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從博物館閉館到旅遊景區停業,從文藝演出停演到線下文化服務暫停……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面對疫情的沖擊,福田區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積極探索将公共文化服務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通過陸續推出多項資助計劃纾解文化企事業之困、打造數字文化服務新IP、探索文藝社團新發展路徑、延長與完善文旅産業鍊等舉措,破解疫情帶來的“緊箍咒”。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雲直播、雲晚會、數字文創……深圳市福田區公共文化體育發展中心(下稱“福田文體中心”)積極轉變工作思路,按下公共文化服務變革“啟動鍵”,緊抓線上陣地,圍繞多元供給,持續“雲”輸出高品質公共文化産品。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疫情之下,數字化已經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生存必需。各種各樣的文化新産品、新業态、新模式,如數字文創、虛拟現實等帶來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創新。自深圳“0216”疫情發生以來,福田文體中心“文化雲”産品供給不打烊、“藝術雲”精品知曉率暴增、“多彩雲”參與主體多樣化、“全域雲”服務閱聽人全覆寫,“雲”上服務人次達3000萬。

其中,“等你”雲上星空音樂會讓觀衆耳目一新。活動以“福田文體中心”“深圳節日大道”抖音号為直播平台,在福田區“中軸”雲廊星空舞台現場表演,通過實時連麥、樂隊表演、音樂影片釋出、搶百萬數字人民币紅包等活動形式吸引市民參與。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沒想到疫情之下也能享受優質的文化服務。”家住福田區梅林街道的王女士表示,此前由于疫情原因,她被要求居家隔離,閑暇之餘,她加入福田文體活動群,參與了線上文化活動,“本想着用來打發時間,沒想到挺有趣。”王女士加入福田文體活動群後,群内從業人員不定時發放文化福利大餐:深圳大灣區沿線全景VR漫遊、贈送福田區主題文化館藝術節演出門票、品話劇《李爾王》、聽長篇叙事詩《理發師》……讓她足不出戶就能免費觀看高品質節目。

同時,福田文體中心還與騰訊視訊、天威視訊、中國電信、Keep公司、迪卡侬等社會力量聯合,為居家隔離居民派送騰訊視訊月卡、Keep運動月卡、數字電視和打卡福利等近萬份戰“疫”禮包,惠及200萬人次;聯合“樊登讀書”,面向市民及福田封控區人員發放8萬張聯名讀書卡;邀請郎朗、徐霞等文化名人,郭翔、伍珂玥等本土優秀音樂人線上“聲”援;通過H5、推文、短視訊、預熱宣傳片、微電影等形式全域推廣文體活動。線上活動面向不同群體精準服務,如親子雲歌會60組青少年家庭參與,百萬人次觀看;“我們的戰‘藝’”活動包括線上運動、學習、合拍唱歌、分享生活等形式,全面覆寫老中青幼各群體積極參與;組建社群“橙”心小屋,針對封控區居民建立微信群20餘個,10萬人次參與,實作口碑熱度雙豐收。

“正是因為一個個節目、一幅幅畫作展現了戰‘疫’一線的感人事迹,禮贊身邊平凡英雄,用文化力量、藝術擔當,鼓舞士氣,振奮人心,為疫情防控貢獻文藝力量,讓福田人即使面對困境也充滿希望。”一觀衆在直播間留言道。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在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福田區打破傳統形态,促使文化供給的場景再造,推出了一款款數字賦能的文化産品。雲遊景區、線上預約、VR看展……福田人積極迎接數字化、擁抱智能化,利用線上平台開展直播、打卡、合拍、預覽等40餘場不同形式活動,線上參與關注超千萬人次。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以2021年“市井文化代表品牌”超級文和友進駐福田為例,以文和友為代表的餐飲、娛樂品牌,挖掘地域特色,結合潮流文化,形成“文化+消費”的新型商業模式,為公共文化服務融入大衆消費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提供了良好的思路。随着社會的發展,打造新型文化空間,創新文旅融合新概念成為博物館、圖書館、音樂會等傳統公共文化空間的發展方向。

疫情之下,福田區以破局思維持續開展“公共文化進商圈”活動,将商圈變為公共文化服務的載體和建構都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抓手,不僅化解了都市消費空間功能單調的痛點,也為商圈聚集了人氣,成為拉動城市消費的新引擎,讓市民在走進商圈“買買買”的同時來一場“文化大餐”。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午間音樂會”“星空音樂會”“同心同夢文化總分館關聯”等活動,先後在卓悅彙、皇庭廣場、深業上城等商圈舉行。高雅的音樂、優美的舞蹈、動人的影像、精巧的技藝、傳統的韻味與繁華商圈産生“化學反應”,讓市民自由徜徉于繁華與高雅之間,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在新興文化主題方面,福田區将打造電子競技、網絡直播等多元形式的數字文化主題,以快閃、劇本殺、情景劇為載體的沉浸式互動主題,以流行文化、時尚文化、青年文化為主題的國潮文化主題,吸引客群。在疫情期間暫停開放的博物館、美術館及戲曲、相聲、電影、歌劇、音樂、讀書等文化休閑活動也将逐漸對閱聽人開放。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福田文體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場館的管理是關鍵,如何走出場館去拓展更多的文化空間開展服務是重中之重。福田區通過修煉内功,協同創新,将文化創意融入城市中軸概念,展開叙述節日大道“文化+商圈”,是走出場館的良好範例。其中,“等你”雲上星空音樂會首次嘗試與百萬數币紅包發放相結合,也是拉動文旅經濟發展的一種創新模式。福田區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公共文化服務”,借助現代數字資訊技術,創新服務模式,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版。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文化産業行業容易受到疫情沖擊,但也韌性十足。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産業既面臨困難,也看到機遇。福田區通過文化公益新業态,支援惠民演出,繁榮文化市場。如在新春藝術季、主題文化館藝術節等品牌活動中,探索以惠民低票價的形式引進口碑與票房兼得的精品劇目演出,用公益促進市場的繁榮與發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線下文化活動開展受限。福田區開拓思路,結合深圳城市特質,創新推出數字文化服務新IP“我是‘圳’紅青年”2021蓮花山@青年文化節,在視訊号、抖音、B站等青年群體集中的短視訊平台引發廣泛關注。通過借力強勢數字文化IP的新文創思路,福田文化釋放出更大魅力。

其次,疫情期間技術支援方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如5G、8K、AI、VR等技術為群眾提供便利,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滿足對文化藝術的追求,推進“文旅+”跨界深度融合,促進文體旅遊業态向綜合性和融合型轉型提升。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疫情當下,如何吸引文化企事業主體主動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2021年6月,福田區修訂印發《福田區宣傳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并出台包括《福田區群衆文化團隊扶持辦法》在内的系列配套辦法,鼓勵群衆性文藝社團積極參與轄區公共文化建設,開展公共文化服務。

福田交響樂團正是受益于鼓勵扶持的文藝社團之一,樂團以項目制方式接受政府宣傳文體專項資金扶持,市場化營運,走出一條樂團發展新路和文藝院團管理營運新模式。該樂團成立以來,年均承辦百餘場各類形式的演出活動,并長期承擔品牌活動“午間音樂會”的固定演出。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2022年3月,福田區出台《深圳市福田區支援企業同心抗疫“十條”政策》,對主動配合疫情防控、保持企業運作,并在條件具備時恢複生産經營的旅行社、電影院、體育、演藝娛樂場所、飯店酒店等,按照文化旅遊業穩企支援,根據其上年度經營情況分檔給予支援,最高200萬元,幫助不少文旅企事業機關渡過難關。

福田文體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展望未來,福田區公共文化服務事業将繼續探索融合發展,紮實推進文化高地建設,全面提升城區文明程度,建構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産業融合發展,塑造中心城區文化新品牌。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務如何破局?

疫情下,文體事業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一方面,福田區應當把握好什麼能變、什麼不能變,另一方面應懂得如何繼承、怎樣創新。隻有擁抱變化,穩住陣腳,從容應對,掌握發展主動權,以“變化”迎機遇,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在“變”與“不變”中不斷突破,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做足準備。

“變”的是傳播載體和形式

“不變”的是文化追求和内涵

這次疫情讓不少觀衆看到福田區公共文化服務更多的可能性。在手機上打卡文化場館,居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文化之旅;将文化創意融入城市中軸概念,展開叙述節日大道“文化+經濟”模式;“公共文化進商圈”促進文化産業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觀衆能夠體會到福田區在疫情中“主動求變”的決心,更多樣的呈現、更多元的服務,讓觀衆獲得了更多新奇體驗。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号角。推動文化産業發展,必須給足空間,突破束縛,以多元創新激活内生動力。近年來,福田區大打文化牌,積極促進文化與科技、市場、品牌、金融、網際網路等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文化産業與其他産業共同發展的良性格局,讓主導産業醞釀新的爆發力。同時,福田區在産業空間、資金扶持、高端産業鍊打造、稀缺資源引進、人才導入等方面給文化企業創造有利條件,催生更多文化新業态。“文化+”的跨界融合讓福田區文體事業走出了一條高品質發展之路。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區聚焦文化事業本身,作為文化生産的組織者和文化産品的鑒定者,在創造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的同時,堅守文化價值、文化傳統、文化精神,是福田文體人的責任。

“變”的是互動方式和方法

“不變”的是正确價值導向

“等你”雲上星空音樂會,讓500萬人次“雲”相見;動漫+快闆形式宣傳《防疫三字經》,市民關注點選量超500萬;“我們的戰‘藝’”互動,上萬名觀衆參與抖音合唱、慕課打卡和才藝展示……雖然活動現場沒有觀衆、沒有浪潮般的歡呼聲,喝彩聲卻從未缺席。

面對疫情,以“藝”抗疫是文化戰線工作者們最好的武器。福田區的文藝工作者圍繞防疫抗疫主題,開展文藝創作,原創快闆《防不勝防》、RAP《疫戰到底》、歌曲《春天的回答》……打動人心的文藝作品陸續湧現,為抗擊疫情注入一股暖流。

福田文體工作者作為新時期福田文化事業的建設者和參與者,在強化正面宣傳、加強輿論引導的同時,普及疫情防控防護知識,引導人民群衆理性地認識新冠肺炎疫情,纾解公衆疑慮,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輿論氛圍。

疫情期間,閱聽人正是這樣被影響着,也這樣被感動着。抗疫人員調皮喊話買奶茶市民:“505,你的奶茶被沒收了”溫暖了很多人;隔離不隔愛,居家隔離還能線上相個親,展現了深圳人的積極樂觀。這樣的文化傳播在疫情非常态的狀态下,增強了大衆信心,同時對大衆進行審美引領、價值引領,完成了涵化大衆的社會功能。

“變”的是傳播環境和氛圍

“不變”的是閱聽人需求熱情

疫情之初,線下文化活動開展受限。福田區由線下轉為線上,推出優質内容資源助力抗疫。Keep運動月卡、數字電視和打卡福利等近萬份戰“疫”禮包,惠及200萬人次;8萬張讀書卡“一掃而空”,全民閱讀意願強烈;線上平台開展直播、打卡、合拍、預覽等40餘場不同形式活動,線上參與關注超千萬人次……

“傳播載體和形式變了,但内容還是我們愛看的。”不少市民反映。近年來,受疫情影響,大家的心态發生了很大變化,文藝作品的創作方向也随之變化。本輪疫情下的文化傳播更聚焦于文化行業服務本身,閱聽人喜歡看書,福田文體中心就送閱讀卡,閱聽人喜歡文藝演出,福田文體中心就送出“文化大餐”,盡量滿足群衆所需。當下,人們對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有着越來越強烈的渴望,為大衆提供優質内容是文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可以預見,文體服務的數字化傳播方式将顯著增多,直播、線上展覽、線上論壇等活動形式也将層出不窮。然而,不管是環境的改變還是傳播形式的改變,福田區文體工作者都應以崇高的追求和不變的情懷,努力做出優質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内容,這才是核心。

【撰文】劉倩

【通訊員】方東林 匡文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