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PP挖掘機|東風本田APP:做自己,才能像蔚來

2007年,舊金山,蘋果釋出會,喬布斯正式公開示範了第一代的iPhone,那時他很有信心地說:蘋果将重新定義手機。

事實上,他做到的遠比這句話更多。

那時震驚世人的全觸摸螢幕、多點觸控互動、多任務系統、漂亮簡潔的UI,在15年後的今天,依舊是每一台手機的設計基礎。

而對彼時的國産手機市場來說,似乎唯一能做的,除了模仿、模仿,還是模仿。

iPhone之前,沒有iPhone;iPhone之後,全是iPhone。

APP挖掘機|東風本田APP:做自己,才能像蔚來

對于現如今的車企APP市場來說,蔚來APP就像是那個站在塔尖的iPhone,諸如極氪APP(APP挖掘機 | 極氪APP:像蔚來,但如何才能更未來?)之類的後來者,隻能選擇模仿借鑒,畢竟沒有什麼路比别人已經走過更能說明安全靠譜的了。

而同為後來者的東風本田APP,則更讓我哭笑不得。

APP挖掘機|東風本田APP:做自己,才能像蔚來

作為切入純電動新賽道的首款産品,東風本田e:NS1自然受到了不少的關注。而一同上線的東風本田的全新APP,似乎被遺漏在了角落中。

一句“東風本田表示将強化線上線下關聯,圍繞消費者全生命周期服務場景提供便捷服務”簡單概括了這個APP的使命。

由于剛剛上架,APP商城裡甚至難尋其蹤,隻能通過官方海報上的二維碼才能一窺究竟。

APP挖掘機|東風本田APP:做自己,才能像蔚來

東風本田對于這款APP為數不多的介紹裡,标榜着這個APP有四大功能闆塊,分别是:了解品牌資訊、訂購全新車型、參與話題互動、玩轉車友社群。

而打開APP的第一眼,蔚來的氣息就撲面而來,相似的UI設計、相似的首頁三段式結構、相似的話題推薦,給我的感覺非常像是東風本田APP的産品經理用抓阄的形式從蔚來APP裡随便抓取了幾個功能粘貼複制,拼湊了這四個闆塊。

APP挖掘機|東風本田APP:做自己,才能像蔚來

左邊:東風本田APP,右邊:蔚來APP

在我跟同僚交流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說這是産品經理的問題,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搞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功能,然後盲目模仿。

但我卻覺得,除了産品經理本身思維的桎梏之外,背後是一些車企對于使用者的敷衍和傲慢。

APP挖掘機|東風本田APP:做自己,才能像蔚來

比如東風本田APP在拉新上唯一想出來的方法,是一個讓我直呼内行的“組隊雲看車”,需要拉4位新使用者,一同完成“3D看車”任務,然後發起者可以獲得一次“神聖”的抽獎資格,獎品甚至都一無所知。

不瞞你說,我看到這個規則和UI設計的時候确實笑出了聲。

打車軟體對于拉新尚且都是有價值不菲的優惠券贈送,更别提拼多多等電商平台直接撒錢的土豪行為了。在APP開疆拓土的時候,如果還是用傳統的“品牌放在這裡,等着使用者找上門來”的思維,那一定會被使用者狠狠抛棄。

APP挖掘機|東風本田APP:做自己,才能像蔚來

左邊:美團打車拉新活動,右邊:京東拉新活動

電動化的轉型并不隻是停留在汽車本身,蔚小理等新勢力改變的,是車企與使用者的整個互動模式,當你依舊用敷衍的設計、乏味的活動來對待使用者時,使用者又為什麼要用寶貴的時間來與你産生連接配接呢?

網際網路時代,每一個使用者都很寶貴,使用者的每一分鐘也都很寶貴,這種雞肋的活動消耗的不隻是使用者對于品牌的好感度,也是在扼殺一個全新車型在使用者心中萌芽的機會。

也許你會辯解:後來者确實隻剩下模仿的份啊。

但,真的如此嗎?

APP挖掘機|東風本田APP:做自己,才能像蔚來

左邊:魅族,右邊:iPhone

回到開頭的故事,同樣是在2007年,一家珠海小廠放棄了自己問鼎行業的随身聽業務,轉而研發手機,并且在兩年後,iPhone已經統治世界的時候,帶來了一款在當時所有人看來都跟iPhone外觀一模一樣的産品——魅族M8。

但相似的外型裡,是魅族花費兩年半時間打磨的軟體系統,魅族的互動總設計師會潛伏在論壇裡,和使用者讨論新奇的想法創意,在M8上市之後,由使用者組建的第三方社群也讓M8的軟體生态在短時間内就迅速成型,M8也在那一年問鼎國内手機市場的銷量冠軍。

模仿背後是真誠的創新還是無腦的照搬,使用者當然是能感覺到的,也隻有當沉下心來,去調研、去摸索、去收集使用者的需求,才能真正為使用者打造一款他們需要的車主APP。

在寫下這篇文章标題的時候,我刻意埋了一個諧音梗,也是我想對所有想要模仿蔚來的後來者所勸告的:做自己,才能向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