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過去十年,中國人改造荒原、聯通世界、減碳節能,改善民生,不斷創造新的奇迹。新華社制作了四期《衛星看中國》圖文故事,讓你從高空俯瞰這個變化中的東方國度。今天是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中國火星模拟基地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地點: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紅崖地區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這裡是“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科學家在這裡建立了中國首個火星模拟基地。

站在紅崖上張望,眼前形态各異的彩色土丘和丹霞地貌,宛若一座座孤寂的城堡,這是雅丹地貌與丹霞地貌的混合。

火星地貌為荒漠,沒有植被覆寫,地質上有河流、湖泊幹涸的沉積物,物質成分方面有大量硫酸鹽、高氯酸鹽等水流幹涸後的遺留物等。而該基地在上述三個層面有類似于火星的特征,這也是其成為火星模拟基地的原因。(新華社記者呂雪莉)

羅布泊硫酸鉀生産基地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地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鎮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羅布泊,位于中國新疆塔裡木盆地東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最東緣。中國人從被譽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中發現了超大型硫酸鹽型含鉀鹵水礦床,開采并制取硫酸鉀。

這個世界最大的單體硫酸鉀生産基地已累計生産硫酸鉀超過1800萬噸,有效緩解中國鉀肥供需沖突,使中國鉀肥自給率提高到了50%。(新華社記者關俏俏 尚升 白志強)

“海水稻”方淩墾區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地點:江蘇如東縣栟茶鎮方淩墾區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這裡是袁隆平“海水稻”團隊的五大試驗示範種植基地之一,土壤含鹽量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六之間,目前已成功種植7個耐鹽水稻品種。

2020年,該墾區試種的第一批耐鹽水稻近130畝喜獲豐收,平均畝産量達802.9公斤,創當時鹽堿地“海水稻”高産新紀錄。2021年,袁隆平團隊委托試種的3個品種共約90畝耐鹽水稻均獲得豐收,平均畝産超700公斤。該種植基地目前還有約4000畝鹽堿地改良田待“開墾”,這批改良田土壤可供各類耐鹽水稻品種試驗種植。

“海水稻”是指能夠在一定濃度鹽堿地中生長的水稻品種。(新華社記者何磊靜)

騰訊七星資料中心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地點:貴州貴安新區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這裡是中國“東數西算”工程的一個樞紐節點。中國正推動大型資料中心向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地質條件适宜的區域布局。

騰訊七星資料中心占地約700多畝,其中隧洞面積超過了3萬平方米。它在山丘間開鑿了五個洞,每個頂部有豎井通風。通過厚重的人防門,将資料中心藏在隧道之中。

據介紹,利用山體既實作了與外界的天然實體隔離,又利用氣溫環境進行自然換熱,大大減少了制冷耗電。(新華社記者向定傑)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

地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海子山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這個占地面積1.36平方公裡、海拔為4410米的地面粒子探測器陣列簡稱“LHASSO”,其科學目标是探索高能宇宙線起源以及相關的宇宙演化、高能天體演化和暗物質的研究。

宇宙線,是地球的天外來客,被稱作“銀河隕石”,是傳遞宇宙大事件的“信使”,帶着宇宙起源、天體演化、太陽活動及地球空間環境等重要科學資訊。

該觀測站2021年建設還未完成,就探測到目前人類已知最高能量的伽馬射線光子,為探索基本實體規律提供了難得的機會。(LHASSO官網)

阿裡原初引力波觀測站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地點:西藏阿裡地區獅泉河鎮

衛星看中國|第一期:荒原之上的中國創造

這裡海拔5250米,天空晴朗、氣候幹燥,觀測站建成後可打開北天地面原初引力波觀測的新視窗。

當代宇宙學認為宇宙始于暴脹,廣義相對論預言,暴脹過程中時空劇烈的膨脹将産生原初引力波,其實體本質是暴脹過程中時空本身的量子漲落。

原初引力波是檢驗暴脹及其他候選早期宇宙論,如反彈、循環等模型,探索宇宙起源的唯一有效途徑,被譽為當代宇宙學的“聖杯”。國際上,原初引力波至今未被觀測到,是宇宙學一大熱點前沿。(中國科學院官網)

策劃:王進業

統籌:全曉書 衛鐵民 程瑛 山旭

策劃/文案:周舟

制圖:王婷婷 馮春 王嘉棟

編輯:陸烨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

聯合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台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