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别達到31.65億、47.62億、32.5億的巨額虧損後,2021年,長安汽車終于迎來業績的實質性好轉。
文 | 杜巧梅
4月27日晚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000625.SZ,下稱“長安汽車”)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内,長安汽車營業總收入1051.41億元,同比增長24.33%,創近五年新高;淨利潤35.52億元,同比增長6.87%;扣非淨利潤由虧轉盈,達16.53億元,同比增長150.85%;經營現金淨流量229.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幅115.17%,現金淨流入同比大幅提升。
長安汽車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内公司淨利潤的改善,得益于自主機闆塊的銷量提升,使得利潤實作同比大幅增長。同時,合資闆塊的盈利能力也總體向好。
根據長安汽車披露的銷量資料,2021年全年實作銷量230.1萬輛,同比增長14.8%,市占率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重回汽車集團第四。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售175.5萬輛,同比增長16.7%,居行業第二;中國品牌狹義乘用車企業銷量排名行業第二,與行業第一的差距較2020年縮小63.7%。
報告期内,長安汽車銷售毛利率達到16.64%,較上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
此外,2021年長安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超200%;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為12.36億元,新能源汽車補貼收入為1.26億元。
在研發方面,2021年,長安汽車累計研發投入金額48.27億元,同比增長24.51%,占營業收入比重4.59%。研發投入主要應用于PLUS、UNI等系列車型開發、全新一代插電混動車型開發、全新智能電動車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關鍵技術開發、智能電動數字化平台開發等。
在産能方面,2021年長安汽車設計産能205萬輛,産能使用率達到67%。近三年關停并轉96萬輛整車、87萬台發動機落後産能,建立107萬輛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整車産能、60萬台高效發動機産能,以及10萬套新能源電池産能。
展望2022年,長安汽車力争實作産銷汽車超過245萬輛。為實作公司戰略目标,2022年,長安汽車及控股子公司投資計劃為80.50億元,持續圍繞産能、研發兩大領域進行核心能力建設,全面應對新能源規劃加速後帶來的制造和研發能力的短闆,加速産品向新能源電氣化切換的程序。
按照規劃,到2025年,長安汽車總銷量計劃達到400萬輛,其中,長安自主品牌300萬輛,含新能源銷量105萬輛,占比35%;2030年,長安汽車總銷量計劃達到550萬輛,其中,長安自主品牌450萬輛,含新能源銷量270萬輛,占比60%,海外銷量占比30%。長安汽車計劃在2027年實作碳達峰,2045年實作碳中和。
企業發展面臨三大風險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别達到31.65億、47.62億、32.5億的巨額虧損後,2021年,長安汽車終于迎來業績的實質性好轉。
2021年,長安汽車扣非淨利潤由虧轉盈,達16.53億元,同比增長150.85%。分季度來看,2021年一季度長安汽車扣非淨利潤7.2億、二季度扣非淨利潤0.2億、三季度扣非淨利潤10億、四季度扣非淨利潤為虧損0.87億。
不過,與2017年巅峰時期的57.16億元相比,依然還有較大差距。同時,面對行業發展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長安汽車2022年依然面臨挑戰。
長安汽車在财報中指出,2022年,行業發展可能面臨三大風險。
首先是供應鍊風險,由于疫情持續、地緣沖突等因素影響,部分上遊原材料供給不足,供應鍊協作能力下降,導緻“缺芯少電”(晶片和動力電池)問題仍将階段性持續,對汽車企業在生産保供方面仍形成一定壓力。
其次,原材料漲價風險。中長期來,随着全球疫情緩解,大宗商品供給有望逐漸改善,但近期仍存在較多不确定因素,導緻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保持堅挺。一方面,全球地緣沖突升溫,推動原油、天然氣、農産品等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全球性碳排放限制及綠色轉型引發市場對部分基礎金屬長期需求增長預期,也推動了銅、鋁、锂、钴、鎳等部分礦産資源價格上漲。汽車企業生産經營受能源、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可能導緻短期生産成本增加,經營壓力加大。
最後,新冠疫情對汽車市場消費擾動風險。國内新冠疫情零星散發的風險尚未消除,對局部汽車市場銷售形成擾動,同時對居民消費信心恢複形成抑制,導緻汽車市場銷量和銷售節奏的波動性加大。
而為實作公司戰略目标,2022年長安汽車及控股子公司投資計劃為80.5億元,其中,固定資産投資324,567萬元,股權投資480,392萬元。
固定資産投資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産能結構調整和新品投放上,持續圍繞産能、研發兩大領域進行核心能力建設,全面應對新能源規劃加速後帶來的制造和研發能力的短闆,加速産品向新能源電氣化切換的程序,同時啟動三電關鍵零部件産能內建制造能力的投入。
股權投資主要是支援自主新能源品牌、規模雙提升,拓展海外市場,深化與合作夥伴的資本關系,打造可控全棧式智能化能力,持續推進産業生态布局。公司将根據項目進度情況,結合經營及融資環境狀況,研究制定多種管道的資金籌措計劃和資金使用計劃,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成本。
新能源汽車待發力
“2022年公司積極投放多款電氣化、電動化、智能化産品,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長安汽車在财報中表示,動力系統電氣化成為汽車行業的确定性趨勢,但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一系列的考驗。
一是純電産品全場景适應性還需提升,如北方寒冷地區暫難普及,高速或長途過程中補能便利仍有不足;二是電動車在日常使用環節中,存在二手車殘值偏低、充電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三是商業模式的考驗,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向整車廠釋放壓力;四是上遊锂鎳钴等礦産資源供應緊張的考驗;五是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和商業落地存在不确定性,如固态電池、無钴電池、石墨烯、太陽能電池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領域,雖然經過了十幾年的布局,但目前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并不占優勢。
日前,乘聯會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3月新能源車國内零售滲透率28.2%。自主品牌中,長安新能源銷量為15624輛,銷量低于比亞迪、特斯拉中國、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車、廣汽埃安,在國内廠商中排名第六。而3月長安乘用車整體零售量達到12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僅為13%。
為此,長安汽車加大投資補齊短闆。
按照計劃,到2025年,長安汽車将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創新、數字轉型等重點領域投入超800億元,加快建構轉型領域核心能力。并實作研發人員總數達到兩萬人,其中智能化及軟體研發人員超6000人,新能源研發人員超5000人,研發人員占比約1/4。
在産品方面,長安汽車将針對全系産品的電氣化推進架構與平台體系搭建。
其中,MPA架構相容ICE及其電氣化産品,內建多元形态、多元能源、多元場景架構,已随UNI-V首發; EPA架構是面向主流電動車市場的平台架構,純電系列産品C385、C673、長安LUMIN即将上市;CHN平台是長安與華為、甯德時代打造的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平台;面向未來,長安汽車還将打造智能電動汽車架構SDA。
在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阿維塔聚合了長安汽車、華為、甯德時代的優勢,是首個全系搭載華為HI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目前規劃有4款整車産品,分别覆寫中高端主要細分市場,首款車型阿維塔11将在今年二季度釋出。
值得注意的是,3月29日,甯德時代完成對阿維塔的注資,以23.99%的持股比例,正式成為阿維塔科技的第二大股東。
在主流乘用車市場,長安汽車将推出21款全新産品,其中長安深藍品牌5款。此外,2022年将推出C385EV、C673EV、UNI-KPHEV、UNI-V PHEV、歐尚Z6-PHEV共5款新品,國内首款量産氫燃料電池轎車也即将亮相,滿足主流人群品質綠色出行需求。
同時,長安汽車将進一步優化長安UNI、長安乘用車、歐尚、凱程品牌戰略及定位,向電氣化及電動化全面轉型。商用車市場上,長安未來将推出6款全新産品,2025年前實作主流客車市場全覆寫,同時推出2款全新平台皮卡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