公文,一般都用隸書寫字。這就是隸書一定要流行和發展的基礎。因為隸書比篆書書寫要省時省力。

過去認為,隸書是東漢才成熟的,其實西漢的隸書就已經很成熟了。可能漢初隸書還不能用于公文,與秦代隸書接近。但是,漢武帝時代的一些隸書已經與東漢的标準隸書沒有什麼差別了。

隸書為什麼會在漢代取代了篆書的官方地位

是不是漢武帝已經把隸書用于官方的公文了,還沒有出土這方面的實物證據。我們非常期待有這樣的事實。

一般來說,西漢末東漢初,隸書用于官方文書的情況已經比較普遍了。

東漢文化經濟全面恢複,國家強大,人民富裕,是以,厚葬之風也愈演愈烈。

厚葬的一個重要标志,就是墓碑之風的興起。根據出土墓碑來看,東漢的墓碑最多,而且都是以隸書寫的墓碑居多,這就說明隸書已經完全大衆化普及化了。

隸書為什麼會在漢代取代了篆書的官方地位

那麼,隸書成為漢代書法的标志,就是現實生活的普遍使用。

是以,從時間上來說,完全普及使用隸書,可以追溯到西漢晚期到東漢初(公元8年)。從隸書的流行來說漢代從西漢就在流行隸書。

現在,流傳下來的漢代隸書的墓碑,大多數都是東漢中期的。而且漢代隸書優美的,書法作品幾乎都集中在東漢中晚期。

隸書為什麼會在漢代取代了篆書的官方地位

最著名的如桓帝八年(165年)的《華山廟碑》、建甯二年(169年)的《史晨碑》、中平二年(185年)的《曹全碑》、中平三年(186年)的《張遷碑》等等。其中東漢末年,蔡邕書寫的《熹平石經》被認為是隸書的标準書法。

這是因為蔡邕是東漢大學者,也是大書法家。

其實,隸書一直沒有統一标準的風格樣式,而是風格樣式五彩斑斓,絢麗多姿的局面。

這裡面既有隸書來源于下層衆多書法創造者的功績,也有書法并沒有統一的困惑。是以,隸書從漢代到南北朝時代的将近800年中,都是中國書法的主流。

在隸書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楷書系統。由于楷書系統最終統一于王羲之的楷書體系,是以漢子的書法最終實作了真正的統一。

今天,我們從文字社會化使用來說,文字越來越統一,友善于文化交流。但是,從書法藝術來說就會沒有生機,越來越僵化。

是以,晚清又興起了一次複興書法藝術的“金石學”書法,從隸書和魏碑中給帖學書法補充一些藝術的營養。

因為,在隸書書法海洋中,确實有五光十色的書法藝術基因,值得我們去汲取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